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距离产生美”,这话来自电视连续剧《过把瘾》,头次听到时大学刚毕业。 这部当年火遍中国的电视剧,改编自王朔先生的三部小说《过把瘾就死》、 《永失我爱》、《无人喝彩》。如今 30 年了。那时年少不经事,对剧情理解浅薄,容易忘记。前不久,偶然网上重温了几段该剧视频,对王志文主演的方言和江珊主演的杜梅印象深刻,尤其王志文的剧中对白。主人公方言,名副其实。最象普通话的北京话,能讲得这么出彩,不再普通,我更愿尊称为 “北京方言”,既泛滥又精致,这俗而可耐、耐人寻味的大白话。王朔是大 才主!才多得可劲儿挥霍。王志文演绎北京的方言,滔滔不绝在那白话儿, 好像琉璃厂的古玩儿,乍一聼,言语经常不干不净,蒙着灰,沾着油性儿,还掩着一腥儿的銅臭,可很对心思,买回家摆弄摆弄、琢磨琢磨,发现都是金句。
多年后,《过把瘾》中的台词、场景、剧情几乎遗忘殆尽,就只记得“距离产生美”这五个字。最近上网搜索,才补全了台词,共有两处。一个是方言和杜梅离婚后,俩人回顾这段感情时,方言说:“美学里面有一条重要定义 ——距离产生美。就是说,这男人跟女人不能太熟悉太近,得留出点儿空来,得有点儿神秘色彩。”另一处,俩人婚虽离了,但仍分居两室,同处一厅,低头不见抬头见,矛盾天天滋生。于是各自带来新交的男女朋友,四人 同桌,定要把对方怼下去。杜梅拿钱康(李成儒扮演)来气方言。钱康虽市侩,但有眼力,能屈能伸,知道杜梅看不上自己,纯粹把自个儿当气筒推拿,令方言受气,于是借酒提醒他俩:“距离产生美,有了我和韩丽婷,你们俩就有了距离。”可见为了产生美,距离很重要,没有距离,还要制造距离,距离不够还要充实距离。
“距离产生美”之所以至今不忘,甚至印象更深,因为我在很多事情中,亲身经历、实践、证实了这个道理。其中一个实例,就是我的母校北大,所给予我的這種源源不絕、因距離而产生的美:
真挚、强烈、丰厚、深远,如阳光般源源不断的温暖,如月光般无言宁静的清寒, 如海啸般...惊涛突如其来,如海洋般...已千万年等待。2015年,记忆长河源头的冰山,突然绽开餐霞的雪莲。
或许因为二十七年前,
一个瘦弱无知的少年,
踏进一塔湖图的校园,
未名和博雅再世结缘;
或许因为十八年前,
飞到地球的另一边,
推动着太平洋和美洲陆的大自然,
赐予彼此之间最遥远广阔的空间。
不知是神明天造地设的必然,
还是因果无常中幸运的偶然,
时空的距离仍在延展,
心灵的距离忽然消散......
