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故事
聊聊大老板
真实
共享
(续上)
前言:
在我三十多年的外贸生涯中,我结识了许许多多来自乡村的企业家,还与其中的几位成为终生好友。这些农民企业家不仅智力超群、事业成功,而且各有特长、趣事多多。为省笔墨,我先说说三位大老板的轶事(这是第二部分)。
大老板轶事
文/龚如仲(Ralph)
(三)
我想提到的第三位厂长姓许,来自江苏北部。许总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任何时候都是西装领带,衣冠齐整,一头染过的黑发总是梳理得一丝不乱。这是一位曾一度垄断了中国某专利产品出口的大企业家。许总不仅是江苏著名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对中餐情有独钟的美食家,其对中餐的痴迷程度是一般人是难以企及的。
有一回,我陪许总访问美国。由于飞机晚点,抵达美国南部名城亚特兰大时已是深夜时分。我在机场租车后,由我驾车,二人前往酒店。由于长途飞行中许总不吃飞机上供应的西餐,一路上仅以几个面包、几片水果充饥,所以抵达美国后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许总的吃饭大事。但当时已是深夜,除了麦当劳这类快餐店外,不可能找到中餐馆。我们只好到途中最近的一家麦当劳就餐。想不到许总一进店门的头一句话就是:“给我来一份鸡蛋炒饭就行了”。我一听不觉一楞,马上对许总解释说麦当劳只有汉堡包,不供蛋炒饭。许总听后惆然若失,只好要了一份炸薯条以充饥肠。由此可见,许总在国内从来没有进过麦当劳。
还有一回,我陪许总访问印度,当地接待商对我们二人盛情款待。当时恰好接待商的独生子娶妻,因此我们二人被邀成了参加婚礼的中国贵宾。印度有钱人办婚宴场面极其奢华:临时充作露天大餐厅的一片草地上排列着几十个饮食摊位,上百种印度佳肴被几十名当地大厨忙碌地烹饪着,露天餐厅里拥挤着成百名食客。我借机尽尝了印度美味。可是苦了我们这位许老总:他不是嫌这个菜太辣,就是说那道菜太怪。好不容易来到专门烤牛羊肉的摊位前,许总顿时来了精神。一位皮肤极黑的印度大厨一边烤着肉,一边把烤好的牛羊肉切成小块放入大盆中。当许总把餐盘递将过去,希望来上一些烤肉时,大厨不用勺子或夹子,而是直接用手从盆中抓起一把熟肉放入许总盘中。许总一见此况马上大倒胃口,趁人不觉时把肉倒入垃圾筒中。实在饿得不行了,许总用餐盘盛上些许白米饭,躲进僻静一角,从口袋里掏出两小袋出国前早已备妥的涪陵榨菜。就这样,榨菜加米饭,权当是婚礼上的一顿“盛宴”了。
公务完毕,我们二人来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准备作一次“印度京城风光三日游”。住进酒店后,许总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让我找一家中餐馆,解决吃饭问题。我翻遍当地报纸,最后总算找到一家“北京饭店”。虽说饭店离住处颇远,但许总却大为高兴,于是二人坐上出租车前往就餐。这家饭店果然是一位北京人开设,菜肴颇地道,价钱也不贵,许总吃后大为满意。酒足饭饱后二人又“打的”回到酒店。一算下来,来回出租车的开销竟超出饭费近两倍。然而许老总却坚持中晚两餐必须到北京饭店享用。许老板有的是钱,根本不在乎这点出租车费,更何况远在印度的他,中餐是最最当紧的。
更有一回,我去许总所在地的工厂谈生意。谈完业务后,已是中午时分,许总便专门请我到当地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吃午饭。一行人到了酒店餐厅并在餐桌前坐定后,许总拿起菜谱点了几个好菜,最后还来了一份这家酒店主打的“招牌汤”。酒过三巡、菜上五味之后,这道汤终于来临。许总正准备用大汤勺从汤盆里打上一份汤供我这个“贵客”先行享用时,他突然发现汤里有一块块排骨。他立即放下汤勺,大声叫来服务生小姐。我当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汤中出了何种问题?只见许总从口袋里掏出身份证,用手指指着身份证对服务生小姐说道:“看看我的身份证,我是回民,怎么可以让我吃排骨”?小姐一听,连连道歉,并表示立即将此汤撤掉,并问许总钟意那款好汤?想不到许总语出惊人:“来一份榨菜肉丝汤”!服务小姐听后吃了一惊,忙又问道:“您说您是要一份榨菜肉丝汤”?许总答道:“对了,快去准备”!同桌者竟无一人开言,因为他们都是许总的部下。可我实在忍不住了,问许总道:“汤中的肉丝不也是猪肉吗”?许总听后似笑非笑地答道:“我知道,可我好的就是这一口”。我听后几乎当场晕倒。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