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
凤凰山阻击战,打响莱芜战役第一枪。看过《南征北战》的朋友,对李军长竭斯底里的哀嚎“张军长,张军长,拉兄弟一把”可能还记忆犹新。
我家就住在凤凰山东麓的北园大队。二十三岁了还没有找婆家,急的我奶奶,见到一次催一次。有次上庄的张婶来我家玩,打听到我没找婆家,就说给她娘家侄子说说。并介绍说,侄子家姊们五个,就他一个儿子,家景颇为殷实,高中毕业后在博山一家工厂干临时工。
娘和我说后,我觉得可以,就说见见面再说。娘和张婶定了“小见面”的时间、地点。三月初八梨庄集,在张婶的指点下,我们在集上打了个照面。这是小见面,我觉得还可以,就定下了大见面的时间,大见面是在张婶家里进行的。我俩一谈还是高中的隔级同学,他是六级,我是八级,他毕业后我才上的学,错过了相互认识的机会。通过交谈都对对方满意,他说,回家找人看看日子,定下相亲的时间。
他家就是凤凰山北面的吴家峪大队,我们隔山而居。走小路,翻山越岭也就八里路,走大路到梨庄就十二里,再往西走十里,太远了。本来我奶奶想去看看,她小脚、路难走,就打消这个想法,计划让六婶、嫂子和我去相亲。
相亲的日子定在四月十六。八点多,张叔和帮媒人郭大爷,各拿着一个红包袱来到我家提亲。爹娘接过包袱放在炕上,招呼他俩喝茶聊天。
我六婶和嫂子忙着生火下挂面,并荷包上四个鸡蛋。
我娘打开包袱,里面包着两个梳头匣,一个放着十元钱、一双鞋、一件秋裤,另一个也放着十元钱、一双袜子、一件秋衣。和爹商量一下给他押回去了每个二元钱,一个用红纸缠了四支香,另一个用红纸缠了四棵艾蒿,表示“相爱”的意思。后来听说,我的个子较高,要穿40的女鞋,在梨庄供销社买不到,专门上博山去买的。
两个媒人吃完挂面又喝了一会儿水,我们一行五人沿山路向吴家峪走去。一路上有说有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村子。
一个小女孩看见我们,转头就向村里跑去。一会儿,有数十人出来迎接我们。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子,说话“过啦,过啦”的,拉着我的手说,俺的亲闺女,长的真俊。
他家有个较大的院子,四间北屋分成两口,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女的去了西边的房子,男人上了东边的房子。屋里早就摆好桌凳,一番推让后,六婶、嫂子坐在对门的北面,我坐在西边的里头,对面是郭大娘和张婶,我的外边是大队长的家属,靠门口的是妇女主任和他本家的嫂子,是负责端茶倒水的。就坐后,拉起家常,问的我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这里紧邻博山,待客之道深受其影响。坐下不一回儿,帮忙的就端来八个茶碗、八个酒盅、八双筷子。家什放好后,上来八碗面条,上面浇着紫菜蛋花汤。面条喝完后,收拾碗筷,接着另上了八双筷子和一盘切开的苹果、一盘饼干、一盘蘸果、一盘琉璃核桃,在陪客的催促下,边吃边谈。
这时,上了两瓶红葡萄酒。在婉拒中陪客倒上酒。四盘炸货陆续送到席上,有炸肉、炸春卷、炸地蛋盒、炸排骨;四个平盘上齐后,又渐渐来了四个炒盘:炒芹菜、炒竹笋、炒腐竹、炒青蒜;每个炒菜里面都有水发木耳。那时候的青菜还不丰富,反季节蔬菜没有出现。到了上四大件的程序 ,一盘炖鸡、一盘红烧肉、一盘豆腐箱、一盘煎大鱼,煎好的大鱼外面裹着层黄黄的鸡蛋,虽然有点咸,但味道不错。这时,献酒的也陆续上场,他娘、婶子、大娘一大帮,她们走后,大队长家、妇女主任也献了一番。高潮过后四饭菜也上来了,用的也是汤盘,但不如大件的盘大,清汆丸子、肚子汤,它是用熟猪肚和鸡蛋青做的。烩菜、五花肉炖粉皮。最后上馒头,边让边吃,因为,先前喝了面条、菜的丰盛也就吃不多了。
饭后,我们三个人在他家走了走,看了看,和她们有说有笑交流了一番,想想两个媒人把我们送到家后还要返回,便准备回家。媒人还是各夹了一个包袱,里面却是六色礼,布料、烟、糖、茶、饼干、二十元钱。
现在想想,在那火红的年代,虽然物资匮乏,但风清气正,无转基因食品,无反季节蔬菜。
作者简介:赵军,男,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莱芜区作协会员,莱芜市摄影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