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志飞 朗诵:鄢萍
编辑和音乐设计:杨建松

(位于新藏公路线(219国道)的零公里地的叶城县城)
一
离开莎车,继续东进,约80来公里,就到达新藏公路线(219国道)的零公里地,这里种满核桃树,开满石榴花,是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称作“昆仑第一城“的叶城。
在新疆和西藏这两个在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之间,有一条在中国境内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这条北起新疆叶城向南纵伸到西藏拉孜的公路,全长2140公里,穿越了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它也是世界上路况最艰险的公路之一。
新藏公路的零公里,是一种越野的标高,意味着穿越万水千山后的到达与下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当站在零公里处遥望叶城境内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8844米)时,不由让人顿生豪情。
走进叶城,开始是源于我的一个记忆。这记忆保留了一个错误信息: 西域叶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
多年前,我和友人专门到位于湖北安陆市的白兆山。1300多年前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这里,栖居白兆山,结识孟浩然,与宰相许圉(YU)师之孙女许紫烟成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公元727年到737年)的快乐生活。
就在那里的一个《李白简介》中,好像说“李白是西域叶城人”。从此,我就固化了这个记忆。

(建于湖北安陆的李白纪念馆)
这次我来到西域,见莎车离叶城不远。到了莎车,自然要去拜谒下诗仙李白老人家的故乡啊。
二
然而,到了叶城,我却在资料地图上完全查不到李白的任何信息,问了好几个当地人,也都一脸茫然。
再细问“百度”,方知李白是出生在古西域的“碎叶城”,而不是古西域的“叶城”,彼地曾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管地,李白是汉代征西将军李广的后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HAO)的九世孙,是碎叶城唐朝驻军的子弟。比唐太宗李世民小一辈,与唐高宗李治同辈,李白能够跻身唐朝权贵阶层,原也是皇亲国戚之故也。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郭沫若老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的考证定论。
但碎叶城现属原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领土。1864年和1876年,经沙俄的两次巧取豪夺,清朝失去了整个吉尔吉斯斯坦。
至今,很多吉尔吉斯斯坦人仍将唐朝李白作为自己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进行纪念。
了解此事后,心中不免一阵惆怅,李白变成中亚老外了么?可奈何?

(建于叶城县新区的邓缵先纪念馆)
三
正当我们准备打马回转时,偶然在离县城约几公里的郊外新区,看到一座汉族清代衙门建筑风格的纪念馆,在四处都是伊斯兰风情或现代风格的建筑中,显得很是突兀和精致。
停车参观,却发现这是一位被誉为“广东百年援疆干部第一人邓缵先”的纪念馆。展牌上介绍:邓缵先是边疆史学家、西域探险家、边塞诗人、民国援疆县长、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
看来,还真是不虚此行,这也是一位值得我来叶城瞻仰的历史先贤,大有相知恨晚之感。
邓缵先,广东客家人。1868年生于广东紫金县布心村。“年幼体质弱,6岁始能言”。先后入私塾蒙馆和惠州书院求学。15岁中秀才(其祖上一门先后出了六位秀才),曾任首届紫金县参议长和高等小学校长。
1914年9月,46岁的邓缵先考取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被分派新疆。经8个多月长途跋涉,到达新疆后,先后在迪化(旧名、现乌鲁木齐)、莎车任省府公职,又到乌苏、叶城、疏附、墨玉、巴楚五县任县长,仅在叶城县就连任了两届。现代人盛赞他“戍边新疆18载,为官清廉勤政,做事兢兢业业,胸怀高远,保境安民,为民众造福“。
他还以文载史,投笔从戎,在马背上仗剑而行,建立功业。通过对1500多公里的边境巡边考察,先后编纂了两部县志,其中《叶城县志》成为后来中印克什米尔边界之争时中国举证的的唯一依据,为祖国疆土的完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四
1931年,邓缵先63岁时,省府还派他任巴楚县长。广东的家乡族人怜他已过花甲,多次催他告老还乡。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仍奉命上任,婉谢乡人好意,全力勤于巴楚政务。

