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出辛苦 收获快乐
——漫谈我的退休生活
(一)
文/王克绪
2010年12月,我年满60周岁正式退休。原以为船靠码头车进站,从此可以告别“一生小干事、小事干一生”的文秘生涯了。岂料在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己根本无力摆脱小干事的人生定位和干小事的社会角色。十三年来接续当干事,继续干小事,付出了很多辛苦,却也收获了别样的快乐。
学习辛苦 受益快乐
退休之后,我仍然和退休之前一样,承担了大量的公文拟撰和书稿编纂任务。可自己只是初中学历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写作与编纂的质量上限。别无捷径,笨人笨法,我只能先天不足后天补,通过充电学习来弥补知识能力上的缺欠。我的充电学习,就是看报、看书、看杂志、看文件、看电视。2019年家中装上网线后,又加上一个看手机,谓之“六看”。这“六看”之中,以看报纸为主。因为与其它五种知识载体相比,报纸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的明显优势。通常以看书、看杂志、看文件为辅,以看电视、看手机为补充。其中30%是娱乐性地看,70%是实用性地看,且一以贯之地做到五个坚持。
其一是坚持该看必看,应看尽看。我退休这十多年,是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单就写作而言,美文佳作连篇累牍,图书期刊目不暇接,网络新名词、新手法、新数据层出不穷。即使置身穷乡僻壤的山区平陆,要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形势需要,亦非易事。所以,我在坚持“六看”上,付出了很多精力,耗费了大量时间,基本上做到该看的都看了,应看的也尽力在看。
其二是坚持有空多看,再忙都看。我退休之后,相继应聘六个单位,不是负责公文拟稿,就是担纲志谱主编,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强度很大,压力更大。即便如此,我每天都要挤出一定时间,坚持“六看”不动摇。双休节假日或阶段性间歇稍闲时,就尽力多看一点,任务繁重赶活时,就适当少看一点。但无论再忙再累,我从不放弃“六看”。
其三是坚持经常在看,习惯于看。充电学习是一种广种薄收、积少成多的慢进过程,既不能立竿见影、一口吃成胖子,也很难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难在坚持,贵在恒久。我横下心,耐住性,自觉做到天天看、周周看、月月看、年年看,久久为功,锲而不舍。逐渐将“六看”变成生活习惯,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其四是坚持因老而看,越老越看。退休前我从事公文、应用文写作数十年,也积累了不少资料和一些基本功底。但面对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新形势,常感老本靠不住,吃老本行不通。老本只能证明过去,难以说明现在。对我这样的高龄打工者而言,年纪越大,越要学习。因此,我是因老而看,越老越看,日常学习不间断。
其五是坚持随看随记、常看常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只看不记,相当没看;老看不存,等于白看。我除了工作笔记,另外备有学习笔记,主要用于摘录格言名句、美文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料,十三年间林林总总记了五本半约60万字。为便于随时记录,我在客厅电视机前和床头柜里,常备纸与笔,无论电视还是手机上的适用信息,随看随记,然后再整理转录于学习笔记。当看到报刊上的适用信息,则采取复印、裁割的方法予以保存,并按类别、时限装订成册,退休至今已积累了28本。
2011年8月,马拴锁先生在县作协会刊《百合花》上,发表了《如岸学高是我师》一文,其中就说到我爱看报好读书乐助人之事。2015年8月,西城社区刘江兴主任还专门找我整理了《读书下苦功、付出见真情》的个人材料,将我作为“山西最美读书人”的候选者上报。虽然在市级评选中我落选了,但筷子里头拔旗杆,在平陆县我还算是一个好学之人。回首退休十三年,我做过的最好一件事,也就是“六看”学习了。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契合了需要,为晚年搞好公文写作和书稿编纂,奠定了良好基础。学习虽则辛苦,但从受益中获得的快乐,却远大于辛苦。两相比较,我感到还是很划算的。
(全文共六节)
作者简介:王克绪,1950年生于平陆县部官乡柴庄村。初中学历,退休工人,一生小干事,小事干一生。因职业关系而多与书报文件结缘,编著有《柴庄自然村王氏家谱》《平陆烤烟新十年》《一往情深》《平陆果业志》《腾飞纪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