入诗
“距离产生美”,身在距离之外的人有千千万,为什么有的人看到、听到、感受到了美,可有的人却又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美?或许人的心灵中,还需要探知美的工具、衡量美的标尺、追寻美的能动力。这些需要经过美学的修炼,从诗、书、礼、易、乐,百家、千门、万业中修炼。我有幸在 2015 年前进入诗的世界。2013 年,决定从唐诗——最美的中文文体入手,开始阅读、聼读唐诗及其鉴赏书籍。说幸运,是进入诗的世界修炼的这两 年,无意中为迎接 2015 年突如其来的美妙,做了恰到好处的准备,好像某个贪玩儿又幸运的学生,高考前夜临时匆匆做了几道复习题,没想到第二天都派上了用场。
难以想象,自己对美学、对诗歌、对文学的修养曾经多么浅薄。典型的理工男吗!而且又是缺乏艺术细胞的理工男,文学细胞有一点儿,仅限于对武侠小说不求甚解的喜好。判断文章叙事、抒情、说理的优劣,不如对于数字、公式和程序代码的敏感;女生头头是道评价衣装、物件的品质、美丑,恕我眼拙,只能偷偷翻看产品价签,根据数字高低作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美丑的统一标准;而且从数学上认定,颜色的搭配、音乐的高低本质上是频率的不同和变化......理工男的不解风情,罄竹难书。
接触唐诗不久,发现白纸黑字的外表,竟然可以展现丹青妙笔都难以描画的颜色、线条、明暗和动静,可以发出乐器和歌手难以诠释的声音,一个字可以珍藏故事,一句话可以涵盖历史,诗意飞得能比宇宙飞船更高,比光速更快,诗眼可以比显微镜看得更微、比望远镜望得更远。
2013 年底,突然从唐诗中发现了“距离产生美”:几乎所有流传至今的诗歌杰作,其才思、灵感和激情大都是被人间的距离所启发,比如朋友酒后告别,思妇和征夫之间的长相思,离家后的思故乡,抬头望月的怀远,青春远去而思年华等等......想起母校...同窗好友......突然意识到彼此时空的距离,于是……梦回 226
2013 年 12 月
226 是大学宿舍号。6 同窗共处 4 年,毕业至今已 20 年。近日某夜猛省,因种种原因,有的竟然已 20 年未通音信,最近一次通话也在 10 年以前,异常想念。“十年修得同船渡”,而我们不知多少年才修得能同窗共舍 4 年,经历那激情如热血、再遇寒成冰的岁月,那曾经悲喜、愤恨、荒废、无 奈、无知、挑战和逃避的岁月。
迫不及待上网,搜到一个地理位置最近(约 600 公里)的同学,发去电邮。多年情感含于胸襟,凝诉成诗,为《叙旧》随附,五位同窗的名姓漾出心泉,流淌于诗中,欲以诗为手,拨云见月。
令我惊喜,第二天我们已有四位通过微信寒暄(我的第一封微信),而有两位尚无音信,或仍分处川、浙,深为挂念。晨起尚早,再度想起,再难入眠,润思成诗,拟寻人启事《226 寻龙记》,聊寄远思......
叙旧
四载同窗风雨雪,廿年分道北西南。
音书藏酿奈何酒,善志陈张如梦田。
梦露满天云与雾,云遮半月梦尤残。
拨云见月诗为手,共续未名风雨天。
注:“善志陈张如梦田”——善文、志文、陈学泳、张旭、刘田。
226 寻龙记
岁末四龙重聚贤,聊中犹念二龙潜。
草堂寂迹云留蜀,何处未名龙在田。
西子浣纱眉秀蹙,沉鱼学泳水缠绵。
梦中可是常归海,海啸台风又一年。
注:
1. 二、三联:刘田和陈学泳。
2. 最后一句:不久前新闻报导:日本海域 7.3 级地震,当局发布海啸警告,令人联想到 2011 年那场引发核泄漏的恐怖地震和海啸。
后记
《寻龙记》在刚加入的 88 级无线电系微信群里贴出后,同学们动用了强大的搜索网,两天内终于寻得隐迹于浙江越溪、沉迷于湖光美色的陈学泳同学。然而隐居四川的刘田同学,云深不知处,直到如今。
==============================
使用微信头一年,只有一个小群,就是北大 88 级无线电同学群。同学们偶尔提及北大校园的景物名称,我竟然很陌生。于是上网搜索北大的信息,重温母校的景物和历史,越发意识到,20 年前在校之时,都曾经错过了些什么。北大校园里多少楼名、园名、物名,都自带传奇,各有各的丰富趣闻,各有各的典故传说。自己当年身在其中,大多懵懵懂懂,不求甚解,身在宝山却心痴如顽石,眼见人文风物之美景却头脑理工,如机械般不懂风情。而今来到大洋彼岸、地球另一端、离开母校最远的地方定居,却反而开始了解 北大,越来越欣赏北大的种种美好。
2014 年中秋,看窗外青、黄、红色斑驳错杂的枫树——加拿大遍地可见的国 树,心中浮现北大校园里银杏树,那里此刻的天地是否已被秋风布满金黄? 眼前的窗户让我联想到了大学时的......“同窗”。
当夜,凭窗赏月,眼前月亮越来越大,好像一面镜子,镜中依稀映出地球另 一边,北大校园中最美的景致:那里已近中午,秋高气爽,大约可见未名 湖,湖畔烟树,旁边看起来象博雅塔,越看越肯定......忽然,眼角光影浮 动,却是月亮不远处一小团浮云,月亮一侧镶嵌着匀称的月辉,此时正被一 群大雁搅扰。雁群呈“人”字形。难怪中国人对大雁情有独钟,因为那是中国字“人”,看到它们就会思念人。老外可认不得这些。看雁群将飞过,心 中一动,赶紧跑下楼梯,蹿进后院,抬头边看着月亮和雁群,边跑到一处。 果然看到一个大写的“人”字儿,慢慢悠悠地进入月亮,在未名湖和博雅塔逗留瞬间,再忽忽悠悠告别月亮,继续远行。鸿雁传书吗?可惜看不清它们,把书信投递在校内什么地方......
