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兴推介词: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的好:入境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赋诗填词也不例外,特别是对近体诗的创作和填词,更是如此,必须按格律要求进行创作。
王力先生不止一次强调了诗词的节奏和音乐性。他认为,诗词的节奏是其生命所在,只有把握了诗词的节奏,才能写出富有音乐性的诗句。
而诗词节奏和音乐性如何保证呢?就靠平仄,押韵和对仗。在我看来,就得靠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来体现。众所周知,意象是诗词的核心,无论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是如此。但没有了形式的要求,形神兼备会让诗词因缺少形式美而失去外在美,如现代诗,追求意象没错,没有韵和平仄的要求,固然可以自由发挥,给人的感觉只要分行就是诗,更谈不上炼字炼句,如果没有分行,与散文有什么区别?假若词没有了分行,照样因平仄和韵的约束,不仅合韵,而且和律。正是韵律的要求,促使创作者在炼字炼句下功夫,在结构和创意上做文章,从某种程度讲,这些格律的要求决不是创作者望而却步的鸿沟,更不是隔断古韵和今音的防火墙。在我们吟唱的一首首现代歌曲,都因有押韵而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在我一遍遍于陶醉刀郞的《花妖》和《翩翩》等歌曲时,实际上这些歌曲打动我们的还有他的每一首的押韵上。
按格律要求进行创作不是复古,而是继承,我们需要作的就是静下心来,品鉴古人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练功桩上打太极的创作精神。
今天推介安宗光老师的《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戴霖军《一剪梅•二十四节气系列》格律赏析》,旨在强调填词所要遵循的法度。使诗有诗的样子,使词有词的样子。
文/安宗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这“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就是填词所要遵循的法度,就是“规矩”!是绝对不能越雷池半步的一条硬杠杠!
一、一剪梅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变体一,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变体二,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
变体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两叠韵。
变体四,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六平韵。
变体五,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变体六,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以《一剪梅•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为例,戴先生选用的是正体。
二、一剪梅正体格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平。中中平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三、格律对照例词:《一剪梅•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云缀蓝天雨带虹,依旧骄阳,隐约凉风。白驹过隙太匆匆,才赏新荷,又见莲蓬。
中仄中平中仄平。中中平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散步逍遥晚趣浓,三五邻居,海阔天空。诗心自在月明中,那缕清箫,那片梧桐。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从格律对照例词我们可以看到,例词完全遵循“一剪梅”的“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要求,没有丝毫的逾越!因此,完全具备严谨缜密的法度,完全合乎词的“规矩”!
作者简介
安宗光,宁海北路桥头胡丁家人,小时候木讷胆小,沉默寡言。不受人喜欢,所幸的是智力正常。学习还算正经,学习成绩中上。文革时代做过农民,团结塘围塘做过拉车运石工,当过几年民办教师。高考制度恢复后,乘上末班车,经历了从草鞋到皮鞋的跨越。桥头胡中学(现已合并至正学中学)任职10年,95年调到知恩中学,98年~08年任知恩语文教研组长。教学成绩没有误人子弟。恪守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教书的原则,奉行先传道后授业的古训,身教重于言传,诲人不倦。授人以鱼,更授之以渔。不断实践、反思、创新、总结、提高。孜孜以求,学而不厌。退休后不想在家终日无所事事,现在的生活可以用诗性和远方来形容,闲暇时走路、登山、下海、赋诗、为文、书法、抚琴、出游、会友、稼穑等等皆有浸淫。
原创 安宗光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