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 雷雨 湖北大悟报道

2024年五月下旬,景色宜人,中国民生新媒体《中国纪录》团队前往湖北大悟县河口镇采访了当地“雷锋”式的人物易春祥老师。以下是易春祥与记者的对话。

《中国纪录》:易老师,为了让我们的读者对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请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易春祥:我叫易春祥,1953年10月出生,现年69岁,湖北大悟人,中共党员,红军后裔,小学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始毕业于河口高中和大悟师范,次函授于山西刊大中文系、湖北日报文学与新闻系,最后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自学)。
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担任过中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和教育支部书记。还担任过业余记者、编辑、特约撰稿人、基层法律服务员和人民陪审员。
社会兼职过: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周易协会会员,北京世博联创新科技工程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孝感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孝感市小学语文协会会员,大悟县楹联协会会员,大悟县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纪录》:为什么要走公益路?听说你总结了“学雷锋做好事50问”,可以说说吗?
易春祥:在这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本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写文章,或钻钻发明;最大的兴趣莫过于学雷锋做好事。
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要学雷锋做好事呢”?我的回答有以下几点:
①革命传统。看了2010年《槐荫论坛》的人都知道,我的爷爷就是红四军教导队的班长,1939年在战斗中牺牲了;我小时候,父亲总跟我讲他的战斗故事,叫我要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②阶级基础。我的生身家庭是贫雇农,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解放初,因家境贫寒,我的姊妹多(5个),父母养不活,加之算命先生说我不好养(不离房就要过继,不隔山就要隔水),所以,他们只好将几个月的我,用菜篮子送给了河对面的易姓人家养大,他们就是我后来的养父母。
③雷锋熏陶。雷锋是1962年殉职的,1963年,国家领导人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那年刚10岁的我,就能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子,倾听老师和学生们讲关于雷锋的故事,所以,本人受益匪浅,那时,我就暗下决心:将来长大了要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好人。
④家庭教育。我家祖孙三代人都很善良,两个爷爷:一人种田,一人当红军;我的养父母,都担任过生产队的干部,是憨厚淳朴的农民;我和爱人都是人民教师,全家几位中共党员,既是烈属,又是家属,;大爷爷死时,叫我今后长大要参军,发扬传统;父亲死时又嘱咐我让我的儿子参军,结果真的愿望被实现了。你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的人,能不叫严格正统吗?
⑤职业影响。长大后,我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相继也加入了中共党组织,也因为职业的缘故,课本上所写的,自己嘴里所讲的,以及作业本里所看的,都是教育人做善事,当好人,不做坏人恶人的内容,因为古人说得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以,自己的言行早已潜移默化,于是便自觉不自觉地寻善举,做了善人。
⑥时代要求。老年人知道,过去那个时代叫“学雷锋,跟党走,建国家”,现在这个时代叫“学雷锋,跟党走,强国家”,这是历史的责任,这是崇高的追求,这是人民的呼唤,这是时代的潮流!
过去学雷锋目的是:团结人民,鼓舞斗志,发扬其精神,建设新中国;现在学雷锋,目的是:维护稳定,创造和谐,传承其精神,富强新中国;我们青少年学雷锋,目的是: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纪录》:请您具体谈谈自己在40年的人生道路中,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人的?
易春祥:学习雷锋精神,首先要刻苦学习。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硬钻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为什么雷锋同志要提倡“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呢?因为他那时的主要工作是当兵—解放军战士,并且在部队是专门开车的,白天要干主要工作,只有是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才能“挤”时间和“钻”时间从事文化与科技知识的学习。
大家知道,我是教书的,主要工作是搞好教学、当好校长。但通过学习雷锋的事迹后,我也认识到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又如何去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呢?
