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
文/董随堂
用什么样的心写作,便用什么样的手吃饭,还用口干什么呢
交流都是出于亮明心声,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合宜的事情
对同事而言,乃出于礼尚往来,宾主同源,知足于天地间,为神足也
形之体偏向于物质的人,就用礼貌待人,言外音传情于心灵的寄托,往往能挂住时间,瞭望心弦
陪伴时光清源于心弦之弹,问苍桑卷联于耳
兴兴然,佩佩谈,光源一体化的手足口鼻耳霍朗于清泉
木不钻不透,话不言不明,心性燎原于大千无限
摒弃前嫌,非人力能攻之守备,惟心足量于事物之发展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释然于性之本真。无善恶,无因果,无心,无欲,方为知足于常乐
化阴险,守常律,事无高低,人无二分,顺然而释于然
敬天下之大不为而为之,忆谦让之风尚而感化于心。表里于心,性也
本无足欠之分,良善之美,或大或小皆有心定。归究于环境,平衡于人,不足于常态
受惑之心不迷心窍,加持于以理化气,以气养生
贵而不富,心足;富而不贵,理顺。非两者兼备无以论富贵,非两者同得无言论英雄
外王内圣,无求则刚,有求必应。兼达天下者,非神佛之力能比否,皆由心知也
常言道:吾性自足,不加外求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上下求索,修己心,养本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