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第十五(3)
忠信笃敬走天下
【原文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张,我们以前多次介绍过,他在孔子众多弟子中,年龄小,思想却很活跃,常常向孔子请教一些看似简单却又很尖锐的具体问题,给人以好“钻牛角”的印象。这次,他向孔子请教的问题是:一个人,如何才能到处都“吃”得开?
行,在这里是通达的意思,即受人欢迎、信任和尊重。子张问,一个人如何才能走到哪里都能通行无阻,就像我们现在外出工作谋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工作,都能得到信任,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能与方方面面的人很好地合作、很好地沟通,能获得广泛的人缘。这表面看,是社交的能力问题,实则是内在品德的外用结果,靠耍小聪明式的心计是达不到的。所以,孔子给了他“忠信笃敬”四字忠告:
“言忠信”就是说话要诚实守信,即:诚恳待人,正直坦率,不玩手段;“行笃敬”就是办事要勤恳恭敬,即:认真负责,老实敬业,不玩小聪明。他说,做到了这“四字要求”,即使到了边远的蛮貊之地,也能行得通。相反,如果言而无信,办事不诚敬,为人不地道,就是在本乡本土,又岂能吃得开?!他告诫子张,无论走到哪里,要时刻记住这四个字,“站着的时候,就仿佛看见这几个字矗立在面前,坐上车就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可以走遍天下行无阻。子张听后,很受感动,就把这几个字写在了自己的腰带上。
“忠信笃敬”这四个字,就是做人的底线,守住了底线,方可行走天下,否则,也许会一时侥幸得逞,但终究会处处碰壁,这是千古不变之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