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经开区:完成16条道路53.6公里雨水管道施工
作者:陈正 吴明杰
高速西明渠(联纺路至邯临路)2468米渠道改造修复完成,解决邯郸主城区东北部防洪排涝问题;新改建、维修4个乡镇216公里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大幅提高排水能力……今年以来,邯郸经开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完善城乡排水管网,打通排涝“梗阻”,破解城市内涝难题。
邯郸主城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全长约2.5公里的高速西明渠,起点为联纺路北侧,终点至邯临沟,是主城区东北部主要排水通道。近年来,受自然风化、雨水浸泡冲刷等影响,高速西明渠经开区段两侧护砌边坡多处出现坍塌损坏,渠道过水断面减少,排水能力降低。
“一遇到强降雨,市中心医院东区、世纪大街交口等区域积水严重,根源在于高速西明渠排水不畅。”邯郸经开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任吴强说。
今年3月,邯郸经开区启动总投资3.8亿元的高速西明渠防涝治理提升项目,通过全线边坡拆除护砌、重砌片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墙,以及渠底抽水清淤并采用片石挤淤浇筑混凝土底板等方式,修复塌方200余处。5月29日,改造提升后的高速西明渠进行首次通水测试,过水流量由以往每秒4.5立方米提升至每秒22立方米。
邯郸经开区在拓宽城市行洪排涝通道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开展河道、湖塘、排洪沟、城乡道路边沟等整治工程。
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今年3月,邯郸经开区实施东部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和排水能力。经开区住建局副局长张海波介绍,工程将改造提升68条132.9公里农村破损道路,新改建、维修4个乡镇216公里农村公路排水设施,惠及沿线26万余名群众。
截至6月24日,道路排水及路面恢复工程已开工道路36条,完成16条道路53.6公里的雨水管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