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方设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还要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的百姓服务。
我是“文革”后乡镇首届高中毕业生,1972年毕业后,回家锻炼了两年。1975年被推荐进了大悟师范学校,1983年报考山西《刊授大学》,三年后只得了个结业证;1987年报考自学考试,拿到了武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证;1997年,我又报考了《湖北农民报》(农村新报)的《文学与新闻专业》。大悟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河口高中,因为怕自己不能胜任,便主动请辞下到乡小。
在乡小,首次讲课就受到同行们的耻笑,当时我的心里好久不是个滋味。打那以后,我就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始在学习雷锋写日记的同时,又从事新的方法的探索。在烟灯小学,我仿效李老师(李正瑞),什么时候睡不着觉,就什么时候看书,然后又马上写下心得体会。
在上榨小学,我学习了晏老师(晏元斌)的长处,从此走上了学写新闻报道之路;四姑中学,我模仿了杜老师(杜汉生)的方法,学习写作小诗歌,并且第一次见报。
群建小学我借鉴《湖北教育》的文章,学习写作教学论文;陈楼小学,我利用教学之便,专门摸索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规律。
宣化镇上我拜请刘老(刘继清)为师,学写电影剧本;病休后,我还学着写歌作曲。
从2004年起,我又走上了新的学习之旅—网络相关知识:能用“一指禅”打字,每小时打千字;能做“打字复印传真”的业务;能学着搞微博和论坛;能通过网上查询任何资料;能在网上边打字边写文章等。这就是本人学习雷锋同志的“挤劲”和“钻劲”之后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
其次是要忠于职守。众所周知,岗位就是阵地,岗位就是战场,岗位就是一个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平台,如果你不能坚守岗位,那还何谈为人民服务?
雷锋同志在1958年6月7号的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同志的这首日记,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与学生:要想使自己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要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在四姑中学,见一名老教师病了,并且痛得不省人事,我主动向学校请示,利用假日和夜晚休息的时间,将患严重结石病的老教师,用板车从学校拉到几公里处的医疗所。
由于病重需要转院,半夜里,我和两个学生一起,又将这位老师用板车拉到30里外的河口医院,还用长凳陪着老师过夜,直到天明才回到学校上班。
在石盘中学,学校派老师家属(婆婆)当炊事员,挑水的任务就落在老教师身上,而老教师患有高血压的病,儿女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呢?
见此情状,我利用工作之余,给本校的老教师帮忙挑水,一帮就是几个学期。余婆婆感激涕零,见人就说“易老师真是个好人啦!”
在金鸡中学任教时,见当地村民何师傅的爱人在家里被人拐走,我利用工作之余,没出校门就将拐走月余的妻子给追回来了。
等我去看他爱人时,他们都很感激,因为家里很穷,没有东西款待我,只是抄了一盘花生。
学习雷锋精神,第三要公而忘私。雷锋同志的这两则日记,它清晰地告诫我们:①要想公而忘私,就必须甘当人民的傻子。②公而忘私的,人民就会拥护;自私自利的,人民就会反对。
在四姑中学,为了让本班的学生在全区竞赛中考出好成绩,本人主动将自己睡的床铺让出来给学生住,自己去跟别的老师共床睡,一让就是一个月。好在那一届的学生争气,果然在全区考了个第二名。
在石盘中学,为了给学校师生购买生活用煤,自己去找关系户。煤是给购回来了,但是出校门时,我放在垃圾纸(怕人偷)筒子里面的160元的零钱却被人给拿走了,我也没让学校赔我的一块钱。
第四要奋不顾身。从雷锋同志日记的字里行间,我们就不难看出,什么是奋不顾身?就是说当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捍卫时,我们一要不怕艰难险阻,二要挺身而出,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1994年夏季,我在金墩小学任校长,那天下午下大雨,刚打了放学铃,天空乌云密布,顷刻电闪雷鸣,眼看暴风雨又要来临,刹那间,暴雨倾盆如注。为了不让学生在放学路上发生意外,各路队老师全员护送。
