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入路第一课,扣紧人生“纽扣” ,引导青工成长成才”,是关工委的第一要务。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关工委认真按照2024年56名新入路青工(50名大专生、5名本科生、1名研究生)培训计划,拟定25日上午为新入路青工上第一课。
接到任务后,关工委精心准备,提前充实课件内容。24日下午,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熊家林提前赶来曾经战斗的地方沙溪沟职工培训教育基地,利用2小时晚自习,采集新工图片,了解新工思想状况,摸清新工基本信息,提前将近几年新分大专、本科生,听关工委入路第一课撰写的《美篇》《都市头条》《今日头条》平台发布的60多篇《心得体会》《毛泽东故事读后感》及所有课件,发到培训群里,让新工们提前预习。
25日上午,熊主任向56名新工讲述了《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祖曾四代铁路人的故事》、《渝怀走出的高铁人》《五老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红色故事》《成昆精神》《毛泽东故事》《青工违法犯罪案例》等内容。
熊主任从1909年10月,中国铁路的祖师爷詹天佑,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200公里京张铁路建成通车那天起,115年中国铁路发展史,一代代铁路人,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迎来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从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今天的15.9万公里,从无到有的高铁里程发展到4.5万公里。
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八纵八横的路网形成,运能运量矛盾的消失,网上买票,分分钟搞定,刷脸进站,方便快捷,昔日日行千里路,而今数千公里半日还,昔日春运“一票难求”的尴尬局面变成了历史。
涪陵工务段为开通渝怀新线,2005年11月23日成立。2006年1月6日,川渝黔7个工务段首批调入渝怀新线的237名涪工人拖家带口,乘坐工程局内燃机车牵引的6辆平板车和段上2台“金鹰牌”轨道车,浩浩荡荡挺进渝怀线,驻扎沿线45个线桥后勤班组,一同进入新线的64户家属只能勉强挤进狭窄的单身宿舍;同年5月,243名劳务派遣工充实沿线,跟本来就十分拥挤的生产住房雪上加霜,各车间一声号令,64户家属在外租房,腾出单身宿舍,让分来的劳务工安然入住;19年艰辛创业史,经历了从单线到复线,从弱到强,从低谷到辉煌的发展历程,涪工人用生命和血的教训,筑就了连续6年实现安全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的辉煌史。
熊主任用鲜活的案例,讲述了一批批复员退伍军人、大专、本科生发扬老一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敬业爱岗精神和“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苦干实干,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从线路、桥路工加入党组织,走上工班长岗位,成长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副段长,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刘洪文、刘明、黄子平、唐华军、张萧池就是典型的例证。
熊主任用身边的红色故事,“五老”杨世成从小受长征“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营长大伯的影响,从养路工到野战军战士,在中越自卫反击战火线中入党,再回工务苦干实干,从养路工成长为领工区党支部书记的成长轨迹;43年前的凌晨1点46分,火车司机王明儒牵引442次旅客列车驶入成昆线“奶奶包”隧道,发现连接隧道出口的“利子依达”大桥被泥石流冲毁的千钧一发之际,紧急撂下一把闸,挽救了一列车旅客,机车连同前3节车厢掉入汹涌的泥石流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激烈新入路青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熊主任还向青工们讲述了“五老”王国政从小学生自学成才考入西南交大,成长为工程师,李老函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渝怀走出的高铁人,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成昆精神,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毛泽东故事,5名新入路退伍军人犯“寻衅滋事罪”被丢掉饭碗的典型案例警示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引导青工们扣紧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抓住机遇,敢于吃苦,敢于奉献,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为确保渝怀线安全畅通,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争当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奉献青春和力量,不少青工听了关工委入路第一课,联系思想实际,撰写提交了心得体会。
来自重庆彭水城镇女儿,24岁,中共预备党员,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刘媛媛说:听了熊主任讲述的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让我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我要向“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学习,一是精研业务,以专业技能铸就行业精英。王泰兴的故事告诉我,作为一名涪工新秀,就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走稳人生每一步,在生产实践中又红又专。二是扎根渝怀,以坚守奉献诠释青年担当。刻苦钻研新技术,理论联系实践,多看、多问、多学,练就真本领,脚踏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早日成为涪陵工务段的栋梁。
