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可可托海
文/赵勤侠
初次听闻可可托海,是源于歌手王琪的一首歌一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当时只是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歌词所讲述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我想:有牧羊人,有养蜂女,有草原,有牧场,有毡房,有牛羊马驼等等,西域风情味道很浓烈,那可可托海大概、可能、一定就是个牧区吧!但她到底怎样?具体在哪里?我是懵懂的!由此,我对神秘莫测的可可托海,充满了好奇、幻想与神往!
去年8月份,与朋友们一起,走进了新疆,恰巧,首站之行就是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其实是一个乡镇的名字,名曰"海",但她并不是海,那里压根就没有海,有的只是美景,荣耀与功勋!
"可可托海",在哈萨克语中,意思是"绿色的丛林",蒙古语的意思则是"蓝色的河湾",此二者名称相异,但表达的意思却大抵相同,概括为一句话:可可托海是一个色彩丰富,有传奇有故事,且多地形地貌的地方,那里很漂亮,很美,是一个去了还想去,来了就不想走,不想回的地方!
的确如此,来到这里,真的让人"乐不思蜀"!
我想,山水不曾辜负与之共生相栖的每一个生灵!一个有山,有水,有河,有丛林,有河湾的地方,绝对是一个灵动、润泽,有福有惠且令人神往的地方!确也如是,可可托海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景与荣耀共存,2012年,这里正式荣升为国家5A级景区!
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南麓,准噶尔盆地的北部边缘!景区的具体位置,应该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北部,可可托海镇上。地域上,应当归属于北疆地区,行政上归富蕴县管辖,离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有500多公里的路程。
我们是从乌鲁木齐市乘坐旅游大巴,沿准噶尔盆地的东部边沿,穿越我国第二大沙漠一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路行进在沙漠景观大道G216国道上,直指北部边境,经过9个多小时的奔波劳累,终于抵达了可可托海镇!
"疆之大,快递都害怕"!
在我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新疆的地理范围最大,其"大哥大"的地位,稳如泰山。但令人欣慰的是,新疆的交通却是独具一格的溜,道路宽阔平坦,通畅无阻,从不堵车,堵人,堵牛羊,甚至堵骆驼!因此,前往可可托海的路,有点冷清,车行在国道上,也显得有些寂寞,孤独!
北疆的各个景区都很大,大得令人心慌,相互间也远得出奇,坐车能把人坐到心神不宁,神情木讷,甚至情绪崩溃!
可可托海景区就很大,很远,边陲地区,必须办理边防证,才能被允许前往。
此景区是一个融自然山脉,峡谷,河流,原始森林,草原,牧场,天然地质奇观,极寒湖泊、温泉,以及哈萨克文明于一体,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特殊旅游,科普考察等为主题内容的大型旅游风景区!
我对可可托海的印象,其实就是一座山的印象!一条河的印象,一条峡谷的印象,草原牧场以及许许多多具有哈萨克族元素文明的印象!
可可托海之行,我们始终是朝着一座山脉而行的!此山脉就是阿尔泰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处在我国的西北部,在雄鸡高高翘起的尾巴上!
阿尔泰,蒙古语的意思为“金子”,也就是说,阿尔泰山就是一座金山,很金贵,很有价值的。
她属于一座山系,由许许多多,大小高低各异的一系列山体组合而成。阿尔泰山系属于欧亚大陆许多宏伟、壮观的山系之一,走势由西北向东南,高度逐级递减,最终没落在戈壁,荒漠之中。其西北部的友谊峰,是阿尔泰山脉的主峰,海拔超过4370米,此峰也为阿尔泰山脉的最高峰。
阿尔泰山脉是一座国际大山脉,其主体在我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境内,由西向东,蜿蜒逶迤,绵延了2000多公里。
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只是其南坡地带的一部分,宽度不是很大,长度却有500多公里,为一狭长地带。她横亘在新疆的最北部,是自治区“三山夹二盆”基本地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山"中,阿尔泰山名气不及昆仑山,位置也不居中,没有天山的自然地域优势,但此山,却是北疆乃至新疆的福星,她的福泽,曾惠及到整个中国!
而因矿而生的可可托海镇,就在阿尔泰山南麓,1980年以前,我国的地图上还没有标示,只有神秘的代号"111"。
这里有矿,矿种很丰富,其中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种产量富饶。我国"两弹一星",核潜艇,航天科技事业等"国之重器"中所用到的铍,锂,铯,钽铌等材料,就是由这里的功勋矿、英雄矿一一"可可托海三号矿"提供的!因此,我国科技进步,航天,国防事业建设,可可托海功不可没!
这里还有宝石。这里的宝石和矿,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替我国偿还了前苏联的大量外债。曾一度帮助我国渡过艰难时期,有功,有共和国前进脚步的烙印!
因此,"金山","北疆聚宝盆","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地质矿产博物馆"等等的荣誉称号,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当之无愧!
如今,三号矿已废弃,这个像陀螺一样的矿坑,如可可托海的一道疤痕,见证了可可托海的功勋与荣耀,值得怀念与铭记!
可可托海之行,我们也是跟着一条河,溯河而上,慢慢走进,走入的。
这条河,就是额尔齐斯河!与渭河,汉江等河流一样,是一条地域性支流。名气远不及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之响。但它却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很特别!
