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院赞
阎大伟
值淮阴师范学院中文81(1)班同学毕业四十周年返校欢聚之际,试作《淮阴师院赞》,献与母校。——题记
四水之滨,建吾学堂。云蒸霞蔚,凤集鸾翔。
淮风楚韵,润泽绵长。弦歌不辍,文脉赓扬。
昔临田畴,蛙声央央。稻菽千重,花果飘香。
兴学为农,名传八方。四校并融,黉宇皇皇。
镜月春瘦,陶园秋荡。丹桂吐蕊,枇杷拂窗。
众老齐驾,国家栋梁。切磋琢磨,残灯晓霜。
学子弘毅,开来继往。薪火燎原,师恩难忘。
实业富民,立国兴邦。量子纠缠,魏晋文章。
中华崛起,学有榜样。教人求真,厚德自强。坚守朴实,历经沧桑。追求崇高,再创辉煌。
注释:
1.赞,古文体之一,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容体底颂,勋业垂赞”(仪容品德,给予歌颂,勋劳功业,系以礼赞);许嘉璐先生《古代文体常识》认为,《汉书》中的赞常用四言韵句,至《后汉书》创始的严格的四字韵语体式,则是一种发展。故此处用赞,而不用颂。
2.淮安(原淮阴市)市区号称“四水穿城”,四水即盐河、古淮河、里运河和京杭运河,现在洪泽也变成区了,如果加上入海水道,可称“五水穿城”。这里取学校创办之初的地理环境。
3.云蒸霞蔚:云气升腾、霞光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亦作云兴霞蔚。《世说新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凤集鸾翔:意思是凤凰聚集在一起,展翅飞翔。两句合用比喻学校人才聚集以及气势恢宏、气象非凡的景象。
4.淮阴师范学院主体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原淮阴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58、1959年,都经历了停办、复办的历史,故称不辍。
5.复办后的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淮阴教育学院均位于郊区,田畴沃野,一望无际。
6.央央:和谐的声音。《诗经•周颂•载见》:龙旗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鶬,休有烈光。”朱熹集传:央央、有鶬,皆声和也。”后亦用作象声词,形容声音和谐。
7.“从教为农,一专多能”,是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复办后的办学主张,几十年来,为社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育师资。1992年11月,“全国师专加速建设深化改革座谈会”高度认可和赞扬了这一办学主张。这里改“从教”为“兴学”,主要是着眼学校全程办学历史。
8.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这里借指四面八方、过去和未来。
9.四校并融:1997年,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和原淮阴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淮阴师范学院,2000年,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和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融入淮阴师范学院。
10. 黌宇皇皇:黌宇,古时学校的校舍,这里代指学校;皇皇,形容学校发展繁荣昌盛、富丽堂皇。
11. 镜月春瘦,陶園秋蕩:镜月,指学校王营校区的镜月湖,陶园,指学校桑园路校区的师陶园。春瘦:一是春天容易触动离人的愁思,萦损柔肠,使人消瘦。如宋•姜夔的《角招》中的“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为春瘦”,即为思春而瘦。二是因怕春天离去而消瘦。如宋•晁补之的《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中的“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不因春瘦”即并非为了春天离去才消瘦。
秋荡:秋,秋季,农历七至九月。唐•李绅《悯农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荡,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2. 丹桂吐蕊,枇杷拂窗:选取校园中两种典型的花卉和果实,描绘校园的美景。
13.众老:指周本淳、于北山、萧兵等国家级的学术大家,随着学校发展,国家级的学术大家越来越多,所以泛称众老。
14.弘毅:《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朱熹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这一段选取学子中的几类代表赞颂他们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文脉传承中所起到的中坚作用。
15.这两句主要赞颂师范类学子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中坚作用。
16.这两句主要赞颂政界、企业界的学子在治国安邦、富民强国方面的中坚作用。
17.这两句主要赞颂科技界、文艺界的学子在科学研究、文化创造方面的中坚作用。
18.这两句主要赞颂学校长期以来,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把全党楷模作为师生学习的榜样。
19.这两句主要赞颂学校长期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加强对师生,特别是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20.“坚守朴实、追求崇高”是淮阴师院的大学精神,新时代要继续发扬光大。
阎大伟,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宁夏大学硕士生导师,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