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书五记 ——习近平同志扶贫故事(一)
1974年21岁不到的习近平被梁家河大队的党员们选为党支部书记。虽然时间不长,但为村里办成了不少大事,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为梁家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打垻记
如今 梁家河的河道旁有一大片良田,
年 年稳定高产却并非自然形成。
提起此事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这是习近 平当大队支书带领大家造成!
当年梁家河的老百姓常吃不饱饭,
缺少土地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
那时习近平盯着河道旁思考良久,
下决心来个淤地造田出奇制胜!
他找来本村一位返乡知青商议:
在山谷 中先筑起两道垻梁,
再想办法把山上的泥土冲下来,
淤积到山底就可将坝田形成。
想不到这计划遭到保守老人反对,
理由是几百年老祖宗都没有修成。
习近平听了后想法并没有动摇,
下决心要把这件大事情做成!
他想只要把淤地垻拦好加固,
河道清淤加深泄洪沟的形成,
工程质量过硬增地泄洪两不误,
淤地造田一定能够搞成!
习近平拉上知青挨家挨户动员,
并把老人们的思想工作做通。
梁家河史上第一座水坠垻终于开工,
习近平夜以继日投入了这个工程!
他身先 士卒,不仅在第一线指挥,
还亲自铲土打夯、搬石砌围使劲。
他事事和村里人一道并肩战斗,
在大家努力下,工程进展喜人。
村民们最担心的是泄洪沟,
习近平对此也费尽了脑筋:
找来水利技术员现场勘察,
再按制定的科学标准施工。
没过多久这个淤地垻顺利建成,
最平整最便于灌溉高产稳定。
当年这坝地种下第一季庄稼,
亩产比平地多几倍,村民感谢习近平!
(二)挖井记
过去北方农村,吃水困难远近闻名。
梁家河人要吃水只好到河里挖水坑。
习近平决心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想专门给村里打出一口饮水井!
听说以前曾发现过一个泉眼,
他经过勘探终于找到一些踪影。
于是 亲自带领基建队破士开工,
一锄一锄又一锄,坑越挖越深。
渐渐地超过了半人多高,
习近平带人搭起井架装上滑轮,
还跳到 井下继续往下深挖,
渐渐坑口高过 了他们的头顶。
古老的泉眼迟迟没有冒泡,
铁打的钁头没有片刻消停!
习近平带着几位汉子轮番下井,
泉水终于冲开汗水融化的坚冰!
该打个小垻把井水留住,
并及时挖走垻基上的坚冰。
习近平果断地跳进垻里,
双脚踩上冰泥不顾刺骨的疼!
村民们见到他和知青们这么拚命,
深受感动争先恐后前来助阵,
跟他们年轻的书记不停地奋战,
半个月就打成了一口三十米的水井!
这口来之不易的水井涌出的泉水,
看一眼,清河冽鉴;喝一口、清甜可心!
为了牢记习近平带领大家打井的故事,
全村百姓把这口水井命名为"知青井"!
(三)办社记
农业学大寨农具损坏无人修理,
面对眼前这个现实的难题,
习近平想到在公社打铁的两个铁匠,
于是动员他俩回村打铁去!
谁知两人开始连连摇头,
一点也没有要放弃这儿的意思。
架不住村里当家人的劝说,
终于到村里把铁业社办起。
负责修理旧农具还打造新农具,
社员用不完的农县送外销,
卖了钱扣除成本收益归集体,
一举两得社员们个个都欢喜。
另外,习近平还办起了缝纫社,
安排不能干活的妇女当"织女":
为大家缝补和制作新衣服,
解放了全村妇女劳动力!
当时"统购统销"村民购物需赶集,
农忙时费时又费工,村民干着急。
习近平在村上又办起了代销店,
大伙购物不用跑远路,都赞支书好主意!
那时办"两社一店"要冒一定的风险,
极易被人扣上"走资"的大帽子!
习近平认为只要是为群众利益办实事,
就不怕别有用心的人去说三道四!
(四)取火记
《人民日报"有一篇四川推广沼气的报道,
习近平看到了引起了很大的兴趣:
梁家河村民做饭炒菜柴火总不够烧,
要是能办沼气可就解决一个大问题!
村里许多老人们不信能有这好事,
习近平要让乡亲们眼见为实!
于是亲自带人到四川去取经,
决心把这件事情干到底!
他从四川请来一位技术员当高参,
火速开工兴建起沼气池!
亲自带头挥锄、挖沙、烧石灰,
带人往返三十里地肩扛身背运水泥……
关键时刻技术员生活不习惯,
硬闹着就要返回老家去!
为山九仞岂能功篑亏一篑?
习近平反复劝说把他挽回!
他带着一群年轻人里外忙碌:
补裂缝防沙眼箍石板防漏气……
沼气池 是越来越像个样子,
乡亲们看着既感动又欢喜!
可到该出气时却迟迟不出气,
习近平猜想是不是堵住了哪里?
就拿起一根铁杆往下面捅,
不想突然被喷了一脸粪水!
他高兴得顾不上满脸脏,
喜的是沼气池终于出了气!
在梁家河的知青窑前,
第一盏沼气灯在陕北高原上亮起!
习近平带人打的第一口沼气池,
变成了推广沼气的宣传阵地:
从早到晚挤满了起来参观的人群,
陕西省还在此召开推广沼气的现场会!
陕北高原从此掀起波及全省的沼气革命,
二十岁出头的习近平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五)换车记
延安地区评选农业学大寨先进,
知青中习近平被评为先进个人。
县里奖了他一辆三轮摩托车,
可他获了这个大奖并不怎么高兴!
原来这个摩托车对他没有啥用,
既不能下地干活,又拉不了多少东西!
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拿它去换上对村里有用的机器!
他当即委托老支书亲自出马,
前往延安农机公司办理"换车"大事。
老支书竟然用这台"拉风"的摩托车,
换回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一台磨面机!
习近平笑了!拖拉机可供全村耕地拉庄稼,
磨坊里拉磨从此再不用上使驴!
自从有了这两样稀罕的小机械,
梁家河百姓可得了大大的实惠!
村里人磨面碾米都去新磨坊,
毛驴可以"专心"跟着拖拉机!
由此不仅反映了生产工具的变革,
更见证了习近平当支书为民务实!
(维我中华2024年8月1日根据有关资讯改写,敬祈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