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泛舟
——-一组诗人的作品欣赏
上刊诗人:
谢巴特尔 曹达环 独舞风铃 赵银平 张占云 木子铎 张维清 包彦军 水中月 苦觉 泽民 太平王子 江帆 张凤春 杨建军 黄胜富 余贵 杨天广 若愚 丛守武 蔡春德 冯德章
1. 我的民工兄弟们
文/谢巴特尔(内蒙古)
我在空调房里,仿佛
土兀拉河边的树荫
凉风习习
荧屏里,赤日炎炎
没有一滴汗水
……
我知道,此刻
在脚手架上,汗流
如雨,流淌青铜一般的脊背
在呲牙咧嘴的田土边
汗水,在庄稼汉子的脸上
渲染着焦急
……
而我,在一首诗里
尝试写出汗水
滴下来的,那个瞬间
离开了谁
……
2.时间俯下身躯,轻抚我
文/曹达环(江西)
你被日月追着跑
我被霜雪染白头
两个同命相连的人
都在匆忙中老去
每一次梦里
你都俯下身躯轻抚我
多想彼此停下来好好休息
你装满了逝去的繁华
我却留下许多遗憾
好想今夜
在清静的时空里和你诉说
3. 回忆
文/独舞风铃(内蒙古)
一间老屋,一棵杏树,一个老人
老人,倚着杏树,杏树,倚着老屋
他们早将寂静,站成习惯
风起,庭草肆扬,杏果金黄
一粒粒沉重
压弯了树身,压弯了时光
几个孩童,爬过院墙
硬把钮扣大的青涩,咀嚼出清香
还未来得及袋藏
便在突然的喝斥中仓惶
接着,一串串笑浪
撒着欢儿,滚过汗涔涔的脸庞
如今,再无一只手掌,探向郁盎
老人的目光,在苍茫中结霜
满地的无人拣拾,溃烂成一片断章
4. 走进一场雨
文/赵银平(河南)
与一滴雨对视,有被俘虏的风险
你看,夜来香装满了子弹
走进一场雨,如一次战争,雷声猎猎
雨令齐发,或十面埋伏,或四面楚歌,皆无法突围
请允许我骑白马
乘扁舟,穿越八千里苍茫
第一个写下雨的人,被一场雨救赎
5. 窄门
文/张占云(甘肃)
光挤破头
是不行的
还要削尖脑袋
挤掉一身的膘
进去了
便开始豪横
长了更多的肥肉
再想出
出不去了
6.刺
文/张占云(甘肃)
成不了肉
做根骨
也是不错的
只是
令人心烦的样子
走到哪
都会
被剔出去
7. 五绝·雨情
文/木子铎(山西长治)
昨夜雨声细,
晨看花艳殊。
扶光云里隐,
灵泽再来无?
8.纤夫
文/张维清(湖北武汉)
船与人,一个虚拟的三角形,在岸边缓缓移动
纤夫,光着赤膊,伏得比那条河还低
伏得比挤宽河心的号子还低
倒流的河水真倔
纤夫拉直了那条叛逆的河
拉斜了晃晃荡荡的天空
但永远拉不直纤夫肩梁上那个沉重的问号
足尖奔开的脚窝,装满粗粝的喘息声
纤绳多像纤夫一衣带水的脉管
流淌着河水飞翔的血液
船在浪尖上颠簸,多像纤夫一波三折的人生
胴体与汗水读懂,色彩与力
这就是苦难,也为了生活
一条纤绳要镶进多深的肉膊
一滴汗要流放多长的路
9. 迎八一
文/包彦军(内蒙古)
八一军旗红,
起义在南昌。
枪声震天响,
敌人喊爹娘。
中华男儿狂,
气势最坚强。
魔鬼下破胆,
败退欲躲藏。
军民鱼水情,
蓝空降吉祥。
同筑中国梦,
颂歌飞天扬。
10. 咏田园
文/包彦军(内蒙古)
田园又干旱,
农民开浇地。
都是滴灌带,
操作很荣易。
11. 夏.酷暑
文/水中月(山东潍坊)
骄阳似火伏中天,
庭园垂柳枝叶卷。
躲在陋室消酷暑,
乐饮清茶品诗篇。
12. 追忆
文/水中月(山东潍坊)
打开一瓶沧桑的老酒
醉倒一杯文字
将青春的梦想一饮而尽
13. 走丢的青春
文/水中月(山东潍坊)
在万花丛中
我寻找你
春风细雨中的
点点滴滴
校园花丛里满眼
轻轻飞舞的蝴蝶
扇动着多少
幽香的梦
等梦醒来
丢了青春
14. 早有蜻蜓立上头
文/苦觉(曼谷)
立玉的荷花固定了蜻蜓的冥想
大眼睛的水珠透明了它们的约定
蛙声吩咐懂事的涟漪
把故事告诉岸
鱼和一朵远道而来的云
水中随唐诗宋词一起起舞
15. 夜雨
文/泽民(广东)
黑漆的序幕,拉下
月亮怕羞似的躲起来
雨,淅淅沥沥……
下得淋漓尽致
日间的热气
此刻融化
立晒台亭檐下
万家灯火,透明
一幅夜中美景蓝图
在我的面前尽情尽意
逐一展示
16. 东汤麻将
文/太平王子(吉林长春)
每年暑假都要来一次东汤
学校那帮老师组团决战麻将
