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地名+”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晏丽丽 摄
近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以创建国家及省市“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为契机,全面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地名服务与数字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作为河北省“乡村著名行动”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坚持“传承地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依托产业优势,创新打造“地名+”模式,唤醒当地8364条乡村街道巷名,“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培育出一系列地名文化品牌。
聚焦乡村地名普查、地名命名设标、“智慧门牌”推广三项任务,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精准破解乡村地名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问题,通过开展乡村地名普查行动,组织村(社区)网格员及志愿者等力量对乡村居民点、道路街巷、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景点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358个农村居民点、230个采摘园、8300余条乡村道路等地名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动态完善国家地名信息库,准确修改录入词条434条,织密乡村地名信息网。同时,开展“智慧门牌”推广行动,将地名标志与便民服务相结合,会同公安部门大力推广二维码“智慧门牌”,通过手机扫码可获取房屋信息查询、地点导航、房屋管理、报警急救等民生服务,有效满足乡村治理精细化、网格化、数字化需要。
为传承保护历史文脉,使乡村地名文化与和美乡村建设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通过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使一批老地名以挂牌立碑、图书编纂、设置文化墙等形式保留。同时,全面深挖、系统整理地名资源,发布地名文化保护名录,申报地名文化遗产13个,编制《黄骅市地名志》等书刊读物20部,拍摄地名文化宣传片5部,打造地名景观示范点,建设“体验式”地名文化新农村。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将地名文化与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乡土文化、商贸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地名+数字服务”,积极对接互联网地图软件,将农家乐、快递物流点、乡村旅游地、农村孝老食堂等各类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方便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录入地名1000余条,增强了乡村地名信息的共享应用能力。推动“地名+乡村产业”,在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把地名文化与地方优质特色产品商标相结合,创建了黄骅冬枣、黄骅海盐、黄骅海鲜、黄骅旱碱麦、黄骅面花等各类地名品牌100余个,助力乡村扬名和振兴。推动“地名+乡村文旅”,在特色旅游点设置地名文展牌,开通科普文化、红色研学、美食休闲、特色乡村等旅游线路,打造乡村地名文化展示区,将海丰镇遗址、黄骅港古城、海盐博物馆等地名文化展示景观,串联成独具特色的乡村“一日游”精品地名新路线,成为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