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淡挂长天,樽别竟无语 117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松涛劲风起
水碧荷田绵
随流离乡棹
孤雁度江南
月淡挂长天
樽别竟无言
天涯海角路
无助始知难
天地自然造化出人类社会,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以及繁殖后代吗?人类除了动物欲望的本能需求之外,还有灵魂升华的精神回归,这也是灵魂深处的本然回归,即由千变万化的宇宙现象回归如如不动的本体大道。以术修道,以道御术,这是古今圣贤出世入世的不二法径。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文明之所以千万年恒如磐石弥久长青,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是道性文化,蕴载着大道的力量和方向!中国的文化经典如《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书经》、《诗经》等都是宇宙大道的文明化身。人类文明与动物世界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化!不管圣贤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还是地域文化,低级生命借助文化修养让自己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过程就是灵魂升华与新生再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优雅的生命犹如犹如春花秋月,犹如夏风冬雪,淡然温润,轻盈自化。遨游于仙气灵云串成的日子里,生命越然空寂,恍恍若梦,面对天地氤氲中的冷寥时光,自己犹如从古诗词海飘向尘间,然后再次从人间升华而去。对于大千世界中匆匆忙忙的过客,也许留下星彩绘照,也许生命微若蚍蜉,都不过为冥冥苍宇中的一粒飞尘走埃罢了,而此生所求不过是茫茫寰宇中的那点星火文明而已。高临远眺,万籁无音,振天一呼,龙隐凤消。
《孔丛子》文曰:“志之于心弗敢忘,虽退而穷居河济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于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则可以发奋慷喟忘己贫贱,故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生命的优雅其实来自了悟世界后的灵魂自然,犹如孔子喻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心中有道,天下一家,文以载道,大化天下,前人发明语言文字就是为了弘承大道,其实我们都是天地之间飘泊流漓的一粒粒种子,国家、社会、学校、亲人寄托给我们的未来希望将会在哪片土地上发芽、开花、结果乃至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虽言盖棺论定,但言语早已搭筑生命之梯。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物既然源于大道所生,也必然自始至终恒依大道!日月星辰推变,四季周复度迁,万象生生不息,宇宙的世界生老壮死依道循环,明悟大道真理,方能以道御术,故而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我们生命的百花竞姿中,语言、行为、心态三者几乎是我们智慧与气质的集中体现物!在生死相续的世界里人人都在放飞希望的种子,而种子出春高望又皆愿驰往参天大树,皆争成就为“一览众小”的山外之巍峨高山,云外之天际之云,其实在父母眼中每个孩子永远将是传承家道家风家政的希望种子,而在老师眼里每个徒弟又皆是继袭师学传递文化的种子,而在耕农的眼里大地是埋藏着无数收获的种子,生命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从言行之中成长的。俗言,水深流缓,人贵言迟。稚时我们用一年半载就学会讲话,长大后已然明白,我们需要用一生一世无怨无悔地学会沉默!因为学会讲话是一种艺术与交流手段,而学会沉默却是一种能力与智慧之道。
孔子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而“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人生最大的魅力来源于言谈举止之优雅,语言优雅,行为优雅,气质优雅,姿态优雅,语言优雅来自修学,行为优雅来自修行,气质优雅来自修养,姿态优雅来自修炼。在春香袭袭湖园泽畔,岁岁人异,年年花同,我们的那粒种子在万物凋零冰封大地之后,是否依然寒梅雪放傲骨岩旁? 是否茫然孤月中随风他乡?