做为随员从不观战光泡澡
一天一首小诗度过快乐时光
去年遇陆老师三缺一顶岗
今年会师硬入编制缘于旧账
说心里话也喜组合条并万
浪费温泉水抠人却痛断肝肠
来了十三太保三桌鏖战麻将
八十老妪把把小鸡飞蛋双黄
三四个不嫌少七八个不怕多
不和也是白花花的银子入账
对心思的哥们出游心情舒畅
开头赢的往往为以后输垫场
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输算啥
正为以后大赢投资积蓄力量
17. 【仿古体新诗】.彩虹
文/江帆(新疆)
雨后天放晴
原野更葱茏
彩练当空舞
玉桥跨峻岭
绚丽璀璨色斑斓
黄绿靛蓝紫赤橙
乐谱现
琴瑟鸣
处处欢歌声
风轻轻
水清清
神奇梦幻景
幸运吉祥安和
青春气贯长虹
18.鹧鸪天·又进黄花村(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又进黄花诧目瞻,
欣惊巨变
已新颜。
荒城去日稀车马,
野渡今朝
商贾繁。
街凈靓,路平宽。
谁知此刻
我心欢。
昔时旧忆无踪影,
翠幕青山
挂锦帘。
19. 夏至吟
文/杨建军(西安)
(一)
四季更替初伏到,
由此升温如蒸烤。
暂借清风驱喘汗,
酷暑骄阳似浪潮。
(二)
炎炎夏日昼变短,
修颗清凉度安然。
诗意微风冷酷暑,
流萤入梦听夏蝉。
(三)
冬有三九夏三伏,
幽静清邃竹长修。
暑日起始夏蒸腾,
竹深树密细水流。
20.没有棱角的诗
文/黄胜富(河南)
人玩转于花言巧语
就会失去重心
丢了初心 忘了向前走的路
诗写得行云流水百转千回
没有骨气的合
也只会在跪舔中丧失灵魂
酒肉中海阔天空
醉生梦死张扬
发现实话实说的剑客
就违心地大动干戈
不是说报怨太多
就说是涉及到敏感的话题
要么拉黑删除
要么就信口开河说三观不同
没有棱角的诗
就像人没有了阳刚气
不男不女的活着
问问你
累不累 烦不烦
说你是颗墙头上的草
我看一点也不冤枉
可笑的是总在自以为是的一亩三分地里卖醉
揣着明白装糊涂 自娱自乐
扎在地底下的奴性
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被欺凌的命
自欺欺人的脾气
无语 无语
长不大的巨婴
红口白牙的顽童
还有比赛聪明的不成熟
莫不是都在扔掉泾渭分明的是非颠倒
天明了 夜黑了
争夺不在乎眼前一时
先人的游击论和持久论
救了多少命
打下多少个载入史册的神话
不言而喻
棱角是吹响希望的号角
棱角是救赎一切皆有可能的传奇
没有棱角就是行尸走肉
没有棱角就如同是生不如死
写诗也是
21. 院子里的月季
文/余贵(云南)
这个季节
能够以俯视的姿势
看院子里月季
这是难得的惬意
和它们毫无关系的是
除了我
还有耸立的雪松、松柏
以及更矮小的杂草
它们不再在乎
身边的惊异的目光
和呼声
含苞、绽放,枝叶疯长
是这个季节里,唯一要做的事
在微风里,我
以俯视的姿势看它们
摇曳
这又和它们有什么关系
22.七律 暴雨
文/杨天广(河南)
暴雨倾盆接地天,
雷公电母舞翩跹。
风狂骤起千层浪,
波涌轻浮万只船。
路上行人趟急水,
屋檐珠露奏鸣泉。
自然伟力谁能挡,
洗净尘埃情意绵。
23. 医院
文/若愚(河南)
求佛,为一个荒诞的命题
寻找原证
世界与世界较量
没有阶级,没有社会,也没江湖
历史一文不值,文明将被重新定义
天使给一坛老酒勾兑了曲度
智能头颅不分性别,仅剩呼吸
一粒一粒喂养原始欲望
每一扇门,每一间房,每一张床
每个人都怀揣一把刀子
刺向他人也刺向自己
站着的,躺着的,一样的伤
一样的痛…
24. 莫把现实虚拟
文/丛守武(四川)
鬼斧神工把乾坤开劈
字既出天雨粟听神哭鬼泣
九万里云和月五千年时空
回眸历历犹见轩辕大帝
一册册一页页一篇篇光阴
都被结绳铸鼎刻简磨墨铭记
春花秋月了犹未了
射过大鵰马蹄声声还疾
何不披七星巡五岳登昆仑猎天狼
金樽美酒哀丝豪竹唱冰河铁骑
滑西岭雪听浣花溪
翠柳不掩茅屋布衾娇儿啼
食岷沱肥鲤看青峨幽云
一佛三江不见金沙颗粒
锦官城内森森柏蜀汉路上烟火稀
昔日繁华人道是寂寞春熙
望江楼下一江锦水廊桥卧
