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片段(功臣)
作 者:周建阁
诵 读:牧 歌
回顾自己大半生所走的路,尽管偶尔做过一些其他事情,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一件事上就是教育。鹤岗私立新北方学校由我而生,由我而起,因我而兴,如今在当地是妇孺皆知,遐迩闻名的优质品牌学校。我似乎成为了鹤岗私立学校的一面旗帜,教育战线上征战最久的一名老兵,学生家长们广为认可的一位教育功臣。
如果一定要论谁是新北方学校发展的功臣,我只能满怀感激地说:“是老师,众多的老师前赴后继,胼手胝足,焚膏继晷地顽强打拼,是亲属朋友加兄弟的鼎力相助才成就了今天的私立新北方学校。他们才是支撑起新北方大厦的一等一的功臣”
每当我静下来的时候,常常回忆起与我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事,老战友,如数家珍般地记起他们为新北方学校发展而扎扎实实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
我想到了我的本家叔叔周启文,在新方学校一干就是十四年,和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还有来自桦南老家的邓玉成校长。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很多方面,邓校长都当居首功。
在新北方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我想到了邵广生,赵吉顺,孔颖,刘玉兰,雷淑敏,邢兰英,万淑云,杨永根,杨广友,袁喜财,李桂琴,吴建波等领导同志,他们都曾是新北方的中层领导,都曾为新北方事业竭忠尽智,不遗余力地奋斗过。
我更想到了张金凤,李凤琴,王东辉,赵吉祥,付志超,王勇,邓守斌,杨超,王淑珍,林艳,刘艳波,丁萍萍,梁云华,徐承谧,侯玲,闫红,徐明香等一大批衷心耿耿,任劳任怨地老师们。他们是我校的中坚和骨干,是新北方的门楣和脊梁,我无法将其功德逐一表述在纸面上,但我早已将他们的深情付出珍藏在滚烫的心底。
张金凤是学府初创时就毅然加盟的教师之一,年轻秀美的她在那所老旧楼道中,俨然一股清泉,一阵春风,一张精致的名片,她不光人美,业务能力也是响当当,无论什么样的班级,他们的英语成绩总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她所教的班级中考成绩平均分几乎年年居全市前三名,并多次创全市之首,打造出多个英语状元,在同行和学生中享有至高的威望,被誉为”新北方英语首席教师。没有什么神来之笔,也没有捷径,就是不懈的努力,她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在第一时间把卷子批阅出来,并做好诊断对症下药。“作业逢课必留,逢留必批,逢批必讲,讲则讲透/;这16个字大概就是她的成功秘诀吧?张金凤老师把最美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新北方的学生们,她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她享受教育的快感不渝其志,她仍然坚持在讲台上,跟年轻人一样,为新北方的持续发展承担着重任。
李凤琴老师也是在学府刚成立时就加盟了,她个子高高的,身形瘦瘦的,腮边挂着两颗酒窝,给人以亲切和善的感觉,她是教数学的,工作勤奋努力且进步很快,现早已成为新北方的“数学大拿”她讲课思维缜密,反应迅速,幽默风趣,善于感染调动写生积极思维。她是一个纯粹的教师,除了响当当的业务能力,几乎很难找到过人之处了,恰恰是这专一的精神让许多青年教师心悦诚服地拜在她的门下做她的学生,在师生中享有良好的盛誉。那年她病了,手术后伤口迟迟不愈合,可她惦记着学生们从医院里偷偷跑出来,上楼梯都要爬行,被她的学生们抬进教室,坐在椅子上给学生们辅导课程,一会的功夫她的额头脸颊就被汗珠密密地覆盖一层,她就是这样,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起早贪晚尽心尽力的工作着。
此外,我也须臾不能忘怀当年积极支持和帮助我兴办学校的亲属和朋友们。他们是栾殿国,王庆祥,刘象泉,邹凤刚,周洪江,吴建敏,许慕涵,吴建伟等,我崇敬的大哥栾殿国大哥是我相识多年的好朋友,他在我由承包到独立办学的顺利过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想到了我那些媒体的朋友李仁德,包洪生,王志敏,柴秀荣,李玉娇,陈敬波,姜晓宇,谷胜亮,雷国红等,他们也是助推新北方学校蓬勃发展的功臣,用笔墨,用镜头,用真情记录和传播过新北方的新风尚,新举措,特别是仁德老弟在我办学最吃力的时候,积极为我搞策划,谋布局,一个个活动,一篇篇报道,让小小的学府一次次如春蕾般展现在世人面前,赢得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好感。
二十六年里,在新北方教育教学一线出过力,流过汗的教职员工已经达到一千二百多位,我无法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来,但是这些同志的贡献与恩德早已被书写在新北方壮丽辉煌的校史里,作为学校的创办者我当永远铭记。
俗话说,受人点水之恩当报涌泉。时至今日,我还无法报答他们的恩德,但我会将这份感念珍藏于心,让她成我我爱学生,爱生活,爱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我我老当益壮勇往直前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