殊不料,1933年11月,新疆发生了外国势力操纵的大规模民族分裂分子暴乱。巴楚县惨遭腥风血雨的兵燹洗劫。时年65岁的邓缵先县长尽管知道危险来袭,但他没有擅自弃城逃离,而是组织民众安全撤离,自已面对暴徒从容赴死,其子媳孙儿共三代六人都一同死于非命,为戍边壮烈捐躯,魂陨天山。

同时期暴乱中,南疆33个县的县长中有31人被杀,以身殉职。
1921年,沙俄军队入侵新疆阿勒泰时,汉人官员周务学在城墙上写下“尽责守土,取义成仁”后,自毙殉国。

邓缵先为其感动,曾用五言诗崇仰周务学的气节:
犯塞妖氛急/捐躯热血浓/半生多感慨/一死竟从容。
写完这诗12年后,邓缵先也和他的同仁们挺身而出,站在反民族分裂、反暴力恐怖、反极端宗教的最前沿,用鲜血捍卫新疆的安宁,这首诗也成为了自己的挽文,谱写了广东早期援疆干部第一人的悲壮哀歌!

(邓缵先一家六口殉难前照片)
五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在邓缵先援疆殉难整整100年后,2015年,叶城县隶属的新疆喀什地区也被中央指定为广东省的对口援建地区,而且有两任援疆干部领队就是广东紫金县人,邓缵先的小老乡。
邓缵先家乡的人们用源源不息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滋润着喀什各地。喀什各族人民也在这片大漠绿洲上存储强化着对邓缵先和广东的记忆。
当晚,我在酒店清理照片时,发现有一张邓缵先纪念馆里的诗歌照片,诗作者叫“邓醒群”,我猛然想起我的好朋友中,有一位广东省紫金县公安局长不就叫邓醒群吗?他同时也是全国公安文联的签约作家、警察诗人,我马上把有关信息发给了他。
邓局长很快复信道: “诗是我写的。邓缵先是我的家乡先贤,他对新疆对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直想找机会去重走先贤邓缵先公走过的路,然后在他一家三代六口人殉难的地方拜祭拜祭,请回一抔土,也算是迎他们魂归故里了!

邓缵先纪念馆里挂着紫金公安诗人邓醒群的诗歌照片
六
邓局长还告诉我,广东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得知邓缵先事迹后,也非常感动,亲自率队去紫金县邓缵先家乡调研,拨专款维修故居,并写下 “ 紫金邓缵先/大漠一胡杨/西域存风骨/坚挺三千年”等诗。在陈建华等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邓缵先故居已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事迹也在广为传播。
邓缵先虽已离开人间,但他以另一种形式活着。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援彊县官邓缵先,值得我们世代铭记,永远景仰!
回广州后,我一定要去邓缵先故居瞻仰,向他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向邓缵先先生,向殉职的31个县长,向所有在当年动乱中罹难的同胞!

又及
2023年国庆日,得广东公安作家邓醒群先生安排,我们驱车近4小时,携外孙、侄女一行到广东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专程瞻仰祭拜殉难新疆的先贤邓缵先的故居。在邓公像前,我恭敬献辞:
邓公英才,少年青衣;
天命之年,远赴西地;
为民效力,为国殉职;
忠肝义胆,浩然正气;
中华楷模,万世师表;
吾辈不忘,子孙铭记!
大美新疆 令人流连(请横屏观看)







作者:赵志飞,1954年生人,当过工人、做过刑警、干过刑事技术、任过一级警监和警院教授。退职后曾受聘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及全国公安文联专委会主席。湖北省及武汉作协会员,著有《走进东瀛看警察》、《首义警事》、《36案》、《印象欧罗巴》等10部涉警作品。

朗诵:鄢萍,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朗诵专家团成员,武汉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独立制片人、资深节目策划人;全国青少年语言口才测试评审专家;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少年中国说”大赛导师,湖北省播音主持中高级职称评委,湖北省各类艺考大赛评审,曾主持央视《科技之光》、《武汉新闻》、《经济新闻》、《彩桥830》及大型晚会等节目 。》、《彩桥830》及大型晚会等节目 获多项国家省市奖项和荣誉。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已逾一亿四千多万。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