秋枫辞
秋夜于枫叶之国举头望月,依稀可见地球另一端 25 年前的母校,未名湖畔,博雅塔......
同窗
郁郁园中树
迎窗入画屏
春成盛夏绿
秋共晚霞晴
北大遙
枫树云端镜月光
未名博雅淡秋霜
悠悠群雁飘飘上
遥寄斯人近梦乡
2015 年
历史篇章终于翻到了 2015 年,我人生的台历,这一年厚重了许多,或许日历的每一页,承载了太多笔墨。只好精简文字,用诗来概述这一年,北大所给予我的无数美好,那些经过了遥远时空的距离,而越发美好的美好。
2014 年底,无线电系群里有同学告诉我,北大 88 级同学会刚刚建立一个微 信大群,我欣然加入。虽然使用微信已经一年,但并不熟悉功能,更不知道微信群组竟可容纳 500 人。刚一进群,多是外系同学,不认识,茫茫人海, 自己像个外来旅游的潜水员,一个路痴的小鱼儿,傻傻呆在水下观光。真是特别热闹!很多以前互相认识的老友,虽然看不到彼此,久别重逢,却能用文字互相拥抱、打趣。有同学在群里寻人,10 多年没见,不一会俩人就寒暄上了。还有一些彼此很熟的不同群体,各自聊着共同话题,有聊书法诗词 的,有聊歌舞影视的,有聊烟酒茶的。还有美女帮主,跟班手下都疑似武功高强的英俊小生,好像韩国偶像剧、中国古装穿越剧的情节。还有同学自治辣椒酱,尝过的同学们赞不绝口,要批量定购。还有的同学自家开农场,忘了当时提到都有哪些特产,只记得同学们念叨要吃到他家种的优质大白菜......目不暇接,我彷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迷了路也无所谓,反正走哪儿都有看头,见着啥都新鲜。
未名 1988
2014 年底,初进微群“未名 1988”,从一年来流连的两三处几人到二、三十人的亲友群,一下子踏入了没几天就满员 500 人的群落,竟都是88级的同学,大多初次认识。奇幻之旅,随感......
姥姥观园坠洞房
洞天湖塔课书堂
百川奔聚龙潭闹
四海飞鸿微信装
一键寻贤半刻至
多年离散再同窗
群雄聚义班帮会
帮主后宫龙虎郎
纸页章存陈酿曲
杏林芳迹碧螺香
未名心动红椒媚
众眼巴巴白菜乡
==============================
水下终于憋不住了,浮出水面冒个泡儿,以刘姥姥的心态,表达初进大观园 的感叹。马上有人点赞,然后不久,有人开始点我的名字和我聊天,还是个不认识的女生,前面提到的那个也不认识的美女帮主,也点我的名跟我聊天。或许自己天生不太会搭讪,又或在国外呆久了,和国内 20 年来的移风易俗已经脱节?对于不认识的女生尤其还是美女们突然主动搭讪,搞不清是受宠若惊还是措手不及,况且,她们和我说话的语气过于亲昵,好像发小儿 似的,问的问题我似懂非懂,正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斟酌着怎样有礼貌地回应她们时,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主动和她们接茬了,还聊得不亦乐乎,话题偶尔触及到只有女孩子们才关心的内容。难道我的微信被盗号了? 看她们聊得这么熟络,毫无防范,我这号恐怕早就被盗了,至今才发现?停下了正在触摸屏上敲拼音的拇指,静观其变。
呵呵......片刻后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因为父母起的这个名字太时髦了,走到哪里,同名同姓的巧遇都可能发生,没想到大学同年级中竟然有和我同名同姓的同学,还是一位美丽的女生。幸好我当时拼音输入没那么利索,否则...如果...过分随和、不暇思索地接茬聊天,后果可能很严重?
