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兴
今年的盛夏,不仅很热闹,而且热点纷呈,热度不减。奥运圣火不仅没能止战,相反,战火让圣火逊色不少。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战火与奥运圣火“交相辉映”,让人感动心碎感动无力。
在7月的最后一天,哈马斯的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被炸身亡,引人关注,巴以停火充满变数,和平更加渺茫。
同一天,黎巴嫩真主党的二号人物,也被定点清除。中东局势再添变数。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这两起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因背后一定有其政治考量和利益方的博弈较量。
从以色列目前的现状来看,2023年10月初的巴以新冲突以来,显然没有了前五次中东战争的神奇劲,持续时间达9个月之久,速战速决不成,温水煮青蛙式的慢炖持久战,胜利无望,群狼式的此起彼伏轮战应接不暇,没有战略纵深,核威摄没有震摄力。后勤补给受控。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可能是流浪或死无葬身之地,再说了,这也不是犹太人的风格;进一步,不一定死的更快,但一定会死的更惨。可谓是进退两难。想把美国打下水,可大选之年,那一位候选人会拿总统宝座冒这个风险去押注。唯有把窟窿捅大,作死给美国及西方人看。因此这两件事的发生,已经很自然的事。
从伊朗来看,前总统莱希的悲伤还未退去,新总统的喜庆气氛正浓,刚刚参加完总统的就职仪式,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明显让人难堪,扫伊朗的兴,而且还是发生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而且还是在伊朗的革命卫队的重地被清除,显而易见是在给伊朗上眼药。这个时间点卡得十分精准,这让伊朗的一众革命同志如何看。打吧,得有个准备过程,而且时间不能长,不打吧,难以服从,抵抗之弧有点胡。伊朗也是进退两难。
突发消息!
好在这个有战略定力的国家,办事还是有分寸的。
据中东媒体报道,伊朗官方已正式通报联合国,依据《联合国宪章》赋予的第五十一条自卫权,伊朗将采取必要的报复性自卫措施,以应对以色列的行为。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与伊朗外交高层的通话中,重申了伊朗在面临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遭受威胁时,拥有“不可剥夺的自卫权利”,这是国际法所保障的。
从国际法上,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师出有名,十分重要。相比以色列的鲁莽,伊朗显得成熟些。
如果从这两起事件之前的两件大事来分析,也能得出7月31日同时发生的两个反以组织领导人被杀事件是必然的结果。
众所周知,7月中旬,巴勒斯坦14年的派别齐聚北京,牵手和解,并发表了《北京宣言》这是继伊沙和解和中阿联合声明之后的又一杰作,中方一直在推进和平和和解,特别是这次《北京宣言》意义重大。用我们熟悉的词语来解读,那就是搭建平台,使巴勒斯坦建立了建国的统一战线。如同当年抗日战争时,建立全民的抗日统一战线一样。
如果从合纵边横角度来看,又是一次合纵。
正是这个《北京宣言》的签署,让那些唯恐中东不乱的国家坐卧不安。随后就是以色列的总理内塔尼亚胡,他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美国,还在美国国会“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遇刺,美国现任总统拜登退选,美国现任副总统获得提名之际,未来的美国和这半年的美国何去何从,对以色列的影响有何变数等,都需要老胡前去打探摸底。以确保不管谁当选,都能实现以色列利益最大化,当然首先得确保,不管那个候选人,不能让他们反感以色列,这也得押宝。以确保这半年和明年的新总统,使美以关系维持现状。如果有恶化,得适当采取过激行动刺激一下美国。
从这个角度上,以色列胡管家的美国之行,何尝不是一次针对巴勒斯坦和解合纵的连横。
这起事件发生后,美国,一如既往地坚定站在以色列一边,白宫发言人迅速发表声明,对哈尼亚遇刺事件表示“遗憾”,但却将矛头指向哈马斯,称其为“恐怖组织”,并强调以色列有权“自卫”,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这是在为以色列的行动背书,试图将国际社会的谴责之声引导到对哈马斯的声讨之上。
而一向以强硬著称的以色列军方则显得异常沉默,他们只是简单地告诉CNN,他们“不对外国媒体的报道做出回应”。
没有了以前的旗帜鲜明地反对恐怖袭击立志,代之以更多的是沉默和暧昧。
相反最为激烈的是哈马斯和伊朗,毕竟深受其害,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通过媒体对袭击予以强烈谴责,并誓言将对以色列进行报复,马尔祖克愤怒地表示,暗杀“是懦夫的行为,不可能不遭到惩罚” 。
当天,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发表声明,表示哈尼亚这次是来到伊朗的,伊朗有责任为哈尼亚的死“复仇”,“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应受到严厉惩罚”。伊朗政府对此非常气愤,还表示“一定要报复”,他誓言要捍卫伊斯兰共和国的领土完整、荣誉和尊严,伊朗不排除对以色列采取各种激进的动作。
如果不进行反击和回应,朋友和来客有来无回,这让伊朗怎么在江湖上混呢?
中方的回应旗帜鲜明:高度关注有关事件,谴责暗杀行为,对这一事件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深感忧虑。
而俄罗斯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完全不可接受的政治谋杀”。并推动在联合国进行谴责提议。
要战争还是要和平,中东又到了一个十安路口,各左向右向前向后,都得有一个选择,尽管这这种选择是不得己和被迫无奈的艰难选择,但不容回避。