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则不幸的消息在网上发酵,说的是一位中金公司30岁的90后美女因还不起房贷而跳楼身亡的事。尽管中金公司发布了因个人原因不幸离世的声明,鉴于这是一份没有说服力的辟谣声明,我还是按降薪还不起房贷跳楼身亡来理解。
浙江大学毕业,有一个高薪岗位,风刮不着,雨淋不着,而且还是让人高不可攀的中金公司,这样的高富美,别人一辈子努力也活不成她今天的样子,怎奈其千万的房贷令人乍舌。关键是她还年轻,就这样因房贷而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房贷是压跨她的一根要命稻草的话,那么降薪是压跨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这正是中金公司出面辟谣的重要原因所在,减人应该提效涨薪,假若这位美女即使在减人后仍留在公司,她的薪资继续上涨或保持不变,会有中金公司所谓的“不幸离世”的情况发生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金公司的回应有此地无银三百两辟谣又坐实真相之嫌。
一对比,我深深地觉得这位美女在房价跳水,薪资跳落,又不敢跳槽时,选择跳楼有点操之过急,如果像她单位那样凡事搞个可行性研究,再下决心也不迟,拖他个年而半载,还得继续研究,也不至于如此草率。早点晚点跳楼能改变世界?
想想那些涉案数额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贪官被查处时,有几个跳楼的,实际上在他们被查处时,他们已经释然了,说好听点是老实交待,说不好听点,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想开就放下了,大不了出出镜,说一定流点泪还能加点分减点刑。
再想想那些每月1000元的6亿人,如果如此跳楼,地谁种?120救护车跑不及,殡仪馆“人”满为患,该怎么办?关键是在农村,让人一跳百了的楼并不高并不多,一跳不能百了,生不如死,跳还不如不跳。
说实在的,正如雷大神当年所说,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房地产红火时,趋之若鹜,熬夜排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贷款买房成了一种时尚,我也曾经为跑步进场,抢得最后被人视为鸡肋的一套顶层而激动不已,高兴的事不过一两天,痛苦的是,为此还了五年的贷款,闹心的是想提前还完贷款还被拒绝。
谁都心知肚明,每一户那都是拼上家底,甚至是几十年的青春财富睹明天房价还会涨,起码不会落,而辛苦卖命去给银行打工,为国家作贡献。房价能不涨吗?关键是不要作最后的接盘侠。试想一下,一个提前还贷还违约的银行不把你的血汗钱抽干,他会罢休?
当我们用青春睹明天时,谁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当我们狂欢时,有谁知道风险就在悄悄在我们身边降临;当经济形势差强人意,收入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梦想时,不足以支撑银行的滚滚财源时,如大潮退去,水落沙现滩乱一样,让人从零出发,艰苦最后奋斗又归零。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很受争议今年又被热议的百年接力贷。
房贷年限从5年10年到30年,再发展到70岁、80岁,疯狂到100岁,从艰苦一代到子子孙孙共同为奋斗百年还贷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跟愚公移山一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看是你银行利息厉害,还是我子子孙孙还贷牛逼。结果难为了自己,乐坏了银行。银行既不怕你存款,更不怕你贷款。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房地产刚红火时,被奉为经典的贷款买房的中美老太太对话的故事。
重温一下当年的段子。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住了30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这位30岁的美女,跟美国老太太比,住上了房子,但没有她住的时间长,贷款没也还清;跟中国老太太比,她没有攒够买房的钱却提前住上了房子。相同的是,都在天堂,把房子留在了世间,不知道天堂是否还得继续她们的传奇,不同且遗憾的是,这位美女生命结束时,她才刚刚是而立之年,没有成为老太太。
尽管这个故事是在讲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习惯的不同:美国人早已经习惯了贷款消费,而中国人大多习惯于存款消费。难怪美国的银行总是在欠债,中国的银行总是不差钱,难怪明星和富豪总是向外国特别是美国转移资产。
说穿了,美国人以贷款消费为荣,与中国的欠钱人是爷,借钱人是孙子没什么不同。
实际上,这个故事还前奏和续集。毕竟老太太都是从年轻人走过来的,毕竟老太太还得有儿女,让他们把故事从前到后演绎完,才是完整版本。
前奏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去世前,也刚刚还完了贷款,而且房子已经住了30年,太旧了。她办完了丧事又接着去了银行贷款买房,她说:“我先贷款住上新房再说,至于我的孩子们,成年以后他们自己管自己吧,就像母亲对我一样。”中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也是辛苦了一辈子,临死前买下了房子,留给了她。她在给母亲送终以后说:“母亲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房,母爱真是伟大,我怎样才能报答我的母亲呢?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来也要给我的孩子们留下一笔买新房的钱。”