因为错过,所以有缘
2015 年北大给予我最大的教益,就是启发并教我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首歌词 《错过》。大约是元旦后的某天,回家很晚,睡前习惯性打开微信,浏览北大八八级大群的信息。大家正在计划各地同学年初到母校聚会,说着说着就开始回顾校园时光,感触最多的都是:想当年......曾经错过了某个人、某些 事、某种好东西。大家感慨纷纷,再回首啊再回首,一再回首,都觉得应该借这次聚会好好弥补一下。有同学提议写一首校园歌曲《错过》。身在美国 的高远同学,即兴想出几句歌词来:
如果錯過你是我的過錯,
人生一錯再錯,
今天何妨將錯就錯。
我心有触动,一年多来习作诗词的审美和心态变化,以及对母校北大和大学同窗遥远的情牵,使我对于“错过”,感受深切。人生中,如果存在某些人、某件事物、某个情景,能够因为曾经的错过,而令我们经常回忆和反思,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那一定有某种美好,曾经给予了我们, 哪怕仅仅是刹那的感知而非长久的拥有。如果,彼此人生轨迹从未交集,没有缘分,又何来错过呢?对于错过的一切,我是否要珍惜?又是否应感恩呢?
匆匆搜索重温了几首大学时期喜爱的歌曲作者罗大佑和李宗盛的一两首歌, 大致学到歌曲作词的样式和感觉,把心声很快写成歌词,分享到大群。心情愉悦,倒头进入梦乡。早起打开微信,发现同学们很喜欢这首歌词。后来的 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甚至亲身经历过:由著名的八八级校园歌手巴特尔谱 曲、演唱,由八八级同学中的著名导演唐晓白指导,许多同学参演、众筹、 推广,成功制作出歌曲 MV《错过》。
校园歌曲《错过》原始版
词:李强,高远,金波,丁飞,王萍萍,张渝,陈一友,朱叶青 曲:巴特尔
引
错,空间交点过,
时间交点来路虽然多多
人生只走一线 回顾过往交点
错过皆是机缘 未名微波荡漾
风中一曲歌弦 ......
错过了清晨被窝的温暖;
错过了青春诱惑、逃避与偷懒;
错过了因高考失常而无限遗憾。
因为错过,我们来自八方,缘聚未名湖畔。
错过,错过, 因为错过,所以收获。
如果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错过了羞怯莽撞的第一次告白宣言;
错过了相遇相恋相持,携手超越四年;
错过了人生无错抉择,感性理性两全。 因为错过,我们积累着丰富,踏向社会,走出校园。
错过,错过, 没有错过, 哪有收获。
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错过了求索途中近在咫尺的热血黄泉;
错过了病魔天灾人祸赐予的入土为安;
错过了磨灭需要勇气面对的人生诗篇。 因为错过,我们更加珍惜,珍惜大写的“我们”。
错过,错过, 回味错过,感恩收获。
如果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感恩天地, 让我们一次次错过对四季的留恋,
一年年收获盘中蔬果、碗中米面。
感恩命运时光, 每一次错过都是时空的惟一交点。
零的概率,无穷机缘。
感恩错过的记忆与情感, 那是岁月茅台发酵的沉淀, 重聚开怀,入口回甘;
那是校园歌手的深情留恋, 虽在天涯,仍在梦中抚动的琴弦............
