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避暑
儿时,家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冰糕。严冬,村里大人们在闲置的地里,挖一个硕大的深坑,铺垫上滑秸(脱粒后麦秆上半截),放上湾(水塘)里的大冰块,再盖上滑秸埋上厚厚的土。伏天挖出来供孩子们吃,冰块又大又硬,孩子们肚子也非常硬(皮实),痛快极啦,从来就不考虑卫生的问题。
三伏天,除了吃饭睡觉,长时间呆在湾里。晚上睡在院里,大一点不夜游的孩子,还可以睡在屋顶上。平躺在苇席上,大人们讲述着牛郎、织女、北斗七星等故事,一会儿就进入甜美的梦乡。如果没有院墙,野狐狸你来我往,由于是多年的老狐狸,特别通人性,嗅嗅这个孩子,嗅嗅那个孩子,辨别出都是活人,只好遗憾的离去。大人们认为狐狸是野生的、是狐仙(蛇是长仙、黄鼬是黄仙、刺猬是白仙),只要不偷鸡,是不会难为它们的。有时大人也逼着睡午觉,地点是堂屋的地面。几十年也没有弄明白,那时候的蚊子哪里去了?
参加工作后,虽然办公室还没有空调,但是有一个防暑宝贝吊扇,扇叶大、转速慢,风又凉快又柔和,非常舒服。后来办公室安装空调,拆除吊扇,我硬是没让拆,直到调换办公室。
半个世纪过去,各方面条件大有改善,不知是自己思想腐败了?还是身体虚弱了?没有感觉有多大的幸福感,特别是睡觉,再也不会那样的香甜了。只要闲下来,总是深深地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
2024.7.12
作者简介:孙德江,河北石家庄人,大学教师。爱好古诗词、声乐、摄影、象棋等。乐观幽默、正直善良。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