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宫·一半儿】
乳山听蝉噪偶得
翠柳
枝头吵闹竞高低,
月下偷光自入迷。
但得片时花哨味,媚兮兮,
一半儿讥讥一半儿悔。
赏析:
这首【仙吕宫·一半儿】《蝉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对蝉鸣这一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
从曲子的起句“枝头吵闹竞高低”来看,诗人以“吵闹”和“竞高低”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蝉在枝头竞相鸣叫的场景。这种描绘不仅抓住了蝉鸣的显著特点,即声音响亮且此起彼伏,还赋予了蝉以人的性格特征,即争强好胜、不甘示弱。这样的描绘使得蝉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也为全曲定下了一个热闹而略带喧嚣的基调。
“月下偷光自入迷”一句,则巧妙地引入了月光这一元素,将蝉鸣与夜晚的静谧相结合。月光下的蝉,似乎不再只是简单地鸣叫,而是在享受着月光的沐浴,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这里的“偷光”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在蝉身上的情景,也寓意着蝉在追求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这样的描绘使得蝉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增添了全曲的意境美。
“但得片时花哨味,媚兮兮”一句,诗人对蝉的鸣叫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这里的“花哨味”和“媚兮兮”两个词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赞美蝉鸣的悦耳动听和媚态可掬,但实际上却带有一种讽刺和批判的意味。因为蝉的鸣叫虽然响亮悦耳,但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只是单纯地追求一时的热闹和炫耀。这种对蝉鸣的讽刺和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只追求表面光鲜、缺乏内在修养之人的不满和批判。
“一半儿讥讥一半儿悔”一句,则是诗人对全曲主旨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讥讥”和“悔”两个词汇,既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讽刺和批判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矛盾和挣扎。一方面,诗人对蝉的肤浅和炫耀感到不满和讥讽;另一方面,诗人又可能意识到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肤浅和炫耀之举,因此心中又充满了悔恨和自责。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全曲在结尾处达到了一个高潮和升华。
这首【仙吕宫·一半儿】《蝉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对蝉鸣这一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通过对蝉鸣的讽刺和批判,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只追求表面光鲜、缺乏内在修养之人的不满和批判;同时,诗人也通过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自己对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追求与渴望。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现已退休。爱诵读,喜读书、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