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和廖静文
是什么催人泪下?
我正躺在床上看廖静文的长篇传纪《徐悲鸿一生》。
一日,廖静文和徐悲鸿先生乘坐一辆带篷的马车,从成都出发,去新都县游览桂湖。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满是皱褶的面孔被炎阳晒得黧黑。他穿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弓着身子坐在前座上,他笑呵呵的打着唿哨,不消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老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的向前奔驰了。
路上,马车夫摇动着满头白发,笑呵呵地对他俩说:“我这匹马呀,虽然老了,也跟人一样,还很好强呐!”
徐悲鸿先生愉快地接着他的话茬说:“老大爷,你这匹马养得真不错呵!”
“养马,你必须爱它。”马车夫十分得意地说,“不要光看它是畜牲,其实,它什么都懂。有时候,比人还明白呐。比如说,今天我拉上了你们,有了生意,它比我还快活……”
读到这里,泪水不知不觉地模糊了我的双眼,使我无法再看。我闭上眼睛,想想明白这位老人的话为什么会使我流泪?是对老人悲苦命运的同情呢,还是被他的乐观精神所感动?
老人继续说:“我就靠这匹老马过日子,它也靠我过日子,我们俩谁也离不开谁。唉,我什么都卖了,就没有卖这匹马。有时候,我自己挨饿,也要喂饱它;我自己冻着,也不能让它受冻。它要是歪着脑袋,我就知道它不高兴,什么也不让它做,我自己用肩膀去扛活……”
这是老人对马的体贴。
到了目的地,徐悲鸿先生付了车钱,又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幅自己画的奔马送给车夫,老人迷惑地望着他们,廖静文从旁说:“老大爷,这张画的价钱比你这趟车钱多得多,你可不要随便给人呀!知道吗?”
马车夫频频点头说:“晓得了,晓得了。”他那堆起皱纹的眼角潮湿了,挂起了一滴泪珠,“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老人说着扯起袖口,擦去了那滴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读到这里,我的眼里又一次涌出了泪水,从鬓角一直流到了枕上。感动我的,是徐悲鸿先生的善良与慷慨、还是这位赶车老人对徐悲鸿先生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说不清。是什么催人泪下?我想应该是贫困中的相依为命、是困境里的相互体贴、是悲苦中偶尔得到的一点慰藉、是对他人善言善行的真挚的感激与珍惜吧。
你是否发现,在这炎热的夏天,那些冒着烈日把瓜果拉倒我们小区门口或者十字路口售卖的农民,你只要说几句他的瓜果务得好、大热天的跑这么远出来卖东西很辛苦之类的话,他们黝黑的脸上就会露出质朴和感激的微笑,你也会感到他就像乡下的兄弟一样亲切可信,他也会尽量地让你买得称心满意。
当我们对他人不能给予实质性帮助的时候,几句赞赏或者表示理解的话,也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会给他人带来不少的满足和愉快。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在这炎热的夏天,善言就是凉爽的风,会让人烦躁的心境立即平和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