我两手牵着两个学前班孩子(姊妹俩),送过了去王家畈的小河水泥桥,回头向回校的路上走去。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喊:“同志,做做好事,请抓住我家的牛!”一看山洪,已经将小河给吞没了,牛在河上无奈地被洪水往下卷。风一个劲地刮,雨倾盆似地下,我奋不顾身地向河边追去,想抓住牛绳子,可惜河水太猛,无法拉住,牛未拉着还被拉倒在地,溅了一身泥,只好望牛兴叹,农户继续再往前追。
刚等我转过身子,见一辆去彭冲水库抢险的双排座车掉进了河边的水田里(幸亏没掉进背面河里),半晌未见人出来。眼看事情不妙,我一边喊老师过来,一边亲去车旁救人。不一会,学校来了几位教师,也帮着抢救车里面的人。一个……两个……三个……救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河口镇上的行政干部,最后一位是党委书记。
第五是要艰苦奋斗。雷锋同志的这三篇日记,向我们说明了三点:①雷锋的做人标准: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②雷锋同志不仅热爱劳动,而且同情劳动人民。③人生在世,就是要学会生存,学会战胜困难。一句话:人生在世要艰苦奋斗。
在烟灯小学任校长时,我利用学生的劳动课,师生一起捡石子卖,创收的钱用于学校添置体育器材。
在金墩小学任校长时,学校除了种好菜园外,我还利用劳动课时间,带领学生上山去捡柴、挖药材,为勤工俭学创收。
有一次教委来人检查,正碰上我头戴草帽、身背哨子与水壶,全身的衬衫被汗水湿透了,他见到我这个样子后,啥话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向我敬了个礼,以示对我的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肯定。
在群建小学任校长时,我号召全校高年级班的学生学着种花,每人一盆,好的发奖。谁知这种方法被《大悟报》选用了。
第六是要言行一致。 雷锋同志之所以能成为大英雄,是与他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大大有关。

几十年来,通过雷锋精神的感化,我也复制了不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方法来,归结为四句话:“服从分配,听从指挥,说话算话,无怨无悔。”首先是服从分配。河口镇谁都知道,共有10个村,我就干了8个村的小学校长。在金墩小学,干了四年,硬将一所全镇教学质量倒数第一的学校办成了连续两年顺数第一;在花园,我不但教学质量得了全镇第一、加入了党组织,还在抗洪救灾当中立了功。 其次是听从指挥。 在金鸡中学,学校要搞运动会,领导临时派我骑自行车去刘集买菜。
回家的路中正碰上瓢泼的大雨,炸雷一直在我们头上轰鸣。我与何老师骑着车,边走边说:“要是就这样被雷打了,我们该怎么办?”我回答:“不要说这样的丧气话,既然领导派我们来,说明是对我们的信任,不要瞻前顾后,快走吧!”
天公作美,不一会儿空中大亮,我俩顺利地回到了学校。第三是说话算话。为了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我几次骑摩托车去40公里之外的宣化。

有一次,我们(武汉的张总)在电话里约定明日早上九点钟赶到地点。谁知,走到半路,我的高血压发作晕了过去,不知何时自己从摩托上掉下去了,还是过路的人将我扶起,我记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手机说我要晚点,因为遇上了麻烦。在陈楼小学,我们一家三口走在上学路上突然河里涨了水,过吧?有危险,不过吧?迟到。最后确定“过!”我想,宁可吃点苦,也不愿意迟到,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50余年来,我读完了雷锋的所有日记,也写了20多万字的读书心得笔记,后来就以做好事为主,据记载和自己回忆,我一共做好事10961余件,其中调解手记共300例,已草成了《农村调解实录》3册,加上其余好事,共10余册。原来是面对面地进行调解,现在已经发展到通过网络进行调解。
50年来学雷锋做好事相继得到了报道:报纸网络有:大悟网、大悟简报、大悟论坛、孝感网、孝感论坛、孝感晚报、孝感日报、黄冈日报、武汉晚报、东湖社区、长江商报、新华网湖北频道、湖北党建网、千龙网、豆芽网、七正网、土豆网、优酷网、天涯博客、网易、搜狐、国际知识、中国报道网、凤凰网和人民网,人民网海外版;电台有:大悟电台、湖北卫视、经视直播、凤凰卫视等,我被评为2012“感动孝感”提名奖,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纪录》:您在做做公益的这么多年里,有哪些刻骨铭心的事例?
