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无名小草唱赞歌
人,这一生,或大富大贵或碌碌无为,生命中不可能不被感动;人生的每一天,或悲伤或欢乐,不可能没有触景生情。
佛祖拈花一笑,迦叶心领神会;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恨相晚。
正是因为我们无时不在被感动,才感受到了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因为我无处不在感动,才体会到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不管是感动还是被感动,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不一定非得赞歌声声,掌声阵阵,泪流满面。
勇往直前,马革裹尸是军人的天职和宿命,因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前有死敌,后有督战,使命所在;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是为官的职责和义务,因为纳税人是父母,众目睽睽,不敢乱为,何尝还有监察纪委。因此,既要牢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又要“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一言以蔽之,不该为做了该做的事而广而告之,这注定不会被感动,该为百姓奔走呼吁请命呐喊时却偃旗息鼓,注定是一种反动。
真正的感动是,悄无声息中的自强,默默无闻的付出,触动心灵的同感,发在内心的回应。
在所有的感动中,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育等反映本性的故事比救死扶伤,慈善助人呈现出的人性更动人,而植物天性自然呈现出的令人感动比动物的本性感动更值得感动。
就连石灰也能动情,感动得于谦吟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句读佳句,因为他是在用生命来吟唱。
竹中,我独爱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梅中,我最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坚强。还有他们孤独寂寞中的坚守。
在所有的植物歌咏诗中,最让我动情的是袁枚二首《苔》中的那首最著名的咏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的,都有同感,苔,没有阳光雨露,从不奢望乞求,苔,没有万众赞美,仍旧壮志凌云。
这首写于1764年,作为恩师尹继善七十岁生日礼物的《苔》,短短20字,抚慰了世人260年。既饱含了对恩师的敬仰和感激,又是对自己人生历程的深刻感悟。
是的,即使在阳光光顾不到的地方,微小的苔花没有抱怨,仍能像牡丹一样绽放,体现了袁枚对在逆境中坚韧生存、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人生哲学。
读完这首诗,我理解了他的随园何尝不是随缘。微不足道、无人知道的小苔米感动了袁枚,也让更多的人感悟。
时隔260年的今天,我与四棵无名的小草偶遇,她象苔米感动袁枚一样也感动了我。多少次的路过,每一次都是错过;我不知她们何时生,也不知她们何时去,但今天与他们不期而遇,注定这是一次有缘相会,注定生命中的某一根神经被她们触动。我不由得止步停留,拍照留念,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这样与他们对视的第一人,也许这是我们第一次相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视。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时刻,被定格在她们和我的生命的印迹中。
她感动了我,我也感动了她,惺惺相惜、同频共鸣。
没有日月普照,她们仍旧灿烂绽放;没有花香,没有树高,都是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无烦恼,依然亭亭玉立,自强自立不自弃不自卑。
没有组织关怀送温暖,风吹雨打无人问;缺水少土不抱怨,自生自灭自了断。
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你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做到了我的人生我做主,平凡就是伟大。
是的,正如袁枚诗中的小苔,在阳光不能光顾的之处,依旧青春吐芳华;虽然很小无人多看一眼,但从不自卑,也从不气馁,照样绽放灿烂光芒,更有象牡丹盛开一般的志向。
这四棵无名小草也是这样,默默无闻,不为生而怨天尤人,不为死而爱恨有加,自然而生,悠然而去,生前没有轰轰烈烈,死后也不会青史留名。但她们一棵棵、一年年为这个世界增绿添彩,使这个世界绿意盎然。
人,何尝不是这样,这个世界注定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牡丹一般雍容华贵,有着动京城的国色,倾国倾城;这个世界也注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象小苔米、象这四棵无名小草一样即普普通通,又平平凡凡,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的努力不平庸,活出自己的风采,让自己人生发出的每一束光芒不仅照亮自己,也给别人带去温馨和光明。
牡丹、梅兰竹菊的美言美诗美文,我的赞美是锦上添花,但对小苔米的赞美中,袁枚的赞美更多的自我表白,今天,我对这四棵无名小草的赞美是雪中送炭,把独一无二的爱献给她们。因为孤苦伶仃无名草,忽闻几缕别样香。低头不见风摇叶,铮铮玉立不靠墙。
为表达敬意,我也填词一首,献给这四棵无名小草,权当一首赞歌。
倾杯令•无名小草赞
不恋阳光,
不祈雨露,
玉立挺身依旧。
名利荣华难诱。
权色财钱不受。
孤零寂寞不偷苟。
正青春、蒸蒸昂首。
平凡伟大谁注,
小草无名写就。
(注:词林正韵,吕渭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