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重镇,李阳冰、苏轼、黄庭坚等在此留下珍贵石刻与法帖,本土诞生过一代书法宗师张裕钊,业界人士大多知晓这些情况;而鄂州史上绘画情况鲜为人知。据笔者初步考证,鄂州仅在清代就出现过几位画家,如叶道本技艺超凡,其作品庋藏于国内博物馆与拍卖行,谈润山、谈楚樵、谈少樵祖孙三代也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丹青妙手。令人惊讶的是同湾的谈华稳及子孙踵继前辈,钟情画艺。一个湾子竟然出现六代擅画者,跨越时间长达一百六十余年,这种家族式传承现象在鄂州乃至湖北绘画史上罕见。

荆楚文库《朱峙三日记》
前几年,笔者点校鄂州先贤著作《朱峙三日记》,看到一段文字记载:“今晚父亲备夜酒,请谈楚樵三叔来家画方灯。调颜色一小時,落笔画花鸟,约四小時乃毕。天寒,着色颇费力也。楚樵为润山先生第三子,生而爱画,各样皆能。润山先生作大笔山水,甚佳。我邑能画者,二谈而外,仅刘清安名宏仁一人。楚樵与父亲交深,故愿为作此画也。”日记中言及县城过年习俗,谈润山与谈楚樵的名字第一次进入笔者视野。据《谈氏宗谱》记载:“谈润山,字镛,辈名运朗,生于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年)。”其所在村庄是城南卧虎山脚下的谈家湾。又见《朱峙三日记》记载:“且我邑刘清安、谈润山诸先辈另一派也。刘、谈诸人皆学蕲州吴松、王恕画派,为应酬求速计,为卖画计,不得不走此一路,近于海派者也。”笔者查阅资料,吴松籍贯与生平不详。王恕系湖北蕲州人,绘画用笔“喜斧擘”;鄂州市西山古灵泉寺曾藏有王氏作品《百佛图》《竹石图》。

谈楚樵作品
谈楚樵,生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字宏材,辈名会豫。谈润山三子。谈华稳藏有他的两幅作品,有一幅内容是倒骑牛背看书图,有山水树石作背景。用笔简练,墨色淡雅,气韵不俗。款识为:“时壬子仲冬,为海山仁兄大人雅属,指正,弟谈楚樵画。”朱文印:“楚樵”,白文印:“谈宏材印”。“壬子”是1912年,谈楚樵时年49岁。另一幅画有些残缺,款识与前幅相同,是给同一人画的。这幅画的内容像是一位文人喝醉了,另一人准备帮他脱靴。据谈华稳介绍,原鄂城县印刷厂装裱师傅周玉山装裱过谈楚樵的画,并言谈氏画的《太白醉酒》系列人物在鄂城、黄州一带很吃香。笔者由此断定,这幅人物画就是《太白醉酒》,画中人物为李白和高力士。鄂州市博物馆藏有谈楚樵的一幅人物画,内容有三人: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人物神态毕肖,栩栩如生。这幅画款识为:“时丙寅之秋为先生属,指正,谈楚樵画,宏材写意。”朱、白印章各一方。“先生”是谁?因为找不到谈楚樵的相关史料,所以很难考证。“丙寅”指1926年,谈楚樵时年62岁。这幅画是谈楚樵的晚年之作,技法比前两幅更加成熟。

谈楚樵作品
鄂州市美术馆典藏研究负责人陈曾评价说:“此画展现出兼工带写的风格。画家以工笔刻画人物面容,细而浓的墨线勾画,使人物表情精妙入微;对衣着服饰则以写意表现,用笔极为疏放,线条强劲飞动。浓墨浑厚、淡墨丰润,酣畅淋漓,用笔、用墨一气呵成,彰显出作者挥洒自如的创作状态,还可见画家效法石恪 ‘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乃粗笔成之’的追古之意”。朱峙三言谈楚樵“各样皆能”,从谈楚樵的三幅作品分析,当以人物画见长。他的绘画主要以历史人物为创作素材,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体现出古厚俊逸的格调。

谈楚樵作品
谈少樵的生平事迹未见史料记载。笔者于上个月初再次拜访了85岁高龄的谈华稳先生,了解了一些情况。谈少樵(1897-1954),辈名际便,系谈楚樵之子。寒溪中学毕业。时居县城东门,随父习画九年。他曾是一名热血青年,青年时代从军,不久提升官职,后带家属随军。谈少樵因家庭原因而产生厌世情绪,在鄂城县西山寺皈依佛门,法号融溪。解放后,经谈家湾族人商定,将谈少樵接回本湾附近的团山庙居住。谈少樵经常带谈氏几个男丁设坛做法事,有时应邀给别人画中堂或宗教牌子等。有一次,谈家湾的几位信佛者去庙里吃斋,谈华稳跟着大人去,看见谈少樵画佛事牌子,他在旁边看得十分入迷。城关食品厂每年请谈少樵画模具彩绘,然后给一些钱物表示感谢;当时鄂城铺面上的月饼彩绘都出自他的笔下。谈华稳与原鄂州市师范学校张香宜老师是亲戚关系,张香宜的祖父是城关名流,家境富庶。为了躲避日本人打掳,张香宜的祖父将家中财物搬到谈华稳家。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家把物件搬回去,留下宣纸与墨条没带走。那时候的书画用品在乡下稀见,谈华稳的父母里将宣纸送给谈少樵,请他画观世音菩萨。


谈少樵作品
谈华稳的父母看到谈少樵过着孤苦伶仃生活,经常送些食物接济,令他十分感动。谈华稳小时候对绘画兴趣颇浓,读私塾时喜欢在书本里画各种图案;谈少樵见他年少好学,便决定教他绘画;先教一些口诀,如头像比例“横五眼、直三项”,全身比例“行七、坐五、盘三半”,接着传授临摹技巧。1951年,谈华稳请谈少樵画一本画册,没想到立刻答应了。他当时在旁边看着老师画,线条精致,信笔而成,绝无重复;内容为人物、花草、鸟兽等,一笔一画中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画册完竣后,谈华稳如获至宝,每天放在书包里,很多同学抢着观赏,一睹为幸。少年时代最美记忆莫过如此!

