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历藏记(八)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4年07月30日 陕西)
刘志敏导读:(知识链接)藏药,藏文名ཏིཔཔའཏེེ ཀམིགིཏསའ。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7月18日早上7:40,我和老王、老苗三人急急赶往布达拉宫广场附近的一处集合点,参加旅行社安排的当天集体活动。事情是这样的,17日下午到达布达拉宫景区后,我们得知至少一周以后的门票已经无法预约。光建求助于去年的导游,人家答应尽力帮忙,可我们终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和老王、老苗三人在广场前边的另一个旅行社,女老板答应会帮我们约上门票。我们一行五人,光建两口子去年已经参观过布达拉宫,这次不准备再进去。老王和老苗年过六十,可以享受半价的老人优惠。不享受优惠掏全票的只有我一个人。参观布达拉宫连同前边的附带活动,全部票价是120元。120元就120元呗,只要能参观就行!旅行社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说,参观布达拉宫的时间最迟安排在19日。这个时间,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一下子,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
18日上午到下午两点钟,旅行社安排了三个活动,先是作客藏民家庭,接着是参观一个村办合作社,最后是参观当地的一个藏药馆。说白了,这些地方都有促销商品的性质,但它又不像内地的一些旅游城市,导游并不强迫性地要求游客购物。不买东西,你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当地的许多情况!
一、作客藏民家庭这天上午,旅行大巴还没有启动,天空即开始下起了小雨。天高地迥,烟雨茫茫,给布达拉宫。给拉萨这座高原城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大巴车把我们拉到一个记不住名字的藏民村落,导游介绍这是全拉萨市唯一允许对外接待游客的村子。当我们一行28人被一位漂亮的卓玛引领进她的家门时,雨势更大了。被雨洗涮过的藏民院落,显得安逸、整洁,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那圣洁的哈达。事先被告知不允许拍照以尊重藏民风俗,但我还是出于好奇的本能,落在人后暗暗拍下了藏民的大门、院落,还有其神秘的客室。
因为我落在后边,进入客厅,二十几人已将偌大室内的正位坐满,我就只能拉一张小凳坐在卓玛站立地方的旁边。我们先分享了卓玛及其家人给我们斟上的酥油茶,接着开会倾听卓玛的介绍。卓玛人长得漂亮,普通话也说得漂亮。她从藏民家庭的结构、婚姻、风俗、宗教等方面向我们一一作了介绍。她说在藏区,一个家庭是不分家的,即使子女成年结婚以后。她讲到她这个家庭,成员多达十几口人。讲到藏民的婚姻,她说在汉族地区是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那么在她们藏族本地,可以是一妻多夫的。她调侃在坐的男士来加入藏民的家庭,并拉着一个小男孩的手笑着说道:“我们不要二手货,就要像这样原装的!”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当问及她的婚姻状况时,她笑着回答她只有一个丈夫。她又补充说,一妻多夫,那都是以前老辈人的事。
藏民的客厅中,摆放着许多雕饰精美的木制家具,桌、椅、箱、柜等,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她解释说,这些木制箱柜,多数是自己家人制作的,有少部分是请寺庙里的僧人来完成的。除了这些精美的家具,最打眼的当属那些摆放有序的银制器物,银筷子、银碗、银盆、银梳子等。当我看到卓玛在演示银梳子的功效时,我才意识到她在推售商品。坐在卓玛跟前,我最大的好奇是想听一听她用藏语给我们进行举例讲解。当我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她并没有正面回答我。我再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她才回答我:“说了,你们也听不懂!”态度似有生气的成份了。至此,我更认定了她讲解的动机是兜售产品。
接下来,卓玛将要带领我们去参观她家附近的一个村办合作社。再回望她家的客厅,木质的家具,雕刻、镂空精美的银制器具,熠熠生辉。走出了她的家门,我又比较了村里各户人家的大门。这些大门,总体风格都比较接近,但没有哪两家是完全一样的。它们既有藏民族原始的风格,又融入了汉民族时尚的元素。
二、参观村办合作社和藏药馆当我们一行来到位干村子边上的一处大院落时,这里已是人头攒动了。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银器工艺的制作现场,老道的银器制作师傅们运用传统的工具在向人们展示着各自的绝活,围观者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在偌大的展厅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藏地特色的衣饰类的、土特产类的、工艺品类的,其中银器类的展品最多。展台工作人员和导游有重点地向部分游客推介着一些展品。无意购买这些商品,也懒得接话展台销售人员,我们同行的三人干脆打伞站在了院中央的雨地里。
在第三站,我们参观了这里著名的藏医馆。我惊异于这里藏医馆的高大气魄,惊异于这里藏医药品类的繁多,惊异于这里藏医从医者 人员之多。进入医馆,我们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被带到不同的“窗口”位置,和藏医对面而坐。接下来,或像交流谈心,或像审视揣摩心理,或像看手掌算卦一般,医生都会对每位参观的游客一个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价。医生或年长或年轻,他们的眼神都很高深,向你推荐藏药的理由也让人毋庸置疑,无可辩驳。一位年轻的中医,用相当深邃的眼光,观察了我的手掌状况,给出了一个身体评估。大致和我的身体现状相符,我便相信医生了。自然,离开时,我怀揣的是一包价值不菲的藏药了。
中午在旅游大巴上,旅行社人员给我们每人分发了一个面包和一袋牛奶,权作午饭了。
上午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在返回途中,我对藏民族固有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西藏,这里不是落后,也不是愚昧。这次真实的体验让我认识到,藏民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信仰弥坚的民族!藏族文化博大精深,藏医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下午五点多钟了,再询问旅行社落实第二天参观布达拉宫的门票事宜,得到的回答仍是等待抢票!
唉!等就等吧,诚心诚意,成不成随意。
夜晚,睡意朦胧中,旅游大巴上“天上西藏 大美于行"这八个大字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一直在我脑海中活跃着,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近百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白杨写作学会会长兼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