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的伊朗之二:
爱恨交加的美伊关系
全 兴
美国与伊朗的爱恨情仇,说长也不长,毕竟美国建国才二三百年,真正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日子也就这一百多年。具体说,也就是从一战开始的。
准确地美伊关系从1925年算起,到2024年正好百年。前55年以爱为主,后45年都是恨。
这两国的爱恨交加也正是美国走上神坛和走下神坛的晴雨表。
这两国的交好从1925到1979年。我们从历史照片上能看出当年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时期人们的风貌,男同志西装革履,意气风发,女同志活泼可爱,青春靓丽。与1979年以后的伊朗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判若两人。
美国与伊朗的交恶是从1979开始了。为何?伊朗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国。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巴列维王朝时,一片繁荣下,贫富差别加大,社会矛盾加剧,宗教与世俗裂痕加大,霍梅尼领导下的一把火埋葬了巴列维王朝,从此美伊关系急转直下,日渐成为死敌。
随着美国不断深度染指中东,美国在打赢中东无敌手,横扫中东如卷席后,又让以色列这个中东小霸王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臣服。但从不臣服的是中东这个非阿拉伯却有着伊斯兰信仰的伊朗。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在美以势如破竹横行中东时,也在日复一日地培养自己的对手,让一个个敌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对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成长发展壮大,成为今天令美国头皮发麻,而且从区小队县大队一仗仗打出的这些对手还都不是正规军,但其作战能力,让政府军正规军都目瞪口呆,其中一部分成为今天的中东抵抗之弧。便得美伊攻守异形。
相当年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时,中美开启了蜜月旅程,可那时中国春天的故事并没有在美伊间重现,伊朗在建立新政权后,立即投入到了为时8年的两伊战争,一方是伊朗,一方是美国和苏联支持的伊拉克。
这8年正好是我初中高中加上大学前二年的时间,天天从媒体上看到听到的就是两伊的战况,你进攻我,我打退你,成为当时的日日头条,就如同今天的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一样,天天霸屏热搜。
说实在话,这8年两伊战争,从1980年9月一直持续到1988年8月,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两个国家都是筋疲力尽,最后都宣布自己是胜利者,实际没有胜者,为此伊朗在战后休养生息了好多年,伊拉克不是这样。在追问为何会发生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这场战争的诱因不外乎领土和边界争端、宗教和政治矛盾、民族仇恨、还有外部势力的影响,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等外部势力的介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两伊战争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世界上的两大霸权美苏都出奇一致地支持伊拉克,而这场战争最初又是由伊拉克先发兵侵略引起的。与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中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加上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又要极力推行原教旨主义引起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警觉,三大原因致使伊朗空前孤立。以至于当年伊朗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这场战争又与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有点类似,都是刚刚建立新政权,不到一年,就要投入到新战斗,这也是对新政权实力的血腥考验。
如果说伊朗的最高领袖霍梅尼功绩是建立了伊朗新政权的话,如果说这8年战争是考验政权的话,那么战争结束后,他在人生临近尾声时,做了两件事,为这个政权将革命继续进行到底进行了正确的选择。
一是对英国作家《撒旦诗篇》的作者萨尔曼•拉什迪发布全球追杀令;二是确定了哈梅内伊为自己的接班人。
1989年2月14日,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领袖霍梅尼宣布判处萨尔曼•拉什迪死刑,号召“所有勇敢的穆斯林”杀死萨尔曼•拉什迪以及那些帮助翻译和向大众出售这本书的人。3月3日,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发表讲话,对《撒旦诗篇》伤害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表示理解,并要求伊朗撤销对拉什迪生命的威胁。3月7日,伊朗政府正式宣布与英断交。
从此,伊朗与美国的交恶已经变成了与美英的交恶。
