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出镜丨赵桂荣:公益路上的“亮灯人”
作者:崔亚楠 周如凤

快乐做公益的赵桂荣。崔亚楠 摄
“每次做公益,我都感觉不到累,只要去帮助别人,就特别开心。”60岁的赵桂荣笑起来格外灿烂,做起公益来更是眼睛发亮,精气神十足。奔走在公益路上十余年,赵桂荣不知为多少人送去了希望和温暖。
2003年,赵桂荣全家来到河北沧州港城产业园区,她和丈夫一起租房打工生活。与公益结缘是在2013年黄骅市举办的一次传统文化讲座上,赵桂荣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一位女老师讲述她的孝道和母爱,被别人误解还一直默默坚持,她说‘只要不为自我就值了’。这位女老师前行的动力和带给别人的温暖,使我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从那以后,赵桂荣奔走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成为传统文化公益事业的一名义工。
心怀善良,胸中有爱,赵桂荣经常关注一些公益微信群,在群里捐款。2018年,她得知港城产业园区有一个公益组织——阳光爱心家园,便主动联系,加入组织。成为一名志愿者后,赵桂荣和大家一起帮助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去贫困山区送温暖,走上街头做义工……无论走到哪里,她都用心感受,把做公益当成了一种乐趣。
阳光爱心家园的志愿者做公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为了把爱送到最困难、最需要的人手中,志愿者有时去山区实地了解情况,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常常忍不住落泪,之后捐资捐物;了解到学习优秀的孩子因家庭变故上不了学,联手资助不留名;对于收集来的孤寡老人信息,定期上门送钱送物……
沧州市海兴县有一位70多岁的聋哑老人,每次大家去看望,都送去吃的、穿的和生活用品。老人总是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舍不得放开,笑得合不拢嘴。他往志愿者手中塞花生、小枣,又比划着院子里种的菜,要给大家带上。赵桂荣等志愿者经常为老人收拾屋子、打扫院落、整理菜园,有时还为老人包饺子。有一次,志愿者来到老人家,老人比划着自己的钱丢了。赵桂荣看到老人伤心,心疼不已。她想起自己手机壳后面塞着100元钱,便悄悄拿出来塞到老人手里,哄着老人说钱找到了。看到老人转悲为喜,赵桂荣也开心地笑了,“老人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感觉特别亲切。”
“我出去旅游可能会累,但做公益就感觉不到累,还特别开心。”赵桂荣说起自己做公益的快乐,笑开了花,“每年做公益最少也要三四千元,我没有收入来源,都是老伴默默支持我。”
原来,赵桂荣的老伴吕海峰也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在家乡帮助过许多人。赵桂荣做公益十余年,吕海峰都特别支持,并表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下去。只要一提起这个话题,赵桂荣总是神采飞扬,脸上满是幸福和喜悦。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和儿媳也跟着捐钱做公益。“做公益帮助了别人,更帮助了自己。因为做公益,我的心情舒畅了,儿女们也在耳濡目染中变得更孝顺了。”赵桂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