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史志编纂的引路人
2018年底,在法院宣传岗位上辛苦耕耘了13个春秋的我,接受殷巷镇党委政府的委托,让我着手编纂《殷巷镇志》。虽然之前我编写过两本《殷巷史话》,但对于这部穿超时空数百年、卷帙浩繁的志书编纂,确实有些手足无措,一脸茫然。
上天永远会眷顾那些勇于探索的人。在一次商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举办的史志培训班上,一位来自市委党史研究院的处长的讲课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把枯燥的志书编纂的价值、意义、主要方法以及深远影响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我心想,这,不就是上天给我派来的“救星”吗?
——这个人,就是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志处处长庞新华。
会后,我迫切地加了庞处长的微信。随着以后交流的深入,我们竟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慢慢才知道,他是市委派来商河挂职的第一书记,在许商街道第一服务队。这样,我们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
在志书编纂方面,我每编写一个编章,都发给庞处长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对于其中很多的细节,庞处长都一一给指出来,让我再进行修改。他就像一位我夜间行走的举灯人,给我指明了方向。他丰富的史学理论,娴熟的编纂经验,浓厚的家乡情怀,都让我钦佩之至,亲近之感油然而生。
经过一年多的资料征集和篇章编写,殷巷镇志的基础材料已经完备。但要编纂一部体例完整的志书,就必须像建造一座高楼一样,有独特的设计和完美的框架。这,又使我茫然起来。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有庞处长作为我志书编纂的后盾,我又有什么担心的呢?经过精心挑选,庞处长为我找到一位志书编写方面的专家为我助力。这个人就是章丘区史志研究中心的亓远程。在亓主任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整合所有的素材,进行精心编排,于2020年秋整理出《殷巷镇志》的初稿。
当我拿着厚厚的一本黄色封皮的镇志走进庞处长的办公室时,庞处长高兴的说:“宜森大哥,我终于见到你的`成果'了,确实不容易!”但我深知,没有庞处长关心和助力,没有他的点拨与鼓励,没有他的支撑和托举,这部志书还不知道捱到什么时候才能“现身”呢!彼时,这部志书带给我的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我这个当事人,和新华处长这位知情人能够理解。
共同的史志爱好和善良真诚所结成的友谊是深厚的。他从秀美的泉城来到边远的乡镇任第一书记,工作之余,我们时常联系。每当他想我的时候,就给我打个电话,我领他和同事到我自建的首禾花园,喝酒品茗聊天;或去“百年梨园”李桂芬,在蒙古包里享受刚炖好的笨鸡和刚出炉的烧饼;或去沙河林场,开车穿行在古树参天的绿林间,乐而忘返;或到大王集的金牛岭、苑家村的狐仙岭、美丽的大沙河,去一览大美殷巷的美丽风光……让他和同事尽享拥有人生知己的幸福与快乐。
而那部凝结着我和庞处长心血的《殷巷镇志》终于于2021年冬付梓出版。该志共18编,66章,近50万字。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将一个千年古镇的历史文脉尽述于此。我和编辑同志共查阅资料3万余份,调查走访老领导、老同志300多人次,并多次赴冀鲁边区纪念馆、惠民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商河烈士陵园等进行调研察看,为志书编写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从而使《殷巷镇志》达到了志书出版的严格要求。
一部乡镇志书的编写史,也是一部人间真情的交流史。我要永远感恩这位在我志书编纂方面的引领人——庞新华,祈愿他一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史志编纂方面创出更多佳绩。
2024年7月5日 作者简介:陈宜森,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退休前在济南市商河县法院负责宣传,2024年在济南市中法院从事法院宣传工作。有近千篇新闻及文学作品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山东法制报刊登,著有作品集《天平追梦》《法庭故事》两部,获各级奖项一百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