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開甯.宁夏银川
唐.元稹《小暑六月节》诗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诗意是,忽然之间阵阵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眼望着夏天的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一个个的来了又去,热风逐渐变成了热浪。真真是倏忽之间,就到了"上蒸下煮"的"小暑大暑"时节。
今临小暑,其实,小暑只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
在过去中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在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而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农历六月六日,传说,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河时不慎经文浸湿,上岸即在烈日下凉晒经文,这天是六月初六,变成了吉利之日,叫"天贶(读况,意赐)节"。皇宫内定此日为皇帝晒龙袍;寺院的经书也在这天翻检出来曝晒。民间这天也都有了晒衣服,晒书的习惯。
这个传说能笃信践行是因有现实需求,小暑时节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确已霉潮,太阳又好,取出来晒一晒,确有必要,古称"晒伏"。
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诗作《夏夜追凉》很有趣意。"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首七言绝句,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让人回味无穷。
天气炎热,有关酷暑的诗联也是层出不穷。近日应了一个出句,很有意思。
出句:三伏为锅,尽日不忘添火【木溪】
对句:夏时是灶,整天只记浇油【開甯】
描写了一幅夏日热气腾腾的样子。
如果说,大雪节气里最宜饮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小暑节气,最宜品茶。尤其是品那种春色般的绿茶,蝉鸣蛙声,一杯香茗。寻求平静的心境,感受安闲和恬静。
在炎热的夏季,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自然会有丝丝凉意陪伴您……
刘开宁写于2024年7月6日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