易春祥: 1、群建小学当校长走访学生家庭时,听学生家长反映:“校长呀,要学生学费应该,但我家现在真的没有”,孩子的母亲拿着一把破扇子,边扇边说:“你看,今年暑假,我家种田至今两个月,全家8口人,只用了10元钱。”说完,我和走访的教师真不是滋味,巴不得马上掏钱给家长。打那以后我就懂得:百姓很要爱心,百姓更要扶贫。
还有一家,有两个学生读书,家中只有奶奶和父亲,母亲得病去世了。冬天的一个夜晚我们去他家走访,一进家门,只见两个小学生坐在桌旁做作业,身上只打颤抖,老师去了就站着做作业。我问学生奶奶:“你的儿媳呢?”奶奶边哭边说:“早已死了,可怜的两个孩子,就是我带大,但我已经80岁,还有几年呢?”回到校,我就叫爱人清理好几件棉衣送去,学生奶奶笑得哭起来,连连说我们:“好人啦,好人!”打那以后,我每每在街上收到旧衣服,总亲自送到福利院照顾老人。
一次我去街上购物,走到街心见夫妻俩打架,男子将爱人的头发拉着,往死里打。我不认识对方,但路不平旁人踩。我上前一步抓住男的:“有本事与男人打,打女人算什么英雄好汉” 那男子听我这么一说,就放下女的,握住我的手说:“对不起,是我不对,谢谢!”一次小小的举动,既教育了人,又保护了人,一举两得,这就是劝架、调解的作用。就这一次,以后我们两家就成了朋友。
有一次,我头天去北京搞婚姻调解,听说后,湖北经视直播的记者第二天也赶到北京,相约我们在西站会面,第三天我们一起去调解对象家。这日正好碰见小三和男人在家,大老婆也来到现场。因为大老婆一字未签,小三与男人拿了结婚证,让我们一行抓了个正着。经查小三的结婚证后,真相大白,晚上回湖北电台就曝光了,回头我就写了《京都调解》的湖北大鼓。打那以后,我的调解之事就越做越大,涉及到全国好多省。

《中国纪录》: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先后提出“文化兴国”、“文化自信”等战略目标,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易春祥:“文化兴则国家兴。说的是文化的丰富开展对于国家兴旺上升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等硬实力,也要看民族凝聚力等软实力。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做支撑,在文化交流中就会处于弱势地位,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霸凌,最终在经贸合作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样的,文化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更是发挥着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并引导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个国家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强劲,国家的实力才真正强大。
为什么说“文化自信”?
①它既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道路选择、制度设计,滋养着民族生命力、激发着民族创造力、熔铸着民族凝聚力。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③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的感召力。建国前,没有红色文化,没有红军精神的感召,哪来新中国的建立?
建国后,没有公益文化,没有雷锋精神的感召,哪来的富国又强国?
所以,我要把身边的雷锋小故事编成书,拍成电影,让它世代传承下去!

《中国纪录》:请问您下一步,还有打算或者计划?
易春祥:要说今后我有什么打算与计划?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继续带领“易春祥志愿者服务团队”30名队员在河口三地(武汉市黄陂区、黄冈市红安县和孝感市大悟县)学雷锋做好事,虽说我年已七旬,但还可以指挥;其次是我要把我做的上万例学雷锋做的好事编成书,让子孙后代认真读、仔细读,从小学雷锋,长大当英雄;最后就是将所有的好事写成电影剧本,然后拍成电影,让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如今体弱多病的我,但愿我这个美好愿望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