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屋:岁月静好的历史见证
作者 崔和平(河北)
在辽阔的乡村田野间,一座老屋静静地矗立着,它不仅是砖石土木的结合体,更是乡村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这座老屋,承载着无数代人的记忆,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与社会的演进。
老屋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其结构坚实,历经风雨洗礼,依旧屹立不倒。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巧思与智慧。老屋的内部布局合理,宽敞明亮,既满足了居住的需求,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座老屋见证了乡村的兴衰与变迁。在过去的日子里,它曾是村民们的聚集之地,人们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度时光。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老屋虽然已不再是村民们的主要居住场所,但它依旧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座老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代表着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老屋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乡村的魅力和风情。
总之,这座坐落在农村的老屋是一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它不仅是乡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传承下去。
我曽不止一次地赋诗咏叹农村那座在风雨中缥缈的老屋,因为它不仅封存了我童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而且承载了我对老家无边的乡愁:
《老屋》 :“岁月磨光/你浑身的棱角/龟缩在砖缝瓦背的青苔/记忆你的悲欢离合/荒草/那是你唇边鬓角寖染的胡须//这里曾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边角缩影/柴米油盐酱醋茶/托举着人间烟火气息//昨日的繁盛/仅仅代表过去/今天呀/还需努力//被风蚀雨侵/面目全非的墙壁/记载无法抹去的伤痛//白云和蓝天/聆听你粗重的喘息/还有清风/在你的呼噜声中/打闹嬉戏//真的想扣一块/珍藏在心底的模板/复制过去/连孩子们都笑话我无趣” 《白描老屋》:“ 炊烟把老屋那颗滚烫滚烫的心/掰开揉碎了急速翻转铺摊展/迫不急待地与白云去约会//白云勾起炊烟缕缕情丝/还有笼罩在老屋上的淡淡乡愁/屋体味着世态冷暖还有那人间烟火//山墙上的裂缝/门前的青苔/瓦垄里的黄泥巴/是老屋永恒的标记和记忆/浑身浸透着老屋的气息/院子里头的草儿花儿/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老屋真的老了/头顶上飘动的茅草/是她苍苍的白发/风霜雨雪里/吱吱呀呀疲惫的声音/是她在熟睡中说的梦话//石头是她的原始根基/土坯和木头是她的刚强骨骼/历经岁月沧桑/她始终骨气不减初心不变使命担当” 《守望亲情》 :“袅袅升腾的炊烟/那可是妈妈/举目眺望游子的身影//河岸上的老屋随风飘摇/被岁月逐渐剥蚀的土坯墙/饱含着人生百态和百态人生//舀几瓢山泉水/蒸煮时光/唠上老一段家乡话/管它是不是土得掉渣儿/别人能否听懂听不懂都没啥//从几百里远的地方/捎来的土豆南瓜/那是千金难买的亲情//四季轮回的车辙/碾深眼角额头的皱纹/黑发最终齐根涂上银色//孤寂的月光折射在/多年未重盘的土炕上/懒洋洋缺乏应有的生机/不论是炊烟//还是老屋/或者是/家乡话 土豆 南瓜 皱纹 白发 土炕/都是守望那份/亘古不变 扯不断 说不完 道不尽 理不清 /血浓于水的亲情//离开家乡的时间越久/思念和牵挂就会越浓厚/无边的亲情时刻萦绕心头” 《老屋》:“ 压抑若干年的情愫/或者在一朝一夕/或许是一茶一饭之间/始终作为精神的突破口/没有丝毫声响/慢悠悠地倾吐努力向上迸发/却永远超不过烟囱的高度//两墡土坯墙/在风雨飘摇中/被岁月熬煎剥蚀/伤痕累累/忍不住发出阵阵呻吟/搅乱了寂聊的夜空//大门前的梨树桃树杏树/花开花落果长果熟/承接新陈代谢的使命//唯独地椿上的花椒树们/由于劳累过度/有些枝干开始衰老//迎亲的唢呐和送殡的笙箫/此起彼伏交织呈现/谱写尘世间的悲欢离合/演绎生老病死的常态/飘香的大锅菜/粘软可口的油炸糕//百吃不厌/勾起了游子们那/思乡的愁绪/久久回味无穷的馋虫//偷偷爬过老屋头顶的大山尖/将老屋紧紧地拥在脚下/傲然挺立的大榆树/年复一年述说/家长里短和老屋更年不变的故事//心中的老屋精神抖擞力量强大/永不服老焕发年轻的生命力/指引我们心无旁骛向前去” 也曾作文《老屋炊烟袅袅,乡愁随风飘摇》抒发对老屋那份挥之不去的不解情缘:“……起初是土坯泥瓦房,紧接着是蓝砖房,后来是红砖房、水泥橡胶平房,最后是空心砖平房……//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老屋的主人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庄稼地里得丰产;熬白天、熬黑夜、熬着子女儿孙活出人模样儿来。//竹皮壶,玻璃胆,一杯暖心木盖上。新衣裳,旧门板,两个门轴转百年。//有人居住的时侯,老屋精神百倍,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没有居住时,老屋沉默不语,恪守着内心的强大。//在老屋里诞生,为了生计,从这里出发,离开老屋,到处奔波,历经风雨,饱受艰难困苦,尝遍人间五味杂陈,最后又回到老屋,寻找归宿。//从呀呀学语一直到步履蹒跚,把人生读深读厚,把生活写真写实,这大概就是老屋的初心和使命吧!//老屋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经历雷击风蚀,尽管满身伤痕,但是屹然不动,经年守望着一代又一代为它付出汗水和泪水的人们。//它是不倒的灵魂;它是不灭的牵挂;它是人们生活的坐标;它是游子望乡的灯塔……//一座老屋,稳如山。//一声长叹,话当年。//岁月早已赋予它家的密码;时空把家的烙印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从老屋走出来的人的心中。//经过岁月的磨砺,老屋早就练就处变不惊,默不作声的心态。//在它看来,爱恨情仇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在它看来,是非功过也就是弹指一挥间!//老屋在,家就在。//家在老屋在,家不在老屋安在?//曾记否,土坑、苇席、羊毛毡?//曾记否,麻纸糊窗、木头门轴转?//曾记否,傍晚娘亲唤儿还?//曾记否,煤油灯下读书忙?//曾记否,娘亲熬夜缝补衣裳?//曾记否,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曾记否,迎亲的锁呐吹断娘亲的泪珠儿一串串?//曾记否,添丁欢喜、去人哭断肠?//曾记否,一身衣裳弟妹几个人轮着穿?//曾记否,背粪、土车和扁担?曾//记否……”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