错过(官方演唱版本)
词:李强,王萍萍,陈一友,张渝,高远,彭蓉,吴志刚等 88 级校友 曲:巴特尔
编曲制作:额尔古纳乐队玛希巴图
导演:唐晓白
A1 段
错过了清晨被窝的温暖,
错过了青春诱惑、逃避与偷懒,
错过了亲情厮守的早安与晚安。
因为错过,我们来自八方,缘聚未名湖畔。
B1 段
错过,错过,
因为错过,
所以收获。
如果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A2 段
错过了羞怯莽撞的第一次告白;
错过了相恋相持,携手超越四年;
错过了人生风花雪月,倾听倾诉缠绵。
因为错过,我们积累着丰富,踏向社会,走出校园。
B2 段
错过,错过,
没有错过,
哪有收获。
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間奏部分
A3 段
错过了人生咫尺的热血黄泉, 错过了天灾人祸赐予的入土为安, 错过了磨灭需勇气面对的人生诗篇, 因为错过,我们更加珍惜,珍惜大写的“我们”。
B3 段
错过,错过,
回味错过,
感恩收获。
如果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C段
感恩天地,让我们一次次错过对四季的留恋;
感恩错过的记忆与情感在梦中抚动了琴弦;
感恩命运时光,每一次错过,都穿越时空的交点,
零的概率,无穷机缘。
B段
错过,错过,
没有错过,
哪有收获,
如果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人生一错再错,
今天何妨将错就错
B+段
错过,错过,
重聚开怀,
深情留恋,
虽然错过你是我的过错,
但是从此以后,
让我们共同度过。
THE END
23 年后,再次读你
2015 年,身体虽然没有回到北大母校,可我的心灵,却彷佛时时返校,重读 这所心仪的大学。23 年前毕业的一个理工男,23 年后返校,选修北大最富 盛名的人文学科。23 年前教授我的是老师,是课本,23 年后教授我的是北 大的一切:一塔湖图的风貌与内涵,历史的刻痕和青春的生机,北大的人, 北大的记忆,还有我与北大之间时空的距离所酝酿的日益甘醇、回味无穷的 北大的美。
早春时节,八八级历史系同学赵冬梅教授,在大群里分享了一张刚拍的未名湖和博雅塔的照片。按说类似照片遍及网络,这个景致当初上大学时更是经常亲眼所见,但从未有过看到这张照片时萌生的感动,浮想联翩。心彷佛照片里的未名湖,博雅塔倒映其中,春风拂过,波光粼粼......
太极之境——未名湖和博雅塔 镜湖
百年湖镜秀中藏
四季匆匆洗旧妆
冬雪怀春草方绿
秋霜拂夏叶飞黄
声声朗润轻风雨
飒飒鲲鹏傲莽苍
无冕玄冠何所寄
晴波微信水中央
未名湖和博雅塔是最令北大师生魂牵梦系的画意诗情。鳞波中,博雅塔的倒影,从岸边载浮载沉而来,直达湖心......犹如一幅拓扑演进的太极图。天行健,雄塔参天,自强不息;地势坤,弱水载物,厚德无名。塔顶如冠,棱角分明,层层如波,冉冉冲天。
一湖澄镜,广纳生动姿彩而无定色,永录时光岁季而无常痕。镜心虽沧桑百年,映人间万物,其不曾移变者,惟一塔耳............
未名和博雅之缘
前世今生,彼此可曾更遥远
一日,看着未名湖和博雅塔的图片,突发奇想,两者之间如此契合,会不会命运早已注定?会不会前世曾经为人?更曾经为恋人?为夫妻?会不会如水
中月和云上月之间那样遥远?会不会象月里嫦娥和英雄后羿那样被命运的时
空,越隔越远?......
==============================
博雅曲 未名传说
未名和博雅在我的诗境中有多重意义,已超越名字本身。此前在【未名随 想】《太极之境》中,已触及少部分内涵,这首《博雅曲——未名传说》 中,融入了更多。创作时,心中想的是一部影片或连续剧,以未名和博雅的前世今生为线,从多方面、多时空、多进程诠释和表现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人间的情和人世的缘。
未名和博雅,无论生死离合,无论近如亲吻还是远隔天地,彼此之间一直被情和缘维系着,如太极般运转,如八卦般变幻,从传说中的远古,经过历朝历代,直到如今,然后未来......
