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唐山:听聂永利讲述和“独腿”白鹳耗时1460天的事儿
作者:张光明 闫航 侯嘉正

四年,1460天,能干成什么事儿?
唐山摄影家聂永利和他镜头里的一只残疾东方白鹳肯定知道。

东方白鹳“定居”唐山。
聂永利是一名拍鸟爱好者,他常年将镜头聚焦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唐山的生活起居。四年间,前往唐山沿海湿地区域拍摄次数就达2000余次,是它们的“专业摄影师”。
除了拍一张好照片,聂永利更关注它们照片之外的命运。那是在2020年的一次拍摄中,偶然发现一只东方白鹳左腿不敢点地,只能用右腿单腿支撑。出于担心它的生存问题,聂永利便开始了跟踪拍摄。
在不干扰鸟儿正常生活的状态下,他完整拍摄了这只残疾东方白鹳在唐山历时四年艰辛生活的整个过程……

为了生存,这只东方白鹳练出了海鸥扑鱼的本领,在鱼塘上空盘旋,发现鱼后,一个猛子扎下把鱼拿下,这是正常东方白鹳没有的技能。

在鹳界,公多母少,这只残疾东方白鹳凭借个人魅力,在唐山“组建家庭”。

择偶交配中,因只能单腿用力,雄鸟爬不上去。后来发现它想出办法,用脖子勾住雌鹳的脖子。

成家第一年,它们轮流孵蛋,却没有迎来“鸟宝宝”降生。到了冬季,它们分开的季节,别的白鹳都南迁了,雌鹳才恋恋不舍南飞。可能是一条腿的缘故,不能长途迁徙,这只残疾东方白鹳留下了。

第二年,雌鸟第一个南迁回来,它们相拥在一起,过着正常生活。这一年,仍然没有“鸟宝宝”降生。

又一年过去了,雌鹳依然是最后一个南迁,最早一个回来,它们还是那样恩爱。第三年,与前两年过程和结果一样,没有结果。

今年是它们在一起的第四年,也终于孵化成功,这只残疾东方白鹳如愿当上了“鸟爸爸”。
练习站立、学会觅食、求偶交配,直至今年,这只残疾东方白鹳终于如愿当上了“鸟爸爸”。回忆起这四年来拍摄的历程,聂永利满怀喜悦,他说:“就好像我们一起圆了人生中的一个梦。”

国宝级候鸟东方白鹳高压铁塔落户筑巢。
随着唐山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成了这里的“常住居民”,自然也成了聂永利的“镜中客”。
对他而言,用冰冷的相机去记录东方白鹳生活时,希望留在存储卡中的,是护鸟的爱,要让镜头里装满“鸟故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拍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
聂永利与残疾东方白鹳四年“圆梦”故事的背后,得益于唐山提供的一条龙“安家”服务。
高压线塔安装防护挡板、搭建人工鸟巢、24小时观察东方白鹳活动……点滴付出汇聚成河,现如今,已有成百上千只东方白鹳在唐山沿海湿地铁塔上筑巢育雏,给这里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