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诗词学会西河分会
第五次《西河文化座谈会》在苍龙峡召开



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县志》关于苍龙峡的记载。此图由山师大历史系王德硕教授提供。
第五次《西河历史文化座谈会》在苍龙峡召开
彭乃峰
2024年7月26日上午,为挖掘和传承西河历史文化,赓续西河文明薪火,继续贯彻落实西河镇《山东诗藏·淄博编·淄川卷》征集动员会精神,西河诗词学会第五次《西河文化座谈会》在西河镇龙湾峪村召开,区诗词学会和镇政府派员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由西河诗词学会会长徐勤森主持,他对挖掘和整理西河诗藏提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山师大历史系王德硕教授介绍了目前西河诗藏工作的收录情况及历史上的淄川名人关于苍龙峡的诗词作品,《淄博日报》淄川工作站杜忠营主任介绍了关于之前筹建苍龙峡景区的一些情况和困难,村委王玉国介绍了本村关于开发苍龙峡景区的设想和展望,《史话西河》主编李绍金详细介绍了史话征稿情况及怎样加大力度深挖广挖诗藏资源,鼓励大家为繁荣西河文化作贡献。西河诗词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忠总结发言,他说西河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西河历史文化,搜集苍龙峡诗歌意义重大。
淄川区西河镇龙湾峪村约建于唐朝,是山东省第五批省级传统古村落。这里环境幽雅,民风淳厚,有着诸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绮丽多姿的天然美景,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苍龙峡位于村西的蜘蛛山下,东西两侧峭壁对峙,称之为“龙屏”,下临深潭,谓之“龙泉”,传说有苍龙潜藏于内,苍龙峡因此而得名,龙湾峪村也因苍龙峡而出名。
苍龙峡亦是淄川二十四景之一。据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县志》载:“苍龙峡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有两山合抱,险崭万仞,中有岿辟为峡才容单行,渐下渐广至二丈深,阔四五丈,两岩之间各有穴,探之莫得其底。每涨南来,木石俱下至湾亦不停污,有龙尝潜于此故名”。
苍龙峡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来这里游览观光,他们在此吟诗作赋、对酒当歌。
邑内明朝万历壬辰榜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的毕自严,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的高珩,万历庚辰榜进士、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高举以及一代文豪蒲松龄等,他们也都多次到这里揽胜并留有诗作。
游苍龙峡
明 · 高举
闻道东南景既幽,春深结伴又追游。
松悬削壁青烟袅,阁隐重山暮霭浮。
白鹤洞中澄鹤梦,苍龙峡里湛龙湫。
探奇觅得长生峡,啸傲乾坤只自由。
王旭谷父母招偕毕白阳丈游苍龙峡俚言纪游
明 · 高举
城郭东南有胜概,熏风开宴共游观。
峡门澄水千年碧,洞口凉颷六月寒。
峭削孤亭尊酒罄,烟霞古庙暮钟残。
苍龙不识今何在,佳景留人醉里看。
游苍龙峡
明 · 司守道
乱山环抱一门通,传道当年潜毒龙。
狂潦涌来无积石,白云飞处有孤峰。
黄冠凿壁为丹室,幽鸟穿枝啄露松。
野老已然绝世味,欲参元座侍真空。
王邑侯招同高东溟中丞游苍龙峡即事
明 · 毕自严
其一
咫尺仙岩愧未登,使君携我上崚嶒。
深潭隐见龙鳞跃,古洞硿砻鬼斧凝。
酾酒烦襟浑欲脱,倚栏尘虑若为澄。
浮名已断人间锁,从此山阴兴可乘
其二
峡中龙闘几经春,延眺犹惊胜迹新。
列岫岧峣侵碧汉,一泓澒洞宿苍鳞。
浮云有意为张幕,绿树多情欲趂人。
傍晚千旄霑霡霂,四封膏雨惠蒸民。
咏苍龙峡
郝允秀
揽胜春山路不迷,缨腰乍到板桥西。
连天树色浮晴野,满目峰光接碧溪。
茅屋几村花欲折,东风一路鸟争啼。
行行忽觉林峦别,流水声中问小傒。
游苍龙峡
孙锡嘏
其一
曲折深山一径开,寺门高跨白云隈。
时从塔顶凭南望,两道岚光照眼来。
其二
崖边古洞出云端,果是凉飙六月寒。
不识苍龙何处去,空留峡口待人看。
苍龙峡是大自然留给我们西河人、淄川人乃至是淄博人、山东人的珍贵遗产,也是上天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就像一位蒙着细纱的少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进一步发现和挖掘西河诗藏以及苍龙峡风景区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亟需我们加大投入加大宣传,也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到这个宣传队伍中来。
在这次会议上发言的还有吴敬玉、路庆义、齐秀美、李强、孙立波、宋守娟等。
相信这次会议对于《山东诗藏·淄博编·淄川卷》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一定能起到积极作用。在此特别感谢山师大历史系王德硕教授百忙之中特来参会,特别感谢《淄博日报》淄川工作站杜忠营主任以及龙湾峪“村两委”对这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以下是本次会议之后大家的诗作。
苍龙峡诗藏会
李强
山势蜿蜒入翠微,松涛万壑响春雷。
云开雾散千峰出,日落霞飞一径归。
古洞幽深藏虎迹,奇岩险峻隐龙威。
诸贤毕至登高处,尽把新诗赋紫薇。
(作者李强,是土生土长的西河镇龙湾峪村人,古诗词爱好者,迄今已写诗词逾千首。)
苍龙峡(通韵)
赵玉霞
山上青松山下潭,古传潭里有龙蟠。
乡间祷雨多灵应,今向残碑询旧言。
咏西河诗友冒雨探苍龙峡(通韵)
赵玉霞
寻幽览胜兴陶然,不畏湿滑不畏天。
为报般阳文雅士,苍龙喷玉下高岩。
游苍龙峡
王德硕
甲辰伏月廿一,晨骤雨,西河诗词分会聚于龙湾峪。九时许,余与李强老师、齐秀美老师、宋老师先至,登蜘蛛山,观魁星塔,猜残留之联,颂白阳之诗。十一时,崖上鸣泉突涌,瀑布飞流而下,天亦旋晴,此可遇而不可求也。饱览胜景,追慕先贤之风;赓续文脉,略尽吾辈之责。故草成八句,见笑于诸方家。
苍龙隐峡翠微连,清泉潺湲石径前。
百尺巉岩飞雪练,孤峰塔影入云天。
林间白鹤寻幽处,崖上青松傲岁年。
吾辈今日览胜境,愿承遗风追前贤。
贺苍龙峡诗藏会
文/倚兰
经年不去苍龙峡,
一众神人去接洽;
古韵新风溪水谣,
霓虹隧道靖风甲。
冒雨回龙湾峪
吴敬玉
黛影青葱映碧渊,溪流飞泄玉龙寒。
雨声难隔回乡咯,游子归来花满阑。
西江月•记龙湾峪寻根溯源采风
文/齐秀美
洗路劳烦青女,扫云鼓动金轮,幽山灵物莫寻因,寻也无从定论。
故里常牵怀袖,熏风代叩柴门。欲谋乡院四时春,举众围炉摆阵。
如画苍龙峽
张宗宏
福地龙常憩,徜徉绿水中。
初春滋雨露,入夏播雷风。
淑气凝明塔,青烟隐紫宮。
山林朝雾散,樵路接苍穹。
七绝 龙湾峪 苍龙峡即景 (外一首)
陈 忠
一
峡山高耸壁云端,彩霞轻缥紫气团。
层恋叠峰多矗立,蜘蛛洞里义同天。
二
怪石嶙峋自古成,千奇万状莫能名。
断崖峭壁无人到,坐听松涛流水声。
西江月•故乡龙湾峪采风有记
文/齐秀美
归梦枕翻梅雨,烟村恰好新晴。黄荆花底燕莺声,唱得苍龙睡醒。
八卦云楼峰顶,蜘蛛山洞声名,穿街十里唤邻朋,只有蝉鸣回应。
西江月•记龙湾峪寻根溯源采风
文/齐秀美
洗路劳烦青女,扫云鼓动金轮,幽山灵物欲寻根,寻处谁来定论。
故里常牵怀袖,熏风代叩柴门。欲谋乡院四时春,举众围炉摆阵。
吟苍龙峡
吴敬玉
神工鬼斧是胜景,前辈先贤扬美名。
青壁巍峨松柏翠,水潭荡漾玉龙行。
溪流沸沸唱天籁,塔影孤孤接碧琼。
此地最宜高士隐。莫讥远客自多情。
(花山居士)
参加西河苍龙峡历史文化座谈会有感
张宗宏 (古风)
蜘蛛山边悬水榭,
龙湾靓影照围屏。
三间草舍含琴韵,
一卷詩书醉野萍。
历史文化蕴小村,
苍龙会仙在山亭。
欢聚今天开双眼,
谁人不起故园情。
雨霁苍龙峡诗藏编纂座谈会感怀(通韵)
孙立波
伏暑汗淋犹似蒸,云无风静雨疾停。
层岩倾泻天来水,林木澄涤日耀峰。
凝望苍龙穿壑口,追思先辈赋诗情。
喜逢贤俊畅抒意,文脉宣弘硕果丰。
参会龙湾遇胜景(通韵)
张大中
西河文化座谈会,
相聚龙峡诗友醉。
大雨滂沱浊水急,
洪流浩荡出关燧。
葱茏峰顶掠祥云,
迭瀑飞白寻空坠。
胜景有缘今恰逢,
天公蓄意降恩惠。
天仙子·雨中访苍龙峡(新韵)
孙启会
巧遇诗朋冒雨行,
共赏峡光真庆幸。
天山瀑布似银屏,
流倩影,如仙境,
四处清泉添美景。
塔上白鸽移洞庭,
对对调情声未静。
苍龙着玉媚姿妍,
风任性,崖松挺,
碧柳点头将礼敬。


























