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照我行,感恩永在
每个宣传工作者的成长,都离不开很多编辑记者的帮助。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对一些热诚的投稿者,会不遗余力地激发你的工作热情,指出你的文章不足,指导你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济南日报原法治版编辑宋姝辉,就是我最初法治新闻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她是伴我新闻写作的引路人。
2005年初,我从基层法庭调到商河法院专司从事宣传工作。为尽快适应工作,我在认真采写稿件的基础上,揣摩报纸定位,研究版面风格,尽最大努力写出“适销对路”的作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早上五点起床采写稿件,七点前到法院办公室,中午不休息,到下午七、八时才回家。工作的投入,没有辜负我的付出。三个月后,我的第一篇稿件在济南日报二版法治版头条刊登。题目是《便民法庭故事多》。这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一篇篇稿件投向法治版的邮箱。
我在投稿的同时,不间断地通过电话与编辑记者进行交流沟通。法治版二版的编辑是宋姝辉。每一次电话交流,宋老师总是耐心地向我回复稿件的不足之处,要求我根据提出的建议再认真修改,这让我更增强了自信。虽然一直没有与宋姝辉编辑见面,但在心里对宋老师非常感激。
法治版一年50期的版面,2006年宋老师给我编发了有20篇稿件。有时,她笑着说,法治版快成了你的“专栏”了!由于交流的顺畅和谐,和宋老师的友情也逐渐深了。
不过,我们中间也出现过一段小插曲。有一次,领导安排了一篇案例稿件,我发给宋老师后,她说本期版面安排满了,让我等等。领导心急,愿意早发表出来。所以,我又找了另外一位记者在社会版发表了。宋老师看后很是不快,说,我用了你这么多稿件,这一篇你就不能等了吗?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我心里有愧,又无言面对,只好用最原始的方式,用手写体给宋老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为人宽容的宋老师收到信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释然了,我和宋老师的“友情”又“和好如初”。
那时,还没有微信,只能在QQ上交流。2010年秋,宋老师的女儿乐乐降生了。当看到她发到QQ空间孩子的照片时,禁不住为这美丽的天使而赞叹。为了报答宋老师对我的无私帮助,我默默将乐乐的照片进行收集整理,制作成一本精美的相册,上面附上一首小诗:
给乐乐(相册扉页诗)
你的眼睛是两片深邃的海,
你的双颊是两朵美丽的云。
你是降落人间的天使,
你是我一生引以自豪的骄傲!
我不会错过每一个令我心动的风景,
我会让你的生命节拍和成长律动随我一起跳荡。
我会用爱的琼浆去浇灌这株鲜活的生命之树,
我会让你在亲情和挚爱的天空里温暖而又明亮!
我没有提前告诉宋老师,而在去济南中院开会时给她打了电话,让她在楼下等我。当宋老师惊喜地接过这本精美的相册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陈老师,你真是太用心了!”。
感恩,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动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这也是我拥有这么多朋友的原因。只要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你的人生一定是一片坦途!
这些年来,济南日报一直是我的最爱,她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发表稿件的载体,所以,每年宋老师都赠我一份济南日报,让我好好珍藏。
现在,虽然宋老师不再编辑法治版了,但我们的友情一直在。
因为,我那颗感恩的心,一直在。
作者简介:陈宜森,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退休前在济南市商河县法院负责宣传,2024年在济南市中法院从事法院宣传工作。有近千篇新闻及文学作品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山东法制报刊登,著有作品集《天平追梦》《法庭故事》两部,获各级奖项一百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