鉴于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受控制的程度,萨尔曼•拉什迪于是向穆斯林世界公开表示道歉。
但在接下来的近10年中,拉什迪一直由英国警方提供24小时保护,并且不断变换住所,他本人也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拉什迪这一生可知道了亵渎伊斯兰的后果,更领教了伊朗最高领袖的威力。
1998年英国和伊朗恢复了外交关系。作为复交的前提,伊朗政府宣布“既不支持也不阻止对拉什迪的刺杀”。直到此时,拉什迪才开始公开露面,但伊斯兰教激进分子依然视他为死敌。
1989年,伊朗的一个私人基金会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赏金,悬赏刺杀拉什迪先生。2016年,拉什迪的人头悬赏金上又增加了60万美元,达到了390万美元。
当年伊朗对《撒旦诗篇》作者进行追杀,站在穆斯林的立场上,坚定了维护伊斯兰教神圣和不可亵渎的决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成为伊斯兰的代言人。
这8年两伊战争,成就了霍梅尼的接班人,也就是伊朗当今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在跟伊拉克的战争中,哈梅内伊当时是伊朗的总统,而且当了8年,其在位掌控军队,对伊拉克作战。可谓是既掌握了军权,又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从其第二次连任总统,选票高达85%就可以看出来。
这8位的总统经历,对国家各种势力,各种部门和权力,都能有效地控制。因此,这也决定了他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作为对伊朗最有影响力的三位人物,哈梅内伊是坚定的伊斯兰道路执行者。他坚定追随霍梅尼,坚决主张走伊斯兰道路,属于伊朗当时的传统派,强硬派,对伊斯兰道路非常坚定,这就叫道路自信。从而保证国家继续走政教合一道路,这非常重要,也非常符合条件。当时,既能够掌控局面,又能够坚持政教合一道路,还真找不出除哈梅内伊之外的最佳人选,因此接班人非哈梅内伊莫属。
尽管哈梅内伊当时有着低级教士出身的先天不利条件,有着阿塞拜疆人的非波斯人的民族标签贴身的先天不利因素。但历史决定了方霍梅尼的选择是必须这样做,历史也证明了这位首任最高领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就样,1989年,统治伊朗长达10年的霍梅尼去世,最终安排当时只有50岁的哈梅内伊成为最高领袖。弹指一挥间,45年过去了。
这也决定了美伊关系不得不在恨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同时,随后美苏争霸结果也揭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历史上结束了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的波斯人继续在伊斯兰教的指导下,继续着反美事业。
这场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利益于美苏的鼎力相助,伊拉克总统的膨胀也达到的极点,刚从两伊战场下来,又带着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光环马不停蹄地奔赴全面占领科威特的战争。这一战争没有悬念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碾压科威特。与伊朗打了8年分不出胜负,可灭掉科威特只在一夜之间,但这个伊拉克却在海湾战争中不到一个月就被联军灭掉。
随后中东的战局与我们越来越近。
当美国没有了苏联掣肘,当中国还在韬光养晦时,美国开始为所欲为,让我难忘的还有触怒了老美逆鳞的利比亚被灭掉,后来因911事件,有着帝国坟场的阿富汗被占领。
再后来,2003年前后,美国又想对其所谓有邪恶轴心国之称的三国(伊朗、叙利亚和朝鲜)动手,最后的结果是后来的朝核协议和伊核协议,以及后来叙利亚内战。好在有中俄的拼命狙击,才遏制了美国的狂妄。
这几十年,伊朗一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伊斯兰世界里融合什叶派力量,高举反以反美的旗帜,混得风生水起。
当美国发起一场场代理人战争并赚得盆满钵满时,伊朗这位美国的宿敌在借鉴美国经验方面整得有板有眼,以什叶派武装力量为核心把伊斯兰世界的反美反以力量团结在一起,把反美具体化到反以的实际行动中且有不俗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成立于1987年哈马斯,是伊朗在中东扶持的第一个“小弟”,伊朗这位小伙伴遵循伊斯兰教什叶派教义,有着伊朗的精神气质,在致力于抵抗以色列的占领行动中锋陷阵勇往直前,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哈马斯自1990年代初以来,在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壮大,成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
特别是2023年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好像换了人似的,打出了以前五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都没有的战绩,惊艳了世界。
成立于1985年的黎巴嫩真主党,全称为“哈兹穆拉运动”,是一个政治和军事组织,最初于1982年,由一群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朗的支持下成立,反抗以色列的侵略和占领,在1985年这些民兵组织联合成立了什叶派伊斯兰组织---真主党。