人生最最重要的事业不是开疆拓土建立王国,也不是技艺在身衣食无忧,更不是豪门秀眷荣华富贵!而是文中求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恒顺天道,方能返璞归真,以德配天,求得天性本我,从而天人合一,感知万物同心同德浑然一体。在一个能量与现象无限交替的永恒生命里,尘世的点滴福德在无穷无尽的能量功德面前犹如沧海一粟!生命的升华就是通过文化修养为恒生灵魂注入无限正能正量正知正见!让自己的生命永远优雅脱俗!生命的优雅是一种幸福的自然外溢,优雅是一种意志的磨砺,优雅是一种道法自然。在我们的生命里,快乐!知足为要而财富其次,树人!品质为要而能力其次,干事正道为要而勤勉其次!君子为“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者,在孤独中心存梦想,在梦想中行有方向,在方向中镌而不舍。优雅的生命就是为过程留下美丽的弧线,虽生小草的身姿却燃白云霞光,虽落丛野的存在却赋蓝天胸怀,虽处蛙井之境却怀四海之志,优雅的人生当勇敢拉开岁月推进的序幕,从幼年无想到童年幻想再到少年梦想,从青年理想到中年狂想再到老年无想,人生之梦如此丰富多彩又了无可得,从“有”到“空”地优雅而过,既然岁月弗住,既然青春不再,何不借助文化的力量让生命在无喜无悲中优雅脱俗呢?
漾舟逸谷秀,悠云载飞龙 117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景浑生妙笔
道恒本无踪
禅林无限意
莲波映长空
漾舟逸谷秀
悠云载飞龙
柴门玉烛泪
怅然涓涓情
世界文明犹如春回大地,各地域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它们在文明互鉴的百花园里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又具备共性的天道法则与大爱无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思想,文明则是人类创造的辉煌奇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文明的多样性,文化的共性也为人类带来了命运同体与和平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人类社会的存在价值到底是什么?这是人类拨云见日最应当觉悟的课题!人类社会从宇宙自然中脱胎而来,一切社会规律应该而且必须服从自然规律的要求!人类有义务与宇宙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己,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道法自然就是觉悟大道,在觉悟大道中融入自然就是天人合一。文以载道,大化天下,这就是文化的重要功能!文化载道,知识属术,以道御术方能事半功倍,虽说知识创造财富,难道我们是穷尽地球上有限财富来满足人类社会无边无际的私欲之求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太极世界里,万物和谐必须从阴阳平衡开始做起。重视知识教育也必须同时重视文化教育,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必须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关心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也关注心灵需求,注重养生调理身体的同时也必须养心养性!文化与知识,身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尊道与做事,我们都不能偏于一方!否则,一旦阴阳平衡打破,一切不和谐因素都将如暴风骤雨般倾盆而下,令世界防不胜防。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教育就是通过文化学习、文化修养、文化建设让人类精神更加文明与伟岸!让人类行为更合乎天道自然!让人类未来天长地久万载盛泽。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犹如一股道风!在国家为国风,在民族为民风,在学校为校风,在家庭为家风,在个人为作风。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文化复兴、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就是以文中之道厚塑中华之魂、民族之魂、国家之魂、军队之魂、社会之魂、企业之魂等。回顾世界文明历史,因为没有文化的塑造与影响,又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知识的海洋里繁如流星般昙花一现。中华文明之所以恒久不衰,就是因为中华文化中的大道思想一以贯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孰重孰轻?知识创新与文化建设孰轻孰重?道与术孰轻孰重?做人与做事孰重孰轻?道德与才能孰重孰轻?
一阴一阳之谓道,人是由肉体与心灵构筑的太极世界!身体需要通过知识技能解决衣食住行,而心灵则需要文化滋养!需要道理贯通!而文化功用就是以文载之道的循循善诱,推动大化天下的蔚然成风。知识如雷,力量无穷,文化如雨,润物无声。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类仅仅是三维时空的匆匆过客,而文化则是天地赐给人类的回归之径,一切历经时间考验的正统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圣贤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人类觉悟心灵升华的路径,文化如风,它抚过春园青草而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文化如情,他让觉者百感交集而欲罢不能。人类正在走出知识世界的孤独舞台,在文化与知识的海洋里同舟共济,知识属阴,文化属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从阴阳平衡开始,而世界文化的春天也必将从东方文化与中华文明光被四海开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