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之行
文/张吉群
心中早已向往的边城,不知为什么?是那里的山,还是那里的水?是土家族的风情,还是沈从文的边城故事。是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的故乡?还是怪才黄永玉的画?应该都有因素吧!凤凰古城等我一千年,我等凤凰边城七十年,2020年8月29日,我终于来到了凤凰古城,投进了凤凰边城的怀抱。下午5点多钟,旅游大巴开到游客中心,再换乘当地接送车进城。下塌在名都酒店。下车后作短暂的收拾行李,安排住房便吃晚歺,品尝当地的饮食文化,晚歺荤蔬搭配,绿色食品无污染。因为湘西古城周边沒有工厂污染放心吃,原汁原味,香脆可口,饭后导游带我们去观赏古城夜景。四,五分钟后,我们团队来到沱江岸边,只见沱江两岸灯火辉煌,灯光错落有致,把整个沱江照得通明。人山人海,所有参观者必到此处看夜景。俗话说,上有苏杭,不及凤凰的灯火辉煌。一会儿是自由活动,我们几个轻步走到桥下江边,只见江上有几座桥梁,江上有仙女唱歌,吹着轻轻的河风,不时拿出手机来拍照,留下珍贵的倩影。此时我在思索?为什么这.么多人慕名而来,是凤凰的好山好水,边城的故事,人文汇聚,等主要原因吧,沈从文的边城小说,把凤凰写活了,一首小城故事多,把边城唱红了。青年男女,在边城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翠翠,和心中的白马王子。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慰寂。
鬼才黄永玉,国家级画家,从师张大千。是地道的凤凰城人,他为家乡捐赠修建三座桥梁,为古城设计象征性的雕塑。真可谓有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也许是这两位最著影响的人格魅力吧!一声幺呵,过河去,打断我的思维,踩着整齐的石埻,在江面上有序穿行,别有一番风味,沱江的水,滋润心田,流去远方,永不回头,一往向前。
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忽忽吃完自助早歺,导游便带我们参观游览凤凰古城,首先到达县图书馆,坪前仡立一只青铜铸造的凤凰神鸟,坐西朝东,英姿勃勃,有百鸟朝阳之意,凤凰非梧桐不落,神鸟也。耗资一仟叁佰多万元,是怪才黄永玉设计的。接着来到朱容基总理题字牌跟前,“凤凰城”三个字,光彩夺目,是朱总理亲笔题字。大家可知,朱容基总理是从来不题字的总理,为什么凤凰他就题呢?这里有个情感故事,就是早年战乱,朱总理青年时期,从长沙来到边城,在这里读过一,二年书。为报答边城人民的恩情,他毅然提笔挥毫,写下“凤凰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字,以表赤子之情,以飨千秋,紧接着就到了文学巨匠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少年体弱,十四岁行伍。后祖父沈宏富,观其孙,更适合舞文。痛下决心,叫他弃武从文,就这样24岁的他,北飘来到北京,一个未经世故的乡下人,在北京举目无亲,很快就积蓄用尽,流落街头,后遇贵人,把他介绍到北京大学胡适这里,在上第一节课时,他足足有二十分钟未讲一句话,心情紧张,激动,值到下课时前几分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我就是你们的老师沈从文",他励经磨练,超强发挥,很快在文学界崭露锋芒,站稳脚跟。并和北大校花张兆和结为伉俪。最后成为国内唯一的诺贝尔奖两次提名获得者,可惜,沈老于1988年5月10日与世长辞,享年86岁。
无独有偶,在沈家对面,也住着一位赫赫有名的张提督。当时他是古城的首富,富到什么程度,记得有一次生日宴会,宴请全城人吃一个月。以显奢侈。他有一子,不思进取,嫖赌逍遥,有一次,家中有人秉报,少爷你家老人不好了。他说,我家有的是钱,有的是佣人。他照常玩。可想家里有这样一个人,家业怎么会兴旺发达呢?沒多久张家兵败如山倒,很快人死财尽,最后,独苗儿子也被活活饿死,无后也,现张家后院芳草凄凄,断痕墙壁,一派荒凉之象。现在,当地政府把它当作反面教育。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关健是良好的家风,存德积善,才是永恒的道理,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子贤孙孝,方为有用之人。
紧接着,我们随导游过虹桥,由西过东城。提起虹桥,还有段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听说镇竿城龙脉太好,是出天子的地方,怕有人来跟自己争夺天下,为斩断凤凰城龙脉,特建此桥,起名虹桥,现在的桥己经过三次重修了。而凤凰城是由镇竿城更名而来,朱总理就是在桥上书房题的字。
城东街道古朴,全古城石板铺道,商贾繁茂。这里有政府规划购物区,土特产商铺,银饰店,水牛角梳子以丑霸王商标最有名。街头还立了一头马面,羊身,牛角,骆驼背四不像的怪物。也是青铜铸造雕塑,价值不菲,也要一千三百多万元,还是美术大师黄永玉设计的,寓意古城兴旺发达,牛气冲天,很多游客都上去摸摸牛,沾点瑞气,吉祥如意,平安回家。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边城,结束了凤凰城之旅。真所谓:
小城故事多,
句句费琢磨。
自古龙脉旺,
天天唱大和。
张吉群,男,49年6月,中共党员,现已退休。业余喜爱诗词,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江西散曲社会员,芦溪县诗会理事。作品散见多家报刊,诗刊。诗词观,用心作诗者,乐也。
编辑:一帘幽梦
吴丛军,网名一帘幽梦,医务工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萍乡辞赋学会副会长兼诗词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会员,萍乡市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爱好文学,有散文和诗作见于《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长江诗歌报》《中华辞赋》《河南科技报·百花苑栏》 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学习网》《世界名人会》《丝路诗刊》《北京头条》《慈善中国书画院网》《中华时报》《上海文艺网》《江西新闻网》《萍乡日报》《中华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等级奖。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大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获2023年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有古体诗入选《世界汉语文学大观》及美国2020年《六月荷诗历》诗集书中。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