摩诃池半亩方塘神龙首尾难觅
火煱麻辣烫串串香布满雪山下城市
玉林小酒馆失落在九月打卡太古里
网红唱罢Al登场谁是人谁是机器
外卖小哥快递表弟改写了一年四季
辣椒甜饮水苦歺桌美食欲说还休
高考状元热了眼球归属谁料怎地
杞人不再忧天却忧了拜登特朗普
马斯克已成神盘古巨斧恐被废弃
扑朔迷离的世界乱花欲坠
弄不醒豁也别醉里生梦里死
冲壳子摆玄龙门阵莫把现实虚拟
25.记起排队交粮的岁月
《那年那月 故乡那些事》四十五
文/蔡春德(河南)
一眼望不到头的交公粮的车队。
全体农民拥交爱国粮的繁荣景象,现在在电影、电视剧里还能看到。但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却是最平常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那时的农民,把交公粮看成是交皇粮,把交提留说成是交国税,天经地义……
公粮是交到国库的国家调拨的粮食。提留这部分,即是三提五统: 三提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是乡镇统筹,包括教育费、交通费、优抚费、民兵训练费和计划生育费五种。后来这些统称为农业税。这就是那时的皇粮国税。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不论是国防、教育还是公益、优抚,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农民才是大后方。
50、60后的人,都会目睹过那段交公粮的过程。
粮食是农民唯一的经济收入。那是汗水洒满了每一寸土地换来的。他们从春忙到夏,从夏忙到秋。秋收了,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挑选最饱满的颗粒,选出最好的成色,大包小包装满车,豪情满怀的,以主人翁的身份去交爱国粮(当然,麦季已交过一部分)。
通知交粮的时间里,大车小辆排成队,一直排到公社粮站。五十年代基本都是牛拉四轮的太平车,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才有了轻便的两轮胶轮车,后期才少有用马车的,有的还用人拉,不过少得很。比如,那时我们公社机关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才一辆马车,我参军时,就是用这辆马车,送我们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集合的。
交粮的队伍,要通过严格的验收,有时半天交不上。有时,还有半夜就去排队的。粮站像个热闹的集市。
林七公社的粮站在集镇的东门外,与我们学校对门,交粮的车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景象。我们村离粮站也很近,但有时也要排队。
好不容易轮到验收了,大家都提心吊胆起来,唯恐自己的粮食不合格。如果湿度大,还要重新晾晒。个别的还要过筛子,质量不达标就交不上。
那时人人都想着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自己吃差的瘪的。交完公粮,紧接着就是交提留。最后,才是生产队年终决算,算出我们自己的口粮,有多多吃,有少少吃,所剩无几,大家也无可奈何,只怨自己没有产出更多的粮食……
应该说,那时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太大了。
广大农民又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国家建没的主力军。
