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产学研聚力攻关前沿技术
作者:戴绍志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综合实验室。戴绍志 摄
近日,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泽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公司副总经理宋国彬介绍,该公司年产52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计划11月投产,生产牛用兽药布帕伐醌产品,用于治疗牛身上的寄生虫。而该项目的技术由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的苗志伟教授研发。
沧州泽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企业,公司一直想进入布帕伐醌原料药这一新赛道。目前,布帕伐醌原料药主要在国外生产,国内以进口为主,由于其合成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机遇来自3年前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组织入驻研发团队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需求对接。对接中,泽兴公司负责人表达了企业对布帕伐醌原料药的需求后,苗志伟教授给予积极回应。此后,在7个多月时间内,苗志伟教授带领团队进行集中科研攻关,经过多次实验、中试,最终掌握生产布帕伐醌原料药的技术。
“之前在天津,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无法进行大批量实验。而到了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进行大量验证实验。这样一来,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明显加快了。”苗志伟说。
2019年,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揭牌运营。5年来,越来越多南开大学科研成果在沧州落地转化。截至2023年底,入驻研究院的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已达18个,申请发明专利42项,与开发区内22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地产业化项目5个,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