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东窗》序二
我与王钰先生认识是在2007年11月,当时在上海召开“全国监狱系统历史文化与当代监狱起步与发展研讨会”,此前不久我刚刚调任上海政法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当我问起天水或者说西北地域的历史文化时,王钰先生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天水的五大文化和杜甫流寓秦州的缘由暨杜甫的诗篇。他讲得很吸引人,津津有味。通过交流,才知王钰先生是学历史专业的,难怪对历史知识和地域文化那么了解。时隔不久,又与王钰先生在敦煌会议上相见,难免话多些,从中更加深了了解和友谊。
王钰先生的工作单位是甘肃省天水监狱,具体工作岗位是主搞宣传和从事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曾编辑过《天水监狱志》。除了搜集整理监狱历史发展过程的记实稿外,他还始终不断撰写文化视域内有关监狱的论文,其论文很是新颖,卓有见解,另辟新径,文风独具一格,耳目一新。读了他写的文章,让人感到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比如:《伏羲、人类监狱发展史的肇启者》,他将当地的伏羲文化与监狱的历史发展起源融入论述。不久,先后在《中国监狱学刊》《犯罪与改造研究》《警苑》《心理学刊》《社会心理科学》等刊物发表了《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道德观”的一点见解》《用诸葛亮的战略战术教育改造罪犯的尝试》《取其老子 “道德经”的精华怎样融入教育改造工作的大平台》《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孝”教育的改造工作尝试》等论文,有的文章还被选编在《全国监狱系统优秀论文集》和其它社科刊物之中。正因为王钰先生有着一种胆识文风,才使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了天水监狱并辐射全国监狱。在全国范围内,有的监狱还将高等院校的一些专家、学者请进来开办讲座,使监狱文化有了新的教育方式,按他的话说:“教育改造工作就象医生开处方一样,换换新处方有何不好?!”
2008年,他的《25号监舍》诞生,让我很是震撼,倍感欣慰!他很勤奋,人也谦逊低调,笔耕不辍。正因为有这位学者型的监狱干警,让人感到他是监狱系统一位可交的文化朋友。近二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渐渐有了浓重的朋友情怀。他的新作品先后不断地出现,近年我从网上看到他又发表了儒学、佛学文化、伏羲文化、神农文化、杜甫文化、三国文化、尹喜文化等方面的文章。他笔端面广,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不仅涉及研究佛学,而且还写格律诗,如《浅谈儒学与儒教的概念问题》《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之浅谈》《佛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法统”思想》《浅谈杜甫陇右诗的“美学价值”》等。
2022年10月中旬,我在外地讲学,他打来电话说,他又要出一本书,让我写个序,我问要出什么书?答曰“是典型案例选”。我当即回答:“全国不知有多少案例,浩如烟海,值得选编,可从你自己经手的工作中选取,值得研究,价值极大!”我们俩的想法不约而同。他态度坚决,仅编他在岗位上搜集的案例资料为主,并说他正着手在编,等编完了将清样寄来看了,再说。
今年5月,他果真将编好的清样寄来,一本厚厚的书籍。那天晚上,沏了一杯浓浓的茶,认真地翻阅浏览,谁知越翻越有味道,越翻越吸引眼球,以致翻阅到了深夜星空璀灿,月儿不知到哪里去“休息”了?原来,王钰先生早就有这个打算,他将在退休前工作期间形成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或能搜集到的资料全收藏备用,从大量的资料中筛选出来,再仔细加工“打磨”成一个个短小精炼的典案故事,颇有意思,颇有津味。这些小小故事(判决行刑),具有“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效应功能价值,凝聚了王钰先生的良苦用心。这些“行刑与服刑小故事”,绝不是蒲松龄笔下的鬼狐怪异“短篇故事集”,而是实实在在发生我们身边的一幕幕悲剧故事,细细品味,诚如“梦醒东窗”,这正是本书的命名,名符其实。
《梦醒东窗》,何为梦醒?何为东窗?这些事件与“东窗”有什么关联?原来取自于宋代辛弃疾“梦觉东窗”一句,“东窗”,元代刘一清的《钱塘遗事》中“于东窗下谋”,意为在东窗下的密谋已经被暴露,后来人们形容不可告人的秘密已败露,或原形毕露,真相大白了。王钰先生引用到书名的意思是,每个人犯罪迟早就会暴露,不可报有侥幸心理,或有的明目张胆,光天化日,众目睽暌之下犯罪就象一场恶梦一样,待“梦醒”之时有的会悔之晚唉。同时,寓意人生就是一场梦,那么的苦短,“梦醒”已是空空也,何必呢?这正是王钰先生选取这本“书名”的初心喻意所在。王钰先生是否以含有佛学理论而劝诫人们的成分,本人还未知他是否有这个想法,这个问题暂且避而不谈。但每个案件就象每个人如做了一场梦,这场梦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梦”?!是有着警示、启发、教育他人哲理的目的之“梦”。
