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宫·十二月 带
尧民歌·咏怀】
文/翠柳
丝丝缕缕,密密疏疏,
甜甜苦苦,错错涂涂,
来来去去,衍衍敷敷。
这这心儿浑似酒糟糊,
桥下朦胧水萍浮。
有心野田树上看灵鸪,
无情喜鹊飞来语踌躇。
心也么呼、情也么乎,
灞桥月色初,泪水谁倾诉。
赏析:
关于曲牌【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的句法、谱式、题解和特点,并结合作品《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咏怀》进行赏析:
一、句法
【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的句法结构相对复杂,因为它是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小令组成的。在《十二月》部分,通常会有较为整齐的句式,用于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而在《尧民歌》部分,则可能会采用更为灵活多变的句式,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具体来说,每句的字数可能不一,但整体上会保持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1、(十二月)四四四四四四,共六句,三十六字。五韵,或六韵。
2、(尧民歌)七七七七二五五,共七句,四十字。七韵。
二、谱式 由于古代乐谱的流传和保存存在困难,现代很难直接获取到【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的原始谱式信息。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元曲的音乐特点和曲牌的传统风格来推测其音乐特征。一般来说,该曲牌的音乐旋律应该优美动人,节奏明快或柔和,能够很好地与歌词内容相契合,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题解
【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的题解主要涉及到该曲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从曲牌名称来看,“十二月”可能暗示着与季节或时间流逝相关的内容,而“尧民歌”则可能是一种具有民间特色的曲调。因此,该曲牌常被用于描绘四季更迭、时光流转中的情感变化,或是抒发对人生、爱情、自然的感慨。
中吕宫【十二月】又可入正宫,《大成曲谱》谓通体四字六句,共二十四拍。由于字少拍多,故可减少一两板。最后两句,有人在其上各增三字,就变成上三下四的两个七字句;在音律上容易与下面【尧民歌】的七字句衔接。首二句易作对,或首四句作联珠对;末二句也应以作对为上。又四句若押仄声韵,谱式则为“平平仄仄”。
【尧民歌】也可入正宫,《大成曲谱》曾取一衬字极多的为例,立名曰“白字尧民歌”但作者极少。本调首四句,或两两相对,或作联珠对,皆可。又末二句,也应以作对为上。
四、特点 结构独特: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小令组成,使得曲牌在结构上具有独特性。
情感丰富:通过两支小令的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语言优美:元曲以其优美的语言著称,【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也不例外。其歌词往往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音乐性强:作为曲牌,其音乐性自然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是该曲牌在音乐上的显著特征。
五、作品赏析:《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咏怀》 《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咏怀》赏析。曲词中“丝丝缕缕,密密疏疏”等叠词的运用,营造出一种细腻而复杂的情感氛围;“心也么呼、情也么乎”等句式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呼唤和感慨。整首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或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在音乐上,如果将其配以适当的旋律和节奏,定能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此曲以“咏怀”为题,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和叠词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纷扰。开篇“丝丝缕缕,密密疏疏,甜甜苦苦,错错涂涂,来来去去,衍衍敷敷”,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词汇组合,实则巧妙地描绘了作者情感的交织与变化。它们既是对外在世界纷扰的映射,也是内心情感波动的真实写照。
“这这心儿浑似酒糟糊”,一句直抒胸臆,将内心的混乱与迷茫比作酒糟糊,形象而生动。接着,“桥下朦胧水萍浮”,以桥下水面上漂浮的朦胧水萍为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确定、漂浮不定的感觉。
“有心野田树上看灵鸪,无情喜鹊飞来语踌躇”,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在宁静的野田树上观赏灵鸪(一种象征吉祥的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无情的喜鹊飞来,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踌躇与不安,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扰。
此曲在表达上极具艺术感染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叠词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深邃的意境。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诗意与画意。同时,作品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及现实的深刻思考,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从艺术角度来看,【中吕宫·十二月带尧民歌·咏怀】在音韵、节奏、意象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而不失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意象丰富而生动,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感染力。
此外,作品还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情感底蕴。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将其转化为动人的诗句,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复杂。这种能力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