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中心在“都市头条” 【时代风采】栏目 和“三秦视野”刋发本中心西安工作站通讯员吕宝山同志撰写的《渭南人在北京》的两篇纪实小通讯后,在全国网友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纷纷给后台留言,说《渭南人在北京》作为纪实小通讯,它以及其宽泛的视觉来看世界,而不是胡编乱造。文章描述手法采用实话实说,夹叙夹议的方式,使镜头和笔端尽量亲临实地,经过精雕细刻,增加阅读者的美感。说实在的,现在人都很忙,由其是人们的眼睛特别忙,只有用精短的文字,优美的话语,让读者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不厌,就能吸住读者眼球,增加粉丝浏览量。《 渭南人在北京》一稿就是作者把自己的在京所见所闻,以优美的文字和实景奉献给亲爱的读者,使其产生共鸣,增加传媒浏览量。仅第二篇全国浏览量就高达113万人次。为应广大网友读者的强烈要求,我中心编辑部将继续连载刊发《 渭南人在北京》。今刊发第四篇《 渭南人在北京》供网友读者浏览!

渭南人在北京
(八达岭)
本网陕西讯 (吕宝山)九月二十一日,孤旅。从京城前门坐旅游大巴,约一个半小时,便到达长城八达岭。来时,京城还是秋高气爽,云淡天蓝。到了八达岭,却山风大作,风力有五六级之上,吹得人直摇晃,并且很冷,需加秋衣。难怪游客中有人调侃说,这八达岭,北国风光,就是不一样。 几回回梦里常思念,长城横在我面前。雄关漫道,孤步石阶,迈步而登,思绪万千。在八达岭石头城上,我极目环视,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万里长城,象一条望不见首尾的巨龙,腾跃在太行、燕山万岭之巅,护佑着中华的万里河山。
《好汉坡》,典于毛主席诗词之故“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得名。属于《八达岭》城墙北段之巅长城胜景。岭上,坡道宽阔,坡势依山,游人上行,石階横面,一步一階,感叹坡名。登临坡顶,眼前胜况,一揽无余。看天,天高云淡,大鸟飞旋;看地,山河锦绣,草木绿染,生机盎然;远处,千山万壑,群峰献秀,无限风光;近处,城墙绵延,如诗如画,中华大美。坡顶信步,心旷神怡,人生豪迈。烽火台,古战场传递战争信号的山巅楼台。八达岭南北十六烽火台,在万里长城修筑中最为完美。听导游说,长城始建于战国年代,当时汉人诸国,为了防止胡马入侵,从夹峪关至山海关的万里疆域,断断续续有城墙修筑。到了大秦帝国,始皇帝赢正,号令天下,为了保卫大秦,北拒胡骑战争搔扰,从东到西,把这些残墙断壁连成一体,形成城墙万里,史称万里长城,也演義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年传说。其实,秦代长城,早已坍塌作古,不覆存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长城,只是明代长城而已。 从石头城拾阶而上,长城就在脚下。眼前八达岭,游人如蟻,漫道如铁;长城四通八达,如蟒绕龙盘,雄伟震憾,恢弘壮观。无怪乎古今文人墨客,皇室政要,临岭舒怀,笔墨天下。而今我谓八达岭,愿楼台不再孤烟烽火,剑影刀光,万马摧城。汉满蒙回,本是一家,同属中国,只有众族一心,中华一定能强盛发达。

(作者系时代风采传媒中心西安工作站通讯员吕宝山写于北京)
审核:孔绪牢
责编:雷世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