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荣
前年,我在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光荣退休。我是做母亲的人,也在工作期间,见识过无数不同类型,却大同小异的母亲。但是,我常常会怀念自己的母亲。因为,她老人家的一生,是在忧虑之中度过的,留给我太多的感伤……。
母亲生于1930年,逝于2020年,享年90岁。她身高1.65米左右,皮肤白皙,长四方脸,丹凤眼,耳朵又大又厚,身材匀称结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丽而端庄,一副福相。母亲为什么会忧虑呢?首先,因为家庭有七个孩子,三男四女。第七个男孩在九岁那年溺亡,让她悲痛不已,在坟地不吃不喝,哭了一整天。也种下了忧虑的种子。
母亲的身高在同辈人当中,算是姣姣者。干起农活,一直象个男子汉。在生产队劳动,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多年;在家庭,手闲脚不住的忙碌,照顾老人,小姑子,还有自己的那么多孩子。夜深人静,我们进入梦乡,总会有一盏灯亮着。那是母亲在给孩子们纳鞋底,缝补衣裳等,承担全部的家务活。再苦再累,任劳任怨。只有那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告诉我们吃了多少辛苦。我的父亲,担任村长,将全部精力用在集体经济上,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默默的支持着父亲的工作。
母亲是旧社会过来之人,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她穿着兰色粗布的长褂长裤,从来没有穿过裙子。她认可“女儿是婆家的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更不让女儿家读书学文化。导致我二姐、三姐一天书都没有念。很多年后,两个姐姐的抱怨,也化作了她的忧虑。我是在新中国出生长大的,赶上了好时代。她嘴上表示同意我上学,行动上从来没有支持过。我这样理解,自有我的道理。例如,她总是精打细算的准备着化肥农药,人情往来,就是没有计划我的学费。以至于每次交学费,我都被老师催了又催,特别难为情。越是这样,我越是认真读书,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淮阴卫校,分配在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等到年老之后,她看到我因为读书而改变了命运,也会后悔的说,早知道读书能这么好,怎么也要让两个姐姐学一点文化呀。面对两个姐姐还在农村的现实,过得不如我这个小妹的家庭,她又增添了一份忧虑。
母亲在61岁的时候,儿女都成家立业了。然而,父亲得了中风。母亲眼看家庭的顶梁柱倒了,心中更加忧虑,没日没夜的精心服侍,盼望父亲能早日康复。终因回天乏术,卧床不起的父亲还是在两年后离开了人世。从此,母亲一个人独自承担起一大家子,六十多囗人里里外外的事务。
母亲快九十岁的时候,我的大哥患上不治之症,她又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无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口中经常喃喃自语:我活够啦,活够啦。于是,她精神萎迷,情绪低落,生病了也不吃药,人为地、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她的任性,却让我无比悲伤。我家生活条件好,多想让一辈子忧虑的妈妈能颐养天年,长命百岁!想起母亲,我就会忆苦思甜,不忘初心;想起母亲,我就会潸然泪下,无限思念!
作者简介: 唐桂荣,女,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主管护理师,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曾多次荣获优秀党员、先进个人、技术操作能手,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二0一八年退休后,被市一院党委授予新时代“敬业之星”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