这个组织是美国的眼中钉,是以色列的肉中刺。难怪当前以色列准备大规模进攻中黎巴嫩时,这个真主党时刻准备着,连美国及西方国家都提醒以军三思而后行。而且近段真主党的恐怖组织罪名被洗刷,成为正义之师,再进行的任何战斗都会师出有名。
还有最近行情看涨,敢与美国叫板的胡塞武装更是后来者居上,敢在红海打航母,让其他二位大哥都感到汗颜。
胡塞武装组织的前身是“青年信仰者”,该组织于1992年创建,旨在复兴宰德派传统。2004年,侯赛因•胡塞因武装起义反抗时任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的政府,在战斗中阵亡。其追随者将“青年信仰者”组织改名为“胡塞”,以示永远纪念侯赛因•胡塞。
别看伊朗这位小弟弟出道晚,但功夫了得,先把也门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后又把沙特及其阿拉伯联军整得找不着北,前段时间沙特不是赔了不少钱,再加上胡塞在红海专打美英的商船队,与英美PK,让这两个老牌霸主情何以堪?还有兵临加沙,使用高超音速导弹攻击英美军舰和以色列城市,其战略战术让人肃然起敬。最新报道说,胡塞武装已经把美国在沙特驻军的位置坐标都公布到网上,以胡塞打航母、军舰等移动目标的能力,打固定目标应该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其他如活跃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基斯坦人民阵线、叙利亚的阿萨德组织、伊拉克的民兵武装组织以及在阿富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伊斯兰什叶派军团等都是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的反以反美力量。
百年来伊朗与美国的恩怨情仇中,从1979年算起至今的45年,两方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蓦然回首会发现,这位中东斗士为何敢这么长时间与美国威刚,与以色列硬拼。不外乎这几点。
一是石油天然气,这是底气。伊朗天然气储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石油储量位列世界第三,占了全球石油储量的10%左右。有什么风吹草动,美元能不随风舞动?想想当年美国的两位战略大师一再提醒美国当政者,结果仍是我行我素。想想上世纪六七十提供的石油危机,美国敢对伊朗大开杀戒吗?
二来伊朗的地理位置。在中东这个三洲五海的战略要地中,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就掌握住了波斯湾石油天然气能源通往世界的咽喉要道,如同把守关隘时一夫当道万夫莫开一样。更有胡塞武装把控红海与其遥相呼应。对伊朗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三者小弟众多,游击战玩得炉火纯青。第四,人口多,山地多,有战略纵深。
伊朗有8千多万人口,美国能不忌惮?想当年,1961年他打越南时,越南只有3千万人口,一场越战把美国拖得半死,还不敢越过17度线,以至于一败涂地,成为一个难忘痛苦回忆。2001年,阿富汗只有2千万人口,他在攻打阿富汗后,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最后悻悻而去,再一次体验了什么叫帝国坟场。
最重要的一点是,伊朗有着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什么高精尖武器可以通过刻苦攻关而鼓捣出来,不像缅甸同盟军还得靠在山捡、胡塞武装还得靠在沙漠里拾。
已经45年了,伊朗当年8年两伊战争的历练,35年来的卧薪尝胆,美伊的恨仇也到了了断的时候了。
是的,45年了,哥不是当年的哥,弟也不是当年的弟。那位与美国10位总统打过交道的最高领袖能没有战略定力吗?钦点并民选过的6位伊朗总统的当今最高领袖能不稳坐钓鱼台吗?
欲知结果如何,得静下心来看看当前的中东大戏。顺便看看中阿高级军官培训班学员的表现。
都知道美国厉害,但伊朗最高领袖厉害,谁不知道?他话不在多,在准稳狠。
他在会见新当选总统佩泽希齐扬时,就说了三句话。
首先是赞美已故总统莱希坚定反美立场;接着是说了基辛格的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然后又说,美国是不可信的,他们反复无常。还举了个例子说:“伊朗的亲美总统鲁哈尼,顶着国内的巨大压力,终于在2015年和奥巴马政府达成了《伊核协议》,结果特朗普上台后就撕毁了。”
这三句话,可谓是语重心长,你品,你细品,走马上任的新总统必须得品,不但品还得弄懂悟透,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45年来,伊朗一直在东方西方和伊斯兰这三者之间的取舍中进行艰难抉择。
1979年霍梅尼自掌握伊朗的最高权力后,提出了两大愿景和一个战略:两大愿景:一是将伊斯兰推广至全球;二是将什叶派势力覆盖全球。为此,他提出了“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伟大”战略,
这个“伊朗人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宗旨就是是伊朗不想归属于当时美苏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要独立自主。这成了伊朗外交官的座右铭。更成了伊朗外交的现实和基石。
在我看来,衡量伊朗在世界上是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标志得这句话落实得怎样,是不是从““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到“要东方、要西方,更要伊斯兰” 最终发展到“东方要、西方要,伊斯兰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