蜘蛛洞外的石刻,“苍龙峡”三字依稀可见。

蜘蛛洞门上的对联。
横披:渐入佳境
上联:天接云程一道文光直冲斗
下联:池峡远包四围山色不点尘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毁,现已认不出来了。


蜘蛛洞外的影壁,向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塔台上有明代书法家王冕题写的石刻“凌当绝顶,若登天然”。



蜘蛛山的顶峰上有一座塔式建筑,名为八卦云楼,又叫文昌阁、魁星楼,供奉着文昌帝君和魁星两位神祇,是苍龙峡的显著标志。




雨后的盘龙寨。




干娘家的老宅子,只剩下了半截残垣。


老房子。


农村也有高大上的房子。

旧宅子的大门。

石臼子。


石墙。




当一回模特吧。




苍龙峡瀑布。


深16米、宽14米的深潭,谓之“龙泉”,传说有龙藏于内。对面石壁上亦有一条黑褐色石脉从山上弯曲而下,直至水边,形如苍龙吸水。

苍龙峡峡口。






相传八卦云楼上八个方位各有一块八卦云石,在特殊年代毁于一旦,仅存几块了。

残存的龙王庙上的碑帽。

远看魁星楼。









这里既是道教也是佛教的圣地。

大雨过后,水流从上游匆匆而来,直奔苍龙峡峡谷。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