我国的外流河,其归宿要么是太平洋,要么是印度洋;额尔齐斯河却独僻蹊径,她不畏长途跋涉,不怕严寒冰冻,克服千难万阻,高调地选择了北冰洋做为其最终的归宿。不得不说,她就是豪横,有个性,在中国所有河流中,她是独一无二的、"羊群里出骆驼"一一妥妥的列门一枚,"逆子"一个。
做为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她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她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是自东向西,向北流的一条大河,这在我国大江大河中,也是绝无仅有,屈指可数的!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脉中段南坡,一路向西,向北,流经我国西北部,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流向俄罗斯,穿越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流进俄罗斯的第三条大河一一鄂毕河,以鄂毕河最大支流或鄂毕河上源的身份,最后注入北冰洋。
所以说,她也是一条国际性大河流,全长有425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的干流部分,虽只有540多公里,但她却在新疆的北部,留下了一片醉美,醉迷人的风光!
试想,来自欧亚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水汽,不远万里,在新疆的阿尔泰山脉南麓,大肆挥舞其魔法棒,大展魔力,大手笔地浸润出一片白绿相间的雪山世界,硬生生地将超过百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封存在这片群山雪海之中,这一壮举,是何等地波澜壮阔,是何等地惊天动地!?
雪山润泽,温暖将融水挥洒到山麓河谷之中,涓涓细流,丝绒般地汇聚成河,好静逸,好优雅,好灵动!我想,这也许就是额尔齐斯河初诞时的样子吧!
额尔齐斯河穿过可可托海镇,以静水流深的大河姿态,在这里孕育出一片绿洲,滋养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子子孙孙,是可可托海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
夕阳下,额河、草原、牛羊、毡房、牧羊人、几只牧羊犬定格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我想,这个画卷,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然、对生命深深的敬畏与热爱。
一座山,一条河,共同孕育、谛造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大峡谷。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峡谷,就是额尔齐斯大峡谷,她是上帝对可可托海的馈赠!
额尔齐斯大峡谷,全长70多公里,是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景点。这个峡谷,以其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峡谷河源风光,以及高山植被景观而闻名。
说实话,我对山体岩石的类别,名称,特性基本上没有概念。做为一名访客,在旅途中,我只是看到了峡谷两岸怪石,奇峰沿额尔齐斯河对峙;峡谷中,沟、瀑、溪、涧、泉丛生;额河两岸,青松,白桦林,杉树林遍布,鳞次栉比,层次感极强;峡谷口,牛羊马驼悠然自得,毡房,帐篷随处可见,烟火气息浓烈。
额尔齐斯大峡谷两边的山峰,形态万千:呈带状分布的,整齐,大气,壮观;呈块状分布的,断层多,排列很不整齐,这儿一大块,那儿一小块,造型各异:有的象汽车,号称"汽车鼻祖";有的象乌龟,一前一后两小只,前者呼,后者追,名曰"一追万年";有的像骆驼,半卧在峰林中,驼头高仰,驼峰清晰饱满,美其名曰骆驼峰;有的像神象,象身宽厚雄壮,象鼻子挺而有力,称为神象峰;有的像飞鹰,鹰头高昂,振翅翱翔,名为飞鹰峰……总之,山峰看似各自为阵,实则为一整体,似乱而不乱,让人感觉壮观有余,但散乱而似乎没有章法可循。
但大自然的谛造,自然天成的,经受了亿万年的洗礼,也许无章法本就是一种章法。自然而然的,其韵味也不失为一种原始,纯粹,野性之美!我们人类,只可接纳,接受,只能观赏,探究,这原本就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尊重与敬畏。
神钟山是额尔齐斯大峡谷的代表性景观,山体是一整块大花岗岩,形状如一口倒扣在峡谷中的巨钟,表面光滑,圆润,陡峭!细看,其实上面有不少大窟窿,小洞洞,蜂窝状麻子眼等风蚀痕迹。
神钟山也是有很多传说和故事的,但我认为,她的观赏性价值大于故事传说,她的科考性价值则更大!
神钟山矗立在额尔齐斯大峡谷中,像一座守护神,护佑着峡谷的山山水水,护佑着额尔齐斯河两岸的原始白桦林,青松,以及杉树林;又如一尊大护法,护佑着这里的每一个生灵,生生不息,生生不绝!
我想,来可可托海最好的时节应该在秋季吧!秋季的可可托海应该最可可托海,光是五彩斑斓的色泽,就足以能填饱你的视觉,满足你对可可托海的一切幻想!夏末的绿意,毕竟还是显得单薄些,呆板些!但我已经很幸运,很知足了!可可托海四季各异,四季都美得出色,那种独特的"可可托海之美",还是美得不可复制!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人,自古以来以游牧为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世代从事畜牧业,遵循“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随季节而迁徙,住在毛毡搭建的圆锥形毡房里,道法自然,笑纳生活,繁衍生息。
在可可托海,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这里,我看过马术表演,听阿肯弹唱,见过赛马、叼羊等活动;古尔邦节是他们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会在固定的时间里如期举行;乡村音乐会,弹唱会,也不定期,不拘形式地开展。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力而饱满。所有这些,构成了哈萨克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展显了哈萨克族人勤劳、善良、勇敢、好客的民族特性!
在可可托海景区,随处可见哈萨克族阿肯在弹凑冬不拉,一曲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飘逸在可可托海上空,使可可托海火上加火,火上更火!身着哈萨克民族服饰的年轻古丽,能歌善舞,时不时为我们歌舞助兴!这些带入感,参与感极强的互动,使我们的可可托海之旅,不仅有天然美景的润泽,更有民族文化精髓的滋养,从而显得饱满,多彩,有韵味!
可可托海,因一首歌,走入了我的视野;因润泽、天然的山水河湖,原始的森林草场,冲激着我的视觉,更因丰富、温润的民族特色文化,打动着我的心!因而,此行不虚,此行不枉!
可可托海,我会一如既往地向往你,关注你,仰慕你!
作者简介:

赵勤侠,乡村基层教师,凤翔区作家协会会员!爱文学,爱生活,悦山水,赏自然,偶尔以文字与图片记录生活点滴!
(审稿:杨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