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追忆
追忆恩师回殿杰几件事
王军
人逢佳节倍思亲。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老科长回殿杰在我军旅生涯中,点点泉水培育我成長的过程展现在眼前,使我泪流满面。立即爬起来赋诗一首:《怀念恩师回殿杰》,“师长殿杰真善美,互相交往意相连。一篇小稿宣科进,君辨珍珠赏苦干。父受诬言遭影响,机关派干洗清冤。提干入党兴国愿,遇此尊人半世缘。”
我是1964年高中毕业后,于当年12月底应征入伍。分到38军112师坦克团火炮一连指挥车当炮手。团政治处陈煥生干事教我写稿,几篇见报后,被调到政治处当报道通讯员。1966年春天,当我了解到火炮三连新战士李小森在通化浑江边训练时,发现一个孩子游泳,被波浪卷入漩涡里,就跳下河把孩子救上岸。村庄的领导和孩子父母拿着感谢信到连部找指导员和李小森战友表示感谢。军民情深似海,掀起了拥军爱民新高潮。我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报道交处领导审改。当时正好师宣传科回殿杰科长到坦克团了解连队建设情况。听了政治处首长汇报后,就找我了解情况,帮我调查分析改写稿件。不久《长白山报》在一版刋登了《新战士舍命救儿童》这篇报道,沈阳军区巜前进报》也刋登了这篇文章。一年后,我被调到宣传科当通讯报道员,并把我当干事使用,带领着从各团抽上来的报道骨干深入到各团调查研究,选写稿件。记得一次晚新闻,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个重大新闻消息后,部队立即举行各种活动。我们报道组连夜组织稿件,这时已过半夜,我就和一个战友直奔新城县高碑店乘火车赶到北京站,然后小跑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解放军报》社、《人民日报》社和巜中央广播电台》投稿。由于昼夜爬格子,再加上饥饿,累得苦胆都吐了出来。当天早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部队的消息,《人民日报》、《解放军》也报道了部队庆祝活动的消息。在政治部党支部研究我入党时,有的支委提出,我是服役六年的老兵,父亲的历史问题又没有查清,建议复员。当时支委回殿杰同志激动的说:党的政策是重在个人表现,有王军同志这样舍命的为部队建设出力的吗?他累得苦胆都吐出来了,其老父亲病重都不回探望,一心扑在宣传部队的英雄事迹和重大活动上。我们党组织要对王军政治生命负责,派人查清事实。他父亲就是有历史问题,也要入党提干。机关党委支部决定再派干部到我父亲所在的庄河市蓉花山中心小学了解调查。宣传科干事王文甲同志乘春节休假期间,冒着大雪,爬过歇马山脉,淌过冰滑大水库,走访群众查线索,找公社、县有关部门把父亲寃案查清。原来是一个国民党员与父亲重名。弄清原因后,王文甲同志立即返回部队向回科长和机关党委支部汇报。1970年7、1前夕,我光荣入党,并被任命宣传科报道干事。使我深刻感到党组织和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没有党组织和领导,哪有我今天。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们报道组几个单身汉,正在科里赶写稿件,回科长带着女儿小回丽端着一盆热腾腾的饺子来给我们拜年。就如同小时在除夕晚上吃妈妈煮的饺子那样甜蜜,一串热泪在眼圈里滚动。
在我的婚姻大事上,回科长也操尽了心。1970年我入党提干后,已经是26周岁大龄青年了,科长批准我探家找对象。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合眼的,双方母亲都见了,而且也照了定婚像。待到1971年我提出正式结婚时,她却推辞说年龄还小,要进修学习。当时弄得我蒙头转向,结婚的东西都筹备齐了,她却提出这样的难题,真想不通。后来弄清楚,她当初找我处对象,认为我是军官,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给她病重的父亲治病,当发现我兄妹九个,一家12口人只靠父亲当小学教师的70多块钱维持生活,就打退堂鼓了。我理解女方的难处,就自愿解除了婚姻关系。后来部队一位首长要在宣传部门给女儿找对象,回科长和军宣传处戴景山副处长一起商量牵线搭桥,为我建立了一个幸福家庭。如今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我心中的恩人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好领导;一个识苦干拼命为党工作的伯乐;一个品德高尚、眉慈心善的共产党军队干部。他就是我铭刻心里的恩师回殿杰科长。
作者简介:退休军人(大校),荣立三等一次。北京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