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一束光
文、陈宜森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题记
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法庭工作人员,到一个著书写作的法院“文化人”,我是如何走过来的?又是谁扶我上“战马”的呢?
答案是,很多人,很多人。而济南中院宣传办公室原主任祁云奎,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8年,我在商河法院殷巷法庭工作,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虽然在中学时,我的作文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也有一定的文学天赋,但基层工作的繁杂,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写作。心底却一直有一种梦想,就是当一名乡土作家,记录人间真情,呼唤公平正义,讴歌时代美好。
2001年,我从殷巷法庭转到常庄法庭工作。2004年春,法庭有了局域网,立案的所有手续都在网上传输。当时法庭只有我和另一位同事会操作电脑。庭长认为我材料写的好,又会电脑,所以,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从此,我便有了个人单独的办公室,有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
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我开始不间断的采写法庭信息简报和工作通讯。当年4月,我写的一篇信息被时任商河纪委书记姜涛(后来是商河县委书记)看重,作出批示,要求全县政法干警向常庄法庭学习,并责成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同年6月28日,我的一篇《梦飞法庭》在人民法院报四版作为文学作品头条发表,这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便开始不断地向各媒体发稿。
由于商河法院发稿的数量高于其他法院,这也引起了时任济南中院宣传科科长祁云奎的关注。由于法院宣传人才的缺乏,时任商河法院研究室主任李爱民希望我能从常庄法庭调到院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经过李主任和祁主任的不懈努力,在经历了16年的法庭工作之后,我于2005年3月以院党组文件的形式,调入商河法院研究室,开始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领导的提携和鼓励,使我更努力的工作。每天凌晨4时起床,开始写稿件,中午不休息,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11点。期间,我多次和祁主任沟通,就新闻稿件的标题、导语及构思向祁主任求教,祁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对我进行指导。那一年,商河法院有各媒体的发稿量近200篇,为全市基层法院之最。期间,我根据在报纸上发表的作品,结集一本书《心香一缕》,由祁主任为我作了序:《和法庭一起作梦》。
自2005年至2018年,在祁主任的关怀下,在院党组和上级媒体的关心支持下,商河法院的宣传工作一直走在全市法院前列。由于努力的写作,有近千篇稿件在各媒体发表,同时获得各级奖项近百个。2016年,因为我法律博客更新快,发稿量多,获中国法院网“十大博客之星”。作为一名身处基层法院的勤奋写作者,祁主任曾在培训班等多个场合,以我为例,讲了干好宣传工作的秘诀,那就是:像我一样的热爱!
2019年夏天,我将在报纸上发表的300余篇文章欲结集出版,请求祁主任给我作序。祁主任想婉拒,说让一些名人写更好。但在我的心目中,祁主任就是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是我一直追随的那束光。因为,一个法院的宣传平台,给了我强大的助力;而那一束光,能够照亮一个人前行的道路。
经不住我的软磨硬靠,祁主任第二次为我作序。这次序的题目是:《总有一个世界属于你》。在序中,他写道:“在济南两级法院新闻宣传部门,陈宜森是一个出了名的宣传能手,也是一个近乎痴迷的写作者。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世界如何喧嚣、热闹,总有一个世界属于他,那就是写作。”
我的作品集分为两部,一个是《天平追梦》,一个是《法庭故事》,在团结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受到各界的好评。而祁主任为我写的序,不仅为我的写作人生进行了很好地概括和总结,也为我的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现在,祁主任虽然从宣传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笔耕不辍,时常写一些重量级的报告文学作品与我分享。我从中学习到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也许是有点小小“知名度”的缘故吧,退休后,我被市中法院聘任过来,又有了一个专司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平台。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市中区法院领导的厚爱和信任。工作期间,每当一篇稿件写完之后,感觉不满意,都发给祁主任给我指点一下,让他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修稿意见。一来二去之中,我和祁主任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是日益深厚。
人的一生中,只要你真诚,肯定会遇到贵人。生命中的贵人是为你事业成功添砖加瓦的人,是为你取得点滴进步而由衷喝彩的人。因为有了这些贵人,我们才有了方向,才少走了弯路,才能慢慢抵达人生的高度。
真诚感谢我人生旅途上每一个帮助、扶持和激励我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贵人。

作者简介:陈宜森,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退休前在济南市商河县法院负责宣传,2024年在济南市中法院从事法院宣传工作。有近千篇新闻及文学作品在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山东法制报刊登,著有作品集《天平追梦》《法庭故事》两部,获各级奖项一百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