该书内容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以“一”字型的悲哉为类;二是以恋爱、婚姻、家庭的悲伤为类;三是海选的几起典案的悲哀为类;四是选择的几起当代冤假错案的悲呼为类。一个“悲”字统笼了这一棕棕案子,一起起法官的判词,纷纷世事让人震惊,触目惊心,众像百生。虽然这些案件司空见惯,有的不足为奇,然而,这一声声“惊堂木”的震声,才感到有强烈的震惊,或者说震撼人心,刻骨铭心,让人感到心里非常不舒服,或许是经受不住的一种难受!?真让人深思这桩桩个案的人性真谛,以及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较量,恰如两军阵前一番你死我活的“争夺战”,恶魔将你击败就是“犯罪”二字的“成立”。
王钰先生的书稿都是来自基层第一线的真实资料,很实在、很有价值。这样的资料都是基层单位的第一手资料,一般很难搜集到。总起来说,以真实案例为主线,以选“角度”为目的,加工“打磨”成了要说明什么?什么人,犯了什么事?客观地、真实地、充分地点出了众生百象、人生百态的问题,让人们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象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在家庭都不要发生,真是一面“鉴镜”。
王钰先生编这本书的目的及其喻意简单平凡浸润着复杂丰富,其中蕴含着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成份,贯通融为一炉。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本案例选编,而是一本综合性、艺术性的教科书,蕴含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荣辱观如何对待的问题。由此,可以理解王钰先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心理内在“人”与“道”之间的关系了。
书的开篇就以“一”字型的短篇案例渐渐拉开“帷幕”,一个“一”字真让人品味细嚼,颇有哲理,值得研究。也可以说“一”字,是个本源性变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一”字是辨证法,是“一分为二”的唯物辨证关系,“一”字并不那么简单,而是包含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性格修养,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一个人在情绪面前怎么变态为犯罪行为的?那么,一棵树,一句话,一只羊,一只狗,一条地界,一双筷子,一捆柴禾,一间旧房,一辆架子车,一堵墙,一条巷道……太简单了吧!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么直接,这么简单,常常不注意这些东西,甚至不经意擦肩而过,然而却暴发了一件件凶杀案,发生了一幕幕悲剧。王钰先生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归结于“一”字的“简单事·简单案”上来,供大家分析研究,从中让人深思。
综合全书,以简单案件为基础性依据,又注重典型复杂案件的代表性筛选,不仅有当代“惊世拍案”“警世恒言”的故事之训,而且还有着蕴含“古代奇案”式“引人入胜”的故事之“味”。不管怎么说,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从中会吸取怎样的教训和受到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者说领略、渗透到你的心灵是什么?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会觉得在人生道路上要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崖渊,小心谨慎,戒骄戒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活,珍惜家庭,必将会在人生岁月的道路上会穿过一道又一道䆳洞,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儿,会绽放出色彩光芒的人生。
以上所述,只谈一己之见,受王钰先生的委托,是为序也!
作者简介:
王志亮,山西省左云县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法学学士、刑法学硕士、法律史博士学位,先后被评聘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烟台大学、华侨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任教。现为广州商学院法学院教授,讲授刑法学总论、中国法律史课程,任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监狱协会常务理事,出版20多部监狱学专业方面的专著,发表论文215篇。
《梦醒东窗》作者简介:
王 钰,笔名: 覆盆子,甘肃省天水市人,曾供职于甘肃省天水监狱。近年先后出版《笔走大墙内外》《25号监舍》《难忘的岁月》《上磨的时光》,主编《神农山与神农文化》等著作,现为天水市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协、天水作协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