那时我们处在毛泽东时代,那是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虽然当时囿于历史条件(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旧中国走来),生活物质不够丰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翻身做了国家主人的人民,焕发出来的要把祖国建设的繁荣富强愿望是无可比拟的。他们幸福感满满,自豪感爆棚,哪里艰苦哪里去。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困难进军,从不被眼前的艰难困苦吓倒,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创造了人间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有几亿人组成的伟大时代,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因为那种百折不挠、无私忘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东西。
据史料记载,在解放后那些个艰苦岁月里,共修建4万多个水庫和水利设施。还有公路,铁路(后来的焦枝铁路也是那时修建的,当时我是积极报名去的,因为其他原因,最终没有去成)。所有这些工程,可全是人工劳动,实实在在的土方工程,靠的是人们的两只手和肩挑车推,一锹一锨挖出来的。(机械参与,也是多少年后的事情)。
那时的广大农民,朴实、善良、感恩,有着大无畏的主人翁精神!他们没有太多的祈求,只要能有饭吃,一个通知,或者是上级一个安排,就能调动多少万的农村劳动力(民工),不用花钱,不拿工资,只给一点点生活补助(仅仅是吃饭用的粮食)就行了,就像是为国家做的义务劳动。那时的人们怀着一腔朴素的感情,认为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把这些义务劳动看作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义不容辞的份内事。
好多大工程,有时动用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也都是这样完成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某某工程花多少钱、多少万、多少亿……像现在这样一说就是几个亿、几百亿甚至千亿、万亿……
我回乡劳动那几年,曾经六次参加挖河、筑坝等大型水利设施建设。走遍了民权县的南北东西,像是西部的通惠渠,北部的青年河,县城的东沙河,东部的小堤河,以及林七水库的南河大坝,都留下过我为之奋战的足迹,艰苦和劳累自不必说……但,从来没有拿过国家、甚至集体的一分钱,我们心安理得,我们虽苦犹荣……
往事历历,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而今我们仍怀念那个时代一一那个令人难忘的、刻骨铭心的、虽苦犹乐、虽苦犹荣的年代……
那个年代的广大农村人民,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奉献着他们的光和热,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地为有着幸福的明天奋斗着,为农业的水利化、现代化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26. 枯叶蝶下的童话
文/冯德章(杭州)
色彩点缀着飘逸灵动的气质
于葱郁茂密的藤蔓枝干上栖息
藏匿起娇艳绝伦的粉黛花纹霓裳
凌空遨游险峻的悬崖峭壁
只以一张憔悴枯槁的容颜面对世界
内心的强大却所向披靡
那用自身的躯体绘制出的天然童话
诠释着不同寻常的生存魅力
虽然名门盛宠,依旧低调行事
让在风雨中浸泡过的一对简陋羽翼
迎着初升的朝阳振翅高飞
抒写下令业界惊叹不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