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杨子荣烈士陵园见闻
(文稿中所有图片均是作者在杨子荣烈士陵园实拍)
7月6日上午,我和故乡的老师及同学一行多人,来到海林市杨子荣烈士陵园。
这是一方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杨子荣和许多无名的英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目睹那血染的碑文,缅怀先烈,英烈事迹照千秋,星星火炬代代传。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进烈士陵园。
“纪念”、“教育”、“旅游”,是陵园的三大功能,激励后人是陵园办园的主基调。
杨子荣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市所属的海林市区东山烈士陵园约7万平方米的青松翠柏之中。1970年7月,是为了纪念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烈士而建。1981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杨子荣烈士陵园位列其中。
烈士纪念馆陈列着烈士生平事迹的大量的图片及遗物等。每一件遗物,都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每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都记录着英烈的千秋功绩。纪念馆的后山坡是烈士陵园,园中耸立着烈士纪念碑,碑高8.1米,象征着“八·一”建军节,纪念碑正面是书法家邹文秀书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后镌刻着杨子荣、马路天、高波及杨子荣的165位战友的英名。碑为花岗岩砌成,石廊铁索环绕,庄严肃穆,碑后20米处是杨子荣烈士陵墓,墓前碑石用花岗岩凿制而成,高3.1米,象征着杨子荣烈士牺牲时31岁。
附:
曲波和《林海雪原》
对于海林地区的每一位公民来说,如果没有曲波,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的故事,将会永远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不被世人所知。如果没有曲波,“杨子荣”这个英雄的名字,将不会有今天广为传颂的不朽英名。如果没有曲波,林海雪原将只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而绝无今天这样的特指意义。如果没有曲波,威虎山,也将永远是一座既普通又无名的山。海林,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底蕴丰厚取之不竭的历史和人文资源。
《林海雪原》是根据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巨著。作为红色文化经典,改编成电影的同时,又搬上京剧舞台,早已家喻户晓。此篇作品,再现了红色剿匪传奇,引国人 忆往昔 峥嵘岁月。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 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故事,取得了剿匪的全面胜利。《林海雪原》一直被视为“革命通俗小说”的典范代表。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更是“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让我们记住《林海雪原》,永远记住的还有曲波!
(报道、拍照:徐丽 2024.7.6.于海林)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
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