精华热点 绿
◆ 作者:杨 东 主播:沈虹

20年后再来到图木舒克,我惊诧于这座新城的绿了。
1
飞机翱翔,天空铺展无垠湛蓝澄静。万米机翼下,戈壁、大漠铁灰与土黄色铺展的单调,令人恹恹欲睡。当一片翡翠般闪耀的绿跃入眼帘,立即神清气爽。

盛夏,阳光放射七彩璀璨。旷野恢弘苍凉,酷热炽烈,车内开着空调也挡不住汗珠连线般浃背。进入市区后,便沉浸在著名诗人艾青诗的《绿》中了:“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立即明显地感到凉爽湿润了许多……

住久了,你更感到这里如艾青诗《绿》中描述的:“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这座绿城叫图木舒克,隶属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建设、管理。

权威数据显示,图木舒克市城区绿化覆盖率49.5%,整座城市就是一个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外游客形容它“半城绿树半城楼”;市民形容它“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图木舒克市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天山余脉之尾昆仑山余脉之首交会点的叶尔羌河中游两岸亘古荒漠和戈壁之上,2004年1月19日挂牌,迄今仅有20年,便成为人造绿洲、戈壁明珠、“‘诗意的栖居’地”,令人叹为观止。

2
在新疆,成规模地人工植树造林,是从清军将领左宗棠以年逾六旬高龄抬棺入疆收复新疆开始的。
收复新疆之战于1876年打响。清军主力多是湘人,故被称为湘军。湘军平息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之乱,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之后,迫于阿古柏侵略势力在短期内被逐灭殆尽和湘军积极部署进军伊犁的态势,沙俄不得不与清政府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的领土——至此,新疆失而复归。之后的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了行省,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进一步加强。

湘军出塞,一路征战,一边收复失地,一边修桥、铺路、栽树、打井、种田,丰衣足食。特别注重在道路两旁栽树。“湘军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拂指云霄”“护路基、利行人、遏风沙”。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乡杨昌浚,触景生情,写下了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湘军栽的树不止旱柳,多个树种,后人均冠以“左公柳”,这已经带上了文化的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修出了甘肃通往新疆的主要公路干线。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踏着这条路挺进新疆的。官兵一路总能看到昂首挺胸像路标一样的大树,正是“左公柳”。

湘军对新疆后世的影响很大。现在,许多地方的“左公柳”依然庇荫大地,更作为“文物”见证历史、启迪后世。
3
占祖国六分之一版图的新疆,千百年里多数地方都是戈壁、荒漠——极干旱地、不毛之地、风暴策源地、重盐碱地、虫害滋生园,河流均随地形自然流淌,民众很被动地逐水而居逐草而牧。

进入新中国,沧海桑田。引水而居,因水而兴,“水利”的壮伟赢得绿洲奇迹般地呈几何数扩增。花草树木不再是私人宅第的点缀,也不是少数富豪权贵的专利,而是创造生态文明、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宏图伟业。特别是“两圈一线”——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四周,长达2100公里、纵深10到3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不与民争利”光辉照耀下,超前量规划,高起点设计,大手笔开发,优质量建设,严科学管理,快速度发展,成为血与火的宏构、肝与胆的杰作。

禾未种,林先起;城未建,花先艳——不断向着“标准化”“规模化”“网格化”“分类化”“集约化”“美化”“香化”攀升。林,苍翠欲滴,慷慨大方,书写造林人的信念;树,粗犷挺拔,宏伟旷达,昭示植树人的理想。花,香艳火热,高亢激昂,彰显育花人的功德;草,蕃庑茂盛,豪迈顽强,铺展种草人的胸襟。

4
20多年前,我首次来到这里。行走在苍凉落索、荒芜萧疏的图木舒克山下,我被其上高耸的烽燧深深吸引,感觉到它的诉说和期待,眼前闪映出图木舒克历史的重要场景,耳边回响起林则徐勘踏南疆路过这里“遇大风,歇三日”吟诵的诗句“但期绣垄成千顷”……

西汉时期图木舒克被称为尉头廓,东汉时期被称为盘橐城,唐朝时期又称尉头州;位居丝绸之路要隘,创造了经济、文化、宗教空前的辉煌。汉代以后,辉煌和繁华不再,只留下了后人眷恋的美名“唐王城”……
业界人士考证原因为“叶尔羌河改道”。

2002年,国务院批复在第三师辖区内设立由第三师建设、管理的图木舒克市。第三师经过反复勘查论证,确立将市区建在图木舒克山下广袤的旷野上。由此,半个多世纪里历经一次次治理的叶尔羌河为第三师由屯垦戍边迈向屯城戍边再立新功。
叶尔羌河是新中国新疆成功治理河流的典范,图木舒克是叶尔羌河骄傲的见证。

叶尔羌河在下游肖加克的地方与阿克苏河、和田河汇流成中国最长内陆河、南疆的母亲河——塔里木河。
1959 年9月,围绕麻扎山下的老河道,借麻扎山的天然屏障,拦截叶尔羌河洪水建成了小海子水库,蓄水量达7亿立方米,被誉为西北最大的平原水库。

1966年动工至1969年,建成了前进水库(又称喀拉玛湖)。兴利库容6000立方米。周边沙漠、湿地特点显著,成为水上游乐、刀郎舞和沙漠探险游的国家3A级风景旅游区。

1981年动工至1983年,建成了永安坝水库。兴利库容1.032亿立方米。区域涵盖永安湖、蝴蝶沙漠、达坂山、湿地等自然资源——“碧水、金沙、胡杨、湿地、奇山”五种美景浑然一体,堪称独特奇绝,除了拥有灌溉功能,又担负起文化旅游观光的使命,因而又得名“永安湖”。

“小海子水库”“前进水库(喀拉玛湖)”“永安湖”(永安坝水库),都从叶尔羌河引水调蓄,建成的时序鉴证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盛,从戈壁荒漠成为绿洲家园,从不毛之地成为现代化城镇的历程,对于第三师乃至南疆的作用巨大——叶尔羌河的壮伟,润育绿洲,哺育民众,孕育文化。

令人震撼的是,如此宏伟浩大的工程限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只在永安湖的建设中有了部分机械参与作业,大量的工程是依靠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男女,使用“坎土曼”“抬把子”等简陋工具吃住在工地完成的。

20年,绣垄千顷梦成真。三师人用自己的双手植绿种美,建成把根留住的家园,荫子福孙,决不仅仅是物质的力量所能成就的——更大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是一种信念、一种胸怀、一种情操。

绿,是三师人无私的追求。
绿,是三师人不屈的性格。

主播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平台主播,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