再一品,刚才那个段子是这个前奏的续集,这个前奏创业者的贷款习房,那个段子是守业者的改善性住房。
看来中国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的老太太已经比美国老太太早早住上了新房。单从讲消费观念是不合适的,想想现在高价彩礼,谈婚论嫁必先搬掉房子这座大山,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00后不好说,后面专论。
再看看续集。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美国老太太的女儿还是用贷款解决住房的改善性需要,中国老太太的女儿还是接力贷的方式满足了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以目前的房地产现状,这两位老太太的女儿们的贷款买房是投资性买房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刚需买房到改善性买房再到投资性买房,这才是中美老太太关于贷款买房的完整版本。看完这三个故事,我们才能正确看待中美文化观念中消费观念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也有新房子住,也享受了人生;也都是说,她住的是母亲留下的新房子,都是三代买房的连续剧。不同的是美国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美国特色,一个中国特色。
估计这位美女在天堂见到这两位老太太,还会有续写新集。
美女会对美国老太太抱怨,听你的可好,住上了新房,可命不长,不如把那些钱换成美元,放在美国还有5%的利息,即使美国降息也不至于如此悲惨,只所以没有那么做,主要是看到你们的银行一倒闭,全玩完,最多赔十万美元,2008年的两房公司和雷曼公司是这样,今天不也有专门针对华人的银行倒闭。
看来在中国完全听你的不行,你的那一套行不通,玩到最后也是被玩死。
这位美女也会对中国的老太太说说心里话:如果按你的要求先攒钱再买房,不至于被银行的贷款折腾得命都丢了。我这是何苦呢?听了美老太太的话,把祖孙三代都坑了。就是把钱存到中国的银行里吃利息,也不至于这样。美老太太的作法没有考虑到中国还有学区房,还有医疗和养老问题,还是你老英明。
这位中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说:好闺女,你这楼跳得有点草率了。难怪你是90后,但凡你与00后多接触接触,也不至于走这条路。
说起当今的00后,你不服不行,关键是他专治不服。真是打赢天下无敌手的世纪新一代。而且还不用打打杀杀,败敌于无形之中。
我给你说道说道:00后是不是干掉了高房价,房价高低我都不买;是不是干掉了民政局,结不结婚我说了算,有证无证无所谓;00后是不是干掉了妇产科,生孩子痛苦还受罪,辛辛苦苦管他辈子;是不是干掉幼儿园,不结婚不孩,幼儿园没有谁会来;00后是不是干掉了钻石、干掉了文玩,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留它有什么用;00后是不是干掉了婚庆公司、干掉了丈母娘?……
本来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这一代身上,可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臭显摆,不消费更不贷款,看把国家愁的心急火燎了。
更惊掉你下巴的是他们拒绝各式各样的PUA,横扫一切精神内耗!
他们没车贷,没房贷,没后代,一身无忧;他们不扎堆,不八卦,不攀比,独立人格;创作不走亲,不串门,不名牌,不大声说话,非常清廉文明还实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花里胡哨的虚伪!你让他们多说一句都很难,你给他们多说一句,他们都很烦。
还有更厉害的是他们还整顿了职场,不加班,不回群消息,不接领导电话,不给领导敬酒,不看领导眼色行事,既不请客送礼,又不接受一切形式的不公正的待遇,你敢炒我鱿鱼,我先让你无鱿鱼可炒,这00后简直就是人间清醒,主打就是一个通透,完整诠释了此处不爷(姑奶),自有留爷(姑奶)处的深刻内涵。
你看看你们90后,特别在意别人眼光,卷到卷无可卷。买房、买车拼命显摆,就连那苹果手机,至于让你割肾?手机更新换代了,你却无力无奈了,总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省吃俭用苟且度日累不累。
你没想想,你原先是400万薪资,现在再差也有200万薪资,你不死,没人敢让你死。
当年叱咤风云的许首富,现在成了虎落平原龙搁浅滩的许首负,不也是没死吗?永远记住,有了首付,你与银行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不是你怕,想开了,银行能不怕吗?你能让银行时刻想着,不正说明你有被利用的价值吗?你看现在银行不是在降首付了,在延长贷款年限了,尽管100岁有点滑稽,但也是一种态度,不还,大不了断贷,房子给他,又能怎么样。
这位中国老太太的一席话,让这位美女茅塞顿开,感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那四年浙大算是白读了,这30年算是白活了,姜还是老的辣呀。
中国老太太也感叹:关键是你不该这么早地在这个地方见我,你要是我的闺女会这样吗?以你的职业和圈子,估计与一些专家的误导不无关系。
想想当年全民大炼钢铁,全国动员除四害,接着全员下岗,全员下海,后来又是全民炒股,你算是全民炒房这一拔了。炒来炒去,炒房炒成了房东,炒股炒成了股东,能不长点记性?
这位美女扼腕叹息,我这一死,可亏大了,老公、银行净赚。下辈子得象00后那样活个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