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面条,这三个字,在舞阳人的心中,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的名字,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的情感符号。每当午饭时刻,炊烟袅袅升起时,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飘出那熟悉而又诱人的面香,那是捞面条独有的味道。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管别人多么讨厌,我就喜欢大蒜辛辣刺鼻的怪味。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农村,三伏天,天天晌午饭吃的都是蒜汁捞面条。那时间,农村实行的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所有制,分菜了,有的吃;不分了,没的吃。为此,家家户户的面条锅里,要么下地揪把红薯叶放进去,要么下地揪把野菜放进去,变变颜色,借以增加人们的食欲。
三伏天人们最爱吃捞面条,我家也不例外,中午,趁妈妈和面,擀面条、切面条、下面条的功夫,我蹲在院子里的椿树下,剥一骨朵蒜,切个红辣椒,揪把食香菜,然后放进蒜臼里捣成蒜泥。其间,不小心有蒜水辣椒水溅入眼中,顿时泪水夺眶而出,泪流满面。赶紧撩起盆里的水好一阵冲洗,才慢慢睁开眼。
蒜泥捣成后,添点水,加勺盐,再倒点小磨油,搅均匀即可。面条盛进碗里,舀一勺蒜汁浇上,上下一拌,别提多开胃多好吃啦。
写到这里,我已满口生津。不行,今天的晌午饭必须要吃蒜汁捞面条。
捞面条,普通的家常便饭,而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它给我带来快乐、带来享受、带来回味,特别是一家人在一块吃饭,有说有笑、喷喷空,捞面条让我回到了当年儿时美好的场景、幸福的感受。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舞阳捞面条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但无论它如何变化,那份对食材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寄托却始终如一。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候在舞阳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每一个归家的游子来品尝那份熟悉而又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