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镇远古城放灯(外两首)
文/冯雪颜

一直想写点文字,给自己或这个世间留点痕迹,在这个人间清醒的季节,唯独我,对你还带着混沌的回忆。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为您写点文字,无关真心或实意,虽然不愿意思念,回忆不会遗忘,在人人歌颂父爱如山的时刻,我也不能免俗。
该说点什么好呢,遥远是必定的,天上人间已成定局,从泪眼婆娑看您最后一眼开始,我知道回忆不会断片。
父亲节前夕,舞阳河畔曲水流觞。
燃上心灯一瓣,随流水稍去我迟来的问候,千里之外的镇远古镇,见证我千回百转的思念。
从无神论到尊重信仰,不关乎年龄更无关阅历,世事的更替心路的沉淀,就像我对您的排斥抗拒到理解认同。
或者,只有阴阳相隔后的心灵感应,才能澄明源于血缘无法摆脱的亲情。
母亲的梵净山
是什么意志让母亲在杖朝之年,凭一根木棍支撑瘦小干瘪的身躯,挑战两千多海拔的梵净山?
为了金顶红云,还是万米睡佛,我不知道。
曲折委婉的山径,一如她曲折委婉的心境。朝圣的心,就算远隔万水千山,也要用脚步丈量距离,艰辛阻止不了攀登。
执母之手,就像当年母亲执我的手,从未放开。
今夜,头枕清溪峡,细雨入梦,母亲鼾声渐起。她不知道我敲键盘的手在抖。
六月的贵州,湿漉漉不仅仅是天气。

从今以后
——贵州十二背后
我以37度的体温,感受地心70亿年前的温度。
暗流的汹涌,是大地母亲血管的阵痛;水帘挂珠,母亲思念的泪呀,自诞生以来从末间断。
世纪之吻见证辟地洪荒的清醒,海柱擘心就是地老天荒的确认。石的世界,我迷失在地心的渡口,70亿年前的记忆已子虚乌有。
沉积层里有你曾经的足迹,而王的背后不见你丰功伟绩。大风洞外世象万千,洞内凝固的历史从未变迁。
谜底未曾揭开,谜语已层出不穷,石的世界是激情后冷却的服从。
壮观如尘世,缤纷并不迷失,时间的风沙雕刻你今世的面容。
王啊,十二背后,我永是你的后。
【创作心语】:孝行千里,共赴黔程
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里,“百善孝为先”不仅是一句流传千古的箴言,更是根植于心的情感纽带。当岁月的车轮缓缓前行,我愈发感受到这份传承的重量与温暖。在父亲悄然离去的第一个年头,我怀揣着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感激,决定用行动诠释“孝”的真谛,带她踏上一场意义非凡的旅程——从繁华的广州到秀美的贵州,一次心灵与自然的双重洗礼。
此行贵州,不仅是因为时代的春风让两地紧密相连,广东与贵州的扶贫协作如同桥梁,让这份远行充满了特别的意义。贵州以它独有的方式,向广州籍的游客敞开了怀抱,众多景点的免费开放,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对孝行最真挚的回应。这不仅是一次旅行的馈赠,更是两地情谊的见证。
而选择遵义与赤水作为此行的目的地,则是为了圆母亲一个深藏多年的梦。作为一位拥有60年党龄的老革命,母亲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遵义会议的旧址,是她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赤水河畔的壮丽风光,则承载着无数先辈英勇奋斗的记忆。我深知,这样的旅程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于是,我们踏上了广东至贵州的双动5天游,这是一场关于爱、关于记忆、关于传承的旅行。沿途的风景,从繁华都市到绿水青山,每一帧都定格成我们母子间最珍贵的回忆。我牵着母亲的手,漫步在历史的足迹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我们并肩坐在车窗边,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激与珍惜。
作者简介:冯雪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明区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省市刊物并获奖若干,已出版《曾经年少》《当年初心》《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停留》等诗歌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