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泪留香醉,郁阳没柳梢 116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日就月将自逍遥
惯看琨霜打花娇
德馨长伴暗帘下
一任坠阳没柳梢
傲雪何惜问松涛
远鹊交鸣向虹桥
故人忆相寄新梦
枕泪留香醉尘嚣
人生几时悦,诗酒趁华年,夜烛战萤舞,鸣虫饮露甘。人生偶可倜傥,达乎甚为痛哉,此世值几何?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人生醉美不过就是理性与感性阴阳平衡时,太过于感性,心就浮躁,太过于理性,人又过于深沉,而文人之笔往往始于感性而最终雕塑于理性深沉,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也许就在“人生醉美”之时。举目天外,余辉波波,大观山霞渐隐,天色又落黄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人生醉美不过回归天地长怀,人生醉美不过忘却旧踪胸荡云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醉美迷茫当下,愈感腹有诗书的妙趣,超然台上大观,一城春色嫣然。这是一个昼夜交替的时刻,多少个日夜里,我们在这些黑白交替的时候总给以无限人遐想,暮气中桐丛繁叶因此而显得幽冥郁深,远远的绵山因之而变得神秘清远。我们本来如日月星辰般明灭简单,我们本来如草木春秋般道法自然,几千年人类文明给带给我们是什么!是人文与自然的相互敌视,是人文在脱离自然的我行我素中渐行渐远……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天涯绝壁,回头是岸,脱离物欲的覊绊就是灵魂的升华!做一个灵魂简单、思想纯厚人,做一个无为而无所不为的人。此时此境,我喜欢用单调的线条去勾画眼前的景美,也许真正的人生犹如这层暮色,它在得失、进退、黑白去留之间选择一个中庸的立场,在感性与理性交融中合于桑林之舞,寂然而快乐地欣赏日月来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风光与意义,去体验人生醉美的万念翩翩与理性通达……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想见不如想念,往事不堪回首,光阴荏苒,人生如戏,春花秋月,从此无语。走出山色氤氲,车入繁荣城深,城街中车水马龙,路人行色匆匆,楼厦几色霓灯早在花花绿绿中闪炫,一片文人浊景竟淹没了林深树丛的鹊鸣,淹没了荷塘夜色,淹没了泉水叮咚!回首远山,落日将尽,暮霭之中展现出一天中最美的彤圆,天高鸟飞尽,云去万里空……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