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
文/蔡同德
暑假到了,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作业中绕不开“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有趣的古典算术题。见下图:
已知条件表面有两个,一是鸡和兔子共有35个头,二是共有94只脚,实际上是四个已知条件,只不过每只鸡2只脚和每只兔子有4只脚是生活常识,没必要再说。然后让你求出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雉是一种像鸡的鸟,后来习惯用鸡代替,各几何的意思就是问各有多少。)
这个问题如果交给初中生做很简单,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都行。
如果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则设鸡有 X 只,那么兔子就是(35 - X)只,每只鸡有两只脚,每只兔子有四只脚,因此得方程
2X + 4(35 - X) = 94
化简:2X + 140 - 4X = 94
2X = 46
解得:X = 23 ,即鸡的只数,
兔子是(35-23)=12(只).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从略。
然而,小学四年级还没学习方程的概念,要求列综合算式来解,对大多数学生就是一个难题了。
解题思路有两种,都应该掌握。第一种是这样的:假设每只鸡也有 4 只脚,就会得出4 x 35=140只脚,显然比实际的 94 只脚要多出(140-94 = )46只脚,这完全是假设鸡多了两只脚造成的,因此
46 ÷ 2 = 23 就是鸡的只数。
列综合算式可直接求出:
( 4 X 35 - 94 ) ÷ (4-2 )= 23,
然后兔子的只数是 35 - 23 = 12.
第二种方法是,假设兔子有两只脚,那么 2X35=70 就比实际的脚数少了24只 (94-70=24),这完全是因为少给每只兔子算了2只造成的,因此 24 ÷ 2 = 12 就是兔子的只数。综合算式为
(94-2x35)÷(4-2)
=(94-70)÷2
=24÷2=12(兔子的只数)
于是鸡的只数是35-12=23
鸡兔同笼之所以是个典型算术问题,是因为很多问题都属于这种题型,都是这种算法。例如,某人到集市上买了土豆和西红柿共17斤,每斤土豆2元,每斤西红柿5元,共花52元,问此人买了土豆和西红柿各多少斤?
解法一:(先把土豆也按每斤5元计算,即每斤多算了3元)
(5x17-52)÷(5-2)
=(85-52)÷3=33÷3=11(斤)
这就是土豆的斤数。
17-11=6(斤) 就是西红柿的斤数。
解法二:(先把西红柿也按每斤2元计算,即每斤少算3元)
(52 - 2x17)÷(5-2)
=(52-34)÷3=18÷3=6(斤)
17-6 = 11(斤)是土豆的数量。
现在我们把鸡兔同笼问题拓展一下就大大增加理解难度了。
已知鸡兔共27只,兔子比鸡多18只腿,求鸡兔各多少只?
如果你说每只兔子比鸡多两条腿,答案是兔子9只,鸡18只,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9只兔子共36条腿,18只鸡也是36条腿,同样多。
这个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也很容易解决。设兔子为x只,那么得方程
4x-2(27-x)=18.
化简:4x-54+2x=18
6x=72
x=12
那么用综合算式怎么解呢?
应该是 (2x27+18)÷(4+2)=12
怎么理解这个算式呢?
我们不妨把鸡兔排成两排,②④既表示鸡兔,也表示腿的条数:
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
④④④④④④④④④④④④
前9对鸡兔,兔子就已经比鸡多了18条腿,还有鸡兔共9只,腿数应该相等,因为每只兔子和每只鸡的腿数之比是2:1,那么兔鸡的只数之比就应该是1:2,所以应该是兔子3只,鸡6只。所以兔子总只数是9+3=12只,鸡是27-12=15只。
注意,被除数(2×27+18=72)不是实际的鸡兔腿数的总和,是假设数,这时后面3只兔子还是假设2条腿,于是在配对时把后面3只鸡的腿给兔子,使兔子成了4条腿,这样就假设兔子和鸡一样多,每对鸡兔的腿是6条,所以要72÷6=12。
实际上鸡兔的腿数总和是12x4+15X2=48+30=78.
正好是48-30=18,符合题意。
如果同样是27只鸡兔,兔子的腿数比鸡腿少18条,求鸡兔各多少只,则(2x27-18)÷(4+2)=6 即为兔子的只数。
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21只鸡)
④④④④④④
后面去掉9只鸡18条腿,则鸡兔的腿数应该相等,根据上面所说的比例,剩下来的18只鸡兔就应该是6只兔子12只鸡。因为假设兔子2条腿,再将6只鸡12条腿补给6只兔子,则兔子成了4条腿,和余下的6只鸡配对。
检验:兔子是6只,所以鸡就是21只,21×2-6×4=42-24=18.
这类问题实际生活中很多,举例:一个班有52名学生去植树,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共多栽36棵,求男女学生各多少人?
解:(2x52+36)÷(3+2)
=140÷5
=28
52-28=24
答:男生28人,女生24人。
检验:28×3-24×2=84-48=36
如果再加一问,求总棵数,则是
84+48=132(棵)
希望此文能够对家长和孩子们有所帮助,若有异议可与作者电话联系。
作者简介:蔡同德,中专数学高级讲师,从淄博电子工程学校退休。电话:1395333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