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孟村:土地流转 “转”出富民新天地
近日,行走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自来屯片区的乡野田间,一辆辆拖拉机、旋耕机、施肥机、播种机来回穿梭作业,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麦收季节,联合收割机在成片的麦田里“大显身手”。杨洋 摄
“我把家里的12亩田都流转给了中化现代农业河北有限公司,不仅每年可以收一笔租金,还可以在县城上班领工资。一年算下来,收入还不错。”谈起自己成为“上班族”,北街村的王洪利颇为高兴。在孟村镇,像王洪利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
为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稳定增收,近年来,孟村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党群合力,狠抓撂荒地整治,创新性地推动土地流转,激发乡村振兴的潜力,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转活”了土地,“转出”了乡村好“丰”景。
“在小田变大田的过程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的优势尤为明显。”孟村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郑之江说,“今年以来,自来屯片区共计流转土地23559亩,土地流转率达84.6%,惠及自来屯片区2654户村民增收48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20余万元,土地流转已初见成效。”
孟村镇自来屯片区是典型的农业片区,村民主要以土地种植为主,土地盐碱、靠天吃饭,经济来源较为单一。要想让村集体强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必须把自来屯片区土地进行连片流转、整合。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潜心思考产业振兴、强村富民思路,谋划制定了自来屯片区土地整体流转工作目标。
“先把‘大道理’讲明白,再帮大伙儿打‘小算盘’。”为成功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孟村镇党委、政府组建了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党员干部走入田间地头、俯下身子,一户一户走、一家一家谈,讲政策、做动员,打消群众顾虑。同时,自来屯片区7个村党支部积极贯彻实施阳光村务“322”议事决策机制,针对“土地流转”工作召开党群会议共同商议,让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土地流转”议事决策全过程,实现“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局面,成功引导群众从“要我转”向“我要转”转变。
村民要致富,还得发展现代农业。“以前像这5亩多地,3个人要种一天。现在一台机器搭上两个人,半小时就可以完成,还不累。”东街村党支部书记郑之江站在播种机旁,一边演示向漏种的传送链补充玉米种子,一边说。
近年来,孟村回族自治县委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公司的市场优势紧密结合,积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创新“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政府搭台,公司、种植大户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唱戏”,依托大集团大公司技术、资金优势,组建现代农业联合体,对流转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对外合作,打破了各自然村间的管理界线,让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主力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