来自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城镇女儿,22岁,群众,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汪蓉妍说:我把渝怀当作家,既来之则安之。一是中国铁路的辉煌历程,坚定了我扎根渝怀的决心。二是中国铁路的变迁,彰显了一代代铁路人的坚守与奉献。我的祖辈、爷爷辈、父辈也是老铁路人,从小耳濡目染,对铁路有着深深的热爱,更加坚定了我对铁路事业的追求,发扬祖辈优良传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扎根渝怀,坚守奉献,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为铁路工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甘肃定西农家女儿,23岁,中共党员,兰州交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张福荣说:面对挑战,有些紧张与不安。通过熊主任入路第一课讲座,让我看到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铁路春运的伟大变迁,涪陵工务段艰苦创业的辉煌史,历届青工成长成才的故事,燃起了我扎根渝怀的希望之火,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将以“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为榜样,敢于吃苦,敢于挑战,保持定力,勤奋学习,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早日成长成才,以实际行动回馈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
来自涪陵农家子弟,22岁,群众,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专生易津泉说:听了关工委熊主任为我们讲述的入路第一课,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为我扣紧了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也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远大志向的决心。首先,我要向“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其次,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尊敬师傅,团结协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立足岗位,努力拼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来自重庆忠县农家子弟,22岁,共青团员,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吴城橙说:听了熊主任为我们讲述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史、铁路光荣传统、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渝怀走出的高铁人、历届青工成长成才的故事、红色故事、毛泽东故事、青工违法犯罪案例,让我看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化,自从有了中国高铁,昔日日行千里路,而今数千公里半日还,作为一名涪工新秀,让我感受颇深,信心百倍,增强了我扎根渝怀奉献青春的决心。涪工前辈的励志故事,“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激励我永往直前,我要像“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那样,敢于吃苦,敢于奉献,沿着工务人生目标奋勇前进,早日成为涪工栋梁。
来自重庆垫江农家子弟,22岁,群众,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叶海鹏说:我在懵懵懂懂的无知中选择铁路,由于高考失利,未能达到本科线,在老师推荐下,报考了铁路院校,经过三年寒窗苦读,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来到渝怀线,成为涪陵工务段的一员。通过熊主任中国铁路发展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成昆精神、红色故事、祖曾四代铁路人的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的讲述,照亮了我前进的征途,帮助我扣紧了步入人生的“纽扣”,既然选择了铁路,就要把满腔热血倾洒在渝怀铁道运输线的养护中,哪怕风霜雪扎,天寒地冻,骄阳似火,还是荆棘丛生,千难险阻,始终无法动摇我扎根渝怀献青春的决心,以“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为榜样,立足岗位,勤学苦练,早日成才,同涪工人一道,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为确保渝怀大通道安全畅通,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争当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奉献青春和力量。
来自重庆涪陵农家子弟,群众,21 岁,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专生陈棚说:听了熊主任为我们讲述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史、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祖曾四代铁路人的故事、“五老”故事、红色故事、毛泽东故事,为我们扣紧了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也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毛泽东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我们打下的天下,是一代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成为领跑世界的东方巨龙;党的二十大为我们确立了第二个百年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国铁集团围绕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号召全路职工勇于争当助推中国式现代建设的火车头,率先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我们作为新一代铁路人,涪陵工务段的一员,我要像涪工老前辈那样,像“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张富成那样,敢于吃苦,敢于奉献,敢于拼搏,扎根渝怀献青春,同全段涪工人一道,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虚心向师傅学习,向工务技术规章学习,向实践学习,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努力提升设备养护质量,确保渝怀铁路大通道安全畅通,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争当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奉献青春和力量,共同实现“一流涪工、幸福员工”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