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云:受约束的是生命,不受约束的是心灵。像边防哨所服役的士兵一样,在鄂城区财政局一呆就是35年,曾经涛生涛灭,依旧云卷云舒,年轮再转两年,就要到站下车了。回望来路,回味过往,俨然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况味,依依之情,油然而生。

像个带刺的陀螺,有意无意之间,三十多年来不知刺痛过多少人,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却总是那么宽容友善,何其幸也!缘何如此?细细思来,归结于身边同事的温良敦厚,且都是些三观很正的人,三观相同相近便能相互包容和理解。毛姆对三观论述有过一段名言:你敬畏天理,他崇拜权威;你站在良知一边,他站在赢者一边;你努力是为了过理想生活,他努力是为了做人上人。一个三观分裂的夫妻,同床异梦;一个三观分裂的群体,勾心斗角;一个三观分裂的单位,步调难齐。
35年来,财政局寒来暑往的灯光只是为了把账算清,加班加点的汗水只是为了把事做好。没有做人上人的执念,只有齐心协力把事做好的情怀。财政局的同事们相聚一起,俨然如古时的耕读之家,勤勉而质朴,和谐而进取。一个健康、乐观、友善的氛围就是最有力的单位文化,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能催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好的文化需要好的传承。记得九十年代初,财政局年年下企业调研、下单位检查,那时刚出学校不久,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休息之余总喜欢神侃海侃,记得当时论及庄子和王安石时,被誉为才子的方林洲问:庄子最伟大的地方是啥?王安石最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我七七八八地大讲一通。只见他笑眯眯地说:NO,庄子最大的贡献在美学,而王安石最了不起的是他那具有前瞻性的“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超时代理念。他那玩笑的一问一答像酵母一样留在了我的心里。重读庄子,无论是那种“道我不二,生命归一”的领悟,还是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见解,亦或那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物名”的至乐精神,甚而那些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都包含着天地之大美,就是那些哲思睿智也透着诗的风华,庄子的确成就了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巅峰。
随着阅读和生活体悟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老方的洞见高屋建瓴。斯人已逝,卓见犹存。方林洲以其温良谦恭的姿态和卓越的见识默默地聚拢着身边人、影响着身边人。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靠的就是乡绅们的薪火相传而绵绵不绝。一个单位也是如此,一个正直、公道而又远见卓越的人自带光辉、且具力量。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诗写的好不好,关键不在技巧,真正的高度在情怀、在气魄、在见识、在审美。范仲淹那首风华绝代的《渔家傲.秋思》美就美在那真真切切的家国情怀。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社会,要想真正的升华,不只是只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想真正把事办成、把事办好,同样“功夫在诗外”。读书就是练功的最好途径。无论是历史、文学、经济、哲学、自然科学,只要你多读、多体悟,读着读着,你的视野就开阔了、你的境界就升华了、你的心态就平和了,你就不会再及及于富贵、戚戚于贫贱了,民本思想也自然而然地深入骨髓,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会发乎本心。我们财政局的良好文化氛围也许就源于“乡绅”的影响和广泛的阅读习惯吧。
杨澜在一次访谈中回答过女子学习的问题: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杨澜回答,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她的回答道出了文化的力量,也道出了境界、见识和格局区别的来源。在此,我想借花献佛,作个临别赠言,希望我们单位的学习氛围越变越浓,文化建设越来越好。值此临别之际,摘其旧作《昏鸦》述怀!

昏 鸦
青山隐隐日西斜
袅袅炊烟薄薄纱
万里长天舒画卷
一团黑墨落枝丫
身随秋色同老去
梦与春景共开花
寻遍层峦还望远
且随迁徙且安家
(田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