谈华稳
不久,谈华稳转学至洪港,学习国文等课程,后考入鄂城县一中。1959年夏,谈华稳中考成绩优异,被黄冈师范学校与湖北美院附中同时录取。因为喜爱绘画,他毅然选择了湖北美院附中。在校师从专业画家白统绪先生,系统学习西画,兼习中国画,三年时间打下了扎实基础。谈华稳毕业时本来要留校的,学校突然宣布:“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控,压缩城镇人口,毕业生必须回家务农。”谈华稳回家后,先在一家木器社干活,随后去水产部门当会计。1964年,鄂城县新庙乡办农中,要他去教美术,从此踏上了民办教师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八年。谈华稳利用空闲时间钻研艺术,除了绘画之外,他学会了用雕版制作八仙画与对联,还会用模具浇制领袖石膏像,附近村庄有不少人向他请教制作方法。1974年,县教育局抽他去古楼办国庆专刊,他设计新颖,画面美观,整体效果不同凡响,受到热评。有的干部说:“这样的人才应该调到教育局上班”。1975年,县教育局派谈华稳到咸宁办“五七道路展览”,时间长达四个月。他遇到美院附中同学,相互切磋,此间学会了照相技术,为绘画创作提供了便利。因为他出色完成办展任务,回来后立刻转正,并安排在本乡教育组工作。县教育局人事科长对谈华稳的才华十分欣赏,把他调到县教育局勤工俭学科,后调到普教科负责艺术教育工作,谈华稳的才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鄂城县升为地级市后,他担任鄂州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为本市艺术教育建设与发展尽心尽职,贡献殊多。

谈华稳作品
谈华稳利用业余时间探索国画艺术,先后赴新疆、甘肃、河南等地写生,积累了不少原创素材。他在创作时注重传统,同时吸收了西画水粉与水彩等元素。其作品讲究透视与立体效果,画风苍茫浑朴,但不失儒雅气韵,呈现出学院派艺术特征。谈华稳勤于作画,先后创作了一千多幅国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为鄂州美术界赢得荣誉。

谈华稳作品
对艺术的挚爱化着内在的心理动力,已成为强烈的创作动机。退休后的谈华稳全身心地进入了绘画状态,他在不断思考与实践中提升境界,作品个性与特色日益凸显。鄂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熊波评论:“谈华稳先生山水画构图大气磅礴,用色大胆明亮,在表现手法上笔墨能深入传统,又能紧跟时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学者,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家年评论:“谈华稳先生的国画作品是对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思考凝炼。创作题材源于生活,笔法古朴凝重、工写自如,光色处理东西方结合,柔和润心,充分体现出创作的美育情怀、美学神韵。”

谈华稳作品
谈华稳的子女都在教育界工作,现已担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教授等,其家庭可称为教师之家,也是绘画之家。谈华稳早年注重陶染孩子们的情操,开启艺术潜质。每逢周末,孩子们在家里摆开画架练习素描、水彩、水粉,谈华稳悉心指导,长年累月,绘画技艺大进,成果斐然。

谈文峰
谈文峰,1964年出生,谈华稳长子。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现致力于美术教育与创作,擅长中国画,专攻彩墨山水。他的作品兼工带写,彩墨相映,在继承其父亲画风基础上力求创新,既表现出传统韵味,又不乏时代气息。谈文峰将地方人文景点与乡村生活素材作为创作主旨,蕴含着浓郁的乡愁情怀。如作品《和风春意暖》描绘了鄂州水乡的美景,他在不经意间挥洒画笔,浓淡相间,色彩斑斓,一幅气韵生动的乡村写意图中洋溢着对幸福生活的咏叹。

谈文峰作品
谈文俊,1967年出生,谈华稳次子。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现居深圳,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谈文俊在油画艺术上造诣非凡,审美视野与境界开阔,功力深湛。其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并获奖,是一位实力派画家。


谈文俊作品
谈尚,1988年出生,谈文峰之子。小时候在祖父与父亲的熏陶下学习绘画,读高中时获得了湖北省中学生书画竞赛一等奖。在太原科技大学读书时,他的艺术作品荣获全国比赛三等奖;当时还赴日本交流学习。

谈尚作品
在访谈过程中,谈华稳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单靠画画很难养家糊口,像齐白石那样的画家能有几个呢?”的确如此,现实中仅靠卖画为生的只是个别天才画家,绝大多数绘画者是有工作单位的。工薪是生活保障,绘画是精神追求。谈华稳不能例外,他的身份首先是教师、艺术教育负责人,然后是画家。他能进入工薪阶层,是因为拥有绘画专长,从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生存现实性与艺术价值观。从美术史的角度而言,谈华稳是一个家族绘画事业的承前启后者,艺术薪火因为他得以传衍;而六代人的画作过程是不同时代的碎片化的社会背景的组合,为地方人文空白涂抹了一笔重彩。(张靖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