相信他们经历的每一段历史,每一集悲欢,都可以诗歌咏叹,这首《博雅曲
——未名传说》先写出来却想放到最后,作为片尾曲,当作今天对未名和博雅过去的回顾和未来的祝愿。
归去,为来
2015 年,我在距离之外,从北大获得的最大教益,还包括对于生死、得 失、聚散的珍重、释怀、开朗。故事发生在深秋,大学四年中居住过的宿舍 32 号楼,正在被拆除,在这个万木凋落的季节。从心灵的某个角落,我一下 子领悟了雪莱《西风颂》最后诗句中某种新意: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
32 楼的告白 望別
一座大学生宿舍楼正在被拆中。59 岁的楼舍里,曾经住过上万学子,他们中不同年龄的许多人,从世界各地通过社交媒体,关注着这座楼墙倒屋塌的全过程,感慨万端......
新生
魂归红尘,途经微信社会,忽觉一処群落气息亲切。一群未名 88 男女,都是我前身大学宿舍 32 楼之楼亲,正在凭吊 32 楼生前墙倒屋塌的最后一刻, 有照片有真相,最后是一片碎砖灰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块“三十二楼”楼 牌。常在眼皮下,一辈子也只看过两眼——新楼落成后新漆亮字的第一眼, 和如今漆字斑驳的最后一眼。每天迎送一张张青春面孔进进出出,浑忘了自己的年龄。每一次学子毕业,都牵走了自己一缕魂魄;每一次新生来巢,却让自己误以为又年轻了一岁......如今三魂七魄皆去,得偿寿终。
众位楼亲悲戚难舍,更有诗人文字激昂,酸痛着我的泪腺。适逢其中唐风者正在冥思,趁其出神之际,借他手指,敲出一则爱的告别,以笑慰众楼亲:
不必感伤,我如今很 Happy,自在快活!生命之航,没有不变的港湾,虽任 君留恋,但永无滞停。23 年前目送你们离开时,32 楼的天空曾经悲风泣
雨,而你们依然载着永不回头的青春,满怀豪情地飞散八方。数十年的聚散 得失让我领悟:32楼,对你们来说,只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加油站;对我而言,也只是生命历史中一段重要的轮回。
刚才阎罗殿内,判官宣读了一纸天庭批示,说我几十年在人世间为楼,已久通人性,下一世可转投人身,因曾为上万学子遮风避雨,共度水火寒暑,广积善德,来世可托生富贵人家,养于书香门第,前程任我挑选。我为楼数十年,怀抱中除了白天熏陶一塔湖图的经纬诗书,就是夜晚耳染卧谈会里的七情六欲,外加旁观了些许你知我知的风流韵事,记忆中除了一塌糊涂,全无他想。判官点头,说我身跻未名之土,魂将博雅之徒,得仁得义,善哉。
众位楼亲,18 年后,当您们在博雅高坛讲经之时,看到台下一位书生,高高 大大,憨直方正,楼性十足的模样,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一曲离歌,未来的师弟真情告白......
离歌
二十三载与君违
三十二楼今永垂
爱为书生遮雨雪
梦随龙凤笑风雷
子期得享伯牙曲
山水长留未名灰
霞染楼牌霜染叶
一成黄土一成碑
因为北大,所以遥远
回顾 2015 年,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北大毕业这么多年,如今身处最远离母校的地方,才开始了解北大,才开始学会阅读北大、学习北大, 才开始领略北大之美,才越来越认同和信仰那首校园歌曲《未名湖是个海洋》。
北宋诗人苏轼有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是,如果未名湖已是海洋,博雅塔是否高原之上的山峰?即使远渡重洋如我,会不会依然身在北大之中,依然难得北大之真,难识北大之美?
距离产生美,越是远观,越见其美,或许是因为她的伟大,或许因为她是北大。那是一种遥远的启迪:要赞美所有与未名和博雅相关的一切,与其“非常伟大”,不如“非常北大”。
喜爱台湾歌星蔡琴的一首歌《读你》,很美。第一次听到还是踏进北大校园 的几年之前,是费翔深沉的歌喉、隽永的翻唱。
将心愿寄存在那最后的歌词中,献给我的母校——北大:
你是我的诗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千遍, 也不厌倦,
读你。
【作者简介】
李唐风,本名李强,当代文学艺术作家群成员。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学士,中科院声学硕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理化博士。现从事声学工程工作。
总编辑:湖畔烟树
执行编